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人随意调笑,推特“杀死”了作曲家

乐评人随意调笑

推特“杀死”了作曲家

翻译 / 林楠

原载4月9日英国《卫报》


近日,英国作曲家马克-安东尼·特内奇(Mark-Anthony Turnage)因为歌剧新作《卡洛琳》(Coraline)在推特上被人批评,卷入了纷争,发表声明说:“我再也不写歌剧了”。

涉事作曲家马克-安东尼·特内奇

特内奇是英国著名作曲家,写过很多管弦乐、室内乐作品,以及三部完整的歌剧。他写的《安娜·妮可》(Anna Nicole)2011年在皇家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

新作《卡洛琳》是一部儿童室内歌剧,基于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小说改编,本月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一经上演,场场售罄,一票难求。然而,这部作品在网上社交平台却遭遇了一片批评之声。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评论员菲奥娜·马多克斯(Fiona Maddocks)赞扬了演员和舞台效果,但觉得剧太长了:“台词如果再精炼一点,而且明智地配个字幕,这部剧就算赢了。”

《卫报》(The Guardian)的提姆·阿什利(Tim Ashley)写了一篇乐评,他说,现场的孩子们很喜欢看歌剧,但“特内奇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作者,我怀疑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 这个乐评获得了四星。

《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歌剧评论人鲁伯特·克里斯琴森(Rupert Christiansen)一点也不客气地说:“特内奇的曲子灰白、呆滞,既不迷人,也不吓人。”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歌剧乐评人休·坎宁(Hugh Canning)尽管没有正式地观看该剧并撰写乐评,但也发推文表示克里斯琴森说得“完全正确”。发出之后他又把这条删了。

针对这些批评之声,特内奇在推特上回应:“大家说得一点也没错,在作曲方面你们都比我懂得多,我只是个业余的,被你们发现了。”特内奇随即发表了封笔声明,此后不再写歌剧了。

乐评人休·坎宁的做法,遭到了一些歌剧演员的严厉批评,英国男高音歌唱家保罗·库瑞维奇(Paul Curievici)尽管没有参演这部歌剧,但出面谴责说:“推特这种空间信息共享的设定很有问题,让真正的声音淹没了,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歌剧推特圈把我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逼得放弃写歌剧了,我对这个圈子的推特没有好感。”

男高音歌唱家本·约翰逊(Ben Johnson)也在推特上写:“评论家直接、公开地在作曲家后面跟帖,这哪来的风气?”

坎宁见事不好,就此事发表了道歉文字,说他之前的评论“原本以为只是幽默一下”,随后又推荐了另一篇正面的、谨慎的乐评,是他的同事保罗·德莱弗(Paul Driver)写的,曾发表于《星期日泰晤士报》。

坎宁说:“显然,我草率、无心发的一个推,导致我喜欢的一位作曲家再也不写音乐了,我感到非常难受。我真的没想到特内奇会对我的评论这么认真,我对他早期的歌剧作品《希腊人》(Greek)《银匙》(The Silver Tassie)和《安娜·妮可》,我都相当喜欢的,乐评记录都还在的。”

如果是中文圈,估计言论会更刺耳

这起事件,让一些音乐家开始思考社交网络上音乐家和评论家的关系,女中音歌唱家詹妮弗·琼斯顿(Jennifer Johnston)在推特上说:“你们不觉得评论家应该保持公正、谨慎发言吗?在推特这种地方,评论家不应该越界,不应该在社交场合继续他们在工作中拿钱干的那摊活儿。”

次日,特内奇发推澄清了他的立场:他封笔不写歌剧的声明与《卡洛琳》事件无关,而是他“前一段时间”的一个决定。然而就此次事件,特内奇拒绝发表进一步的评论。

特内奇说,要把歌剧留给年轻的后辈去写。

歌剧《卡洛琳》中的演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