永恒的瑞中星——缅怀孙文昌先生

永恒的瑞中星——缅怀孙文昌先生

今日下午,得到噩耗,说上海瑞安中学校友会老会长孙文昌先生驾鹤仙去,顿时千肠百转,无限唏嘘。

文昌公是瑞中全球校友的一面旗帜。初次见到他的名字,是三十多年前。1990年深秋的一个周六晚,我在北京祁家豁子的四伯本诚公家里,偶然看到了书桌上摆放的《上海瑞中校友通讯》:两页对开,铅字印刷,朴实无华,全是和瑞安、瑞中相关的信息。细细端详,对离家几千里北上求学的我,感觉异常亲切。如珠般散落各地的瑞中校友,在电话尚不普及的年代,通过一份小小的通讯心手相连。通讯里面有瑞安发展近况,有瑞中求学往事,有校友成绩介绍,有互相关怀爱护的问候,也有对家乡瑞安和母校瑞中的殷殷期许……一口气看完这期通讯,又管四伯索要之前的通讯。阅读通讯的快乐,就如在看《射雕英雄传》。那是人生头一遭,觉得校友会的意义特别重大。

《上海瑞中校友通讯》,也促进了北京瑞中校友会的成立。1991年的隆冬,在大雪纷飞的一个周日,假座于东直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瑞中校友会正式成立。首任会长是大伯本华公。他生前对通讯极为敬佩和推崇,也和文昌公他们鸿雁不断,交情颇深。大伯告诉我,文昌公是上海瑞中校友会首任会长。

大学毕业我到杭州。1995年的金秋,适逢去上海出差。正好许多少年朋友都在沪上,说起上海瑞中校友会年会在交大举行,于是就相约聚于徐家汇的交大校园。那一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通讯”的一帮老先生们:曹金桂、孙文昌、洪普清、李继朗、鲍景旦……也包括我的老友:吴晓红、贾晓枫、葛蕴华、黄毅、黄瑞静、王国文、李剑慧、阮棉芳等。老先生们那时正是盛年,而我们是青春年少。东方明珠和家乡瑞安都蒸蒸日上,大家的精气神儿极佳,对幸福的憧憬写满脸庞。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年代。

2002年初,由于工作关系我迁居沪上,得以和瑞中上海校友会重续前缘。在各大高校和知名高中所举办每年一度的校友年会,以及一季一期的《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编辑、印刷和分发,全凭老先生们那份对母校、对家乡的热爱,在资金、场地、时间异常困难的情况下,竟然奇迹般坚持下来。

2008年,上海瑞中校友会率先成立青年会,林国伟任会长,我任秘书长。和老先生们的交流日渐频繁,国伟和我才知道老先生们几十年如一日为母校所付出的深深不易。别的不说,单就“通讯”而言,组稿、校稿、编辑、排版、印刷、分发……工作量完全靠业余时间去完成。做一期可以,而从1987年4月7日一路靠奉献精神坚持到如今,实在是难以想象。

老会长们对晚辈们极好。所有和校友相关的事情,但凡我们提出请求,他们一贯鼎力支持。青年会渐入佳境后,文昌、普清、继朗、景旦、延璜、顺时诸公,欣感校友会传承可期。后来择机换届,由鲁育宗接过文昌公衣钵,让上海瑞中校友会顺利完成岁月交接。如今,育宗会长和吴超秘书长搭档甚佳。瑞中校友会在春申枝繁叶茂、声誉日隆,正是文昌等诸公长期加持的结果。

文昌公不仅是瑞中上海、也是瑞中全球校友的一面旗帜。作为上海校友会老会长的文昌公,中气十足,声若洪钟,极擅方言演讲,富有煽动力。并且吐词清晰,抑扬铿锵,见过他的人无不感觉印象深刻。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紧紧和校友会、和母校、和家乡的生命相连。做校友会,正如佛教布施,需要有大慈悲心。校友会若做得成功,凝聚人气,助力母校,反哺家乡,是功德无量的大事。文昌公为校友之事、为家乡之托,不辞高龄劳苦,竟日奔波,殚精竭虑,又毫无怨言,绝对是我们晚辈的楷模。

我管过中学校友会,也管过大学校友会。相对而言,中学校友会规模小,资源少,开局容易,但办好需要恒心和自律。文昌公能和诸位前辈一道,把困难挑战不断的瑞中校友会一路坚持下来,有声有色,殊为不易。

如今瑞中沪上,校友会各种活动不断,既满足亲子、体育、旅游、读书等基本需求,也蕴含讲座、论坛、孵化、专业对接等内涵元素。加上瑞中校友会和各中学、各大学校友会密切联络,和各商会频繁互动,小小的瑞安中学校友会,气象蔚然之程度,竟然不逊于很多大学名校。

天上早已有以瑞安中学命名的小行星,在浩瀚的太空中熠熠生辉。但我觉得,作为瑞中优秀校友的文昌公,作为瑞安平凡英雄的文昌公,他自身也是闪闪发亮的瑞中星。从今以后,飞云江畔,集云山顶,苏州河上,东海岸边,文昌公的星辉朗照,永不湮灭。

作联以敬文昌公:

青葱瑞中,沧桑瑞安,明月飞云赤子耀,

砥砺文昌,坦荡文忠,浦江东海碧潮生。

晚辈黄瑞勇,匆于2021070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