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由“念黄鼠”想到的

【前言】“念黄鼠”是乾县人的一句方言俗语,是指那些不好好念书的娃。想起这句话,作者想到了童年灌黄鼠的情景,恍若昨天。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作者在问末谈到了自己的见解,或错或对,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由“念黄鼠”想到的

乾州蕞娃

小时候,如果那个孩子不好好读书,别人便会批评他“念黄鼠”呢。我们今天就仔细地分析一下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民俗风情。

首先说黄鼠,属啮齿目,松鼠科。别名达乌尔黄鼠、蒙古黄鼠、草原黄鼠、大眼贼、豆鼠子、禾鼠等。其状类大鼠,体形细长,黄色,头大,耳壳短小,眼甚大。前肢趾爪发达,大而且直,前足掌裸,后跖被毛。有颊囊。全身毛草黄色,并杂有褐黑色。额、头部较深,为黄褐色。上下唇及眼圈均为白色。尾毛草黄色。夏毛较冬毛短而色深。栖于草原或沙地,穴居,白昼活动。冬眠期较长。食物主要为草本植物的茎、叶,或野菜、大豆幼苗等。并常盗食大豆、玉米、高梁、谷子等作物。亦食昆虫。秋时畜豆、粟 、草木之实以御冬,各为小窖,别而贮之。村民以水灌穴而捕之。味极肥美,如豚子而脆。皮可为裘领。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中有关于黄鼠的记载:礼鼠,拱鼠。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

我猜测,之所以叫做“礼鼠,拱鼠”,也许是因为黄鼠可以用后爪站立,前爪做拱手状(我们称之为“爪儿”)的缘故。小时候经常有小伙伴把黄鼠捉来,训练它直立行走,训练它给人作揖。为了防止黄鼠咬伤人,会用大蒜给黄鼠抖牙(音同,实际上就是要去掉两颗大门牙),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我就不清楚了。

至于灌黄鼠,那多半是在暑假,孩子们放了学,有充裕的时间。每逢农田灌溉的时候,我们就三五成群,提上铁桶或者盆子,最不行也是大瓶子。灌黄鼠,首先要找准黄鼠窝,有些黄鼠窝看起来很破败,很明显是很长时间没有黄鼠出入了。这样的黄鼠窝就不用费力气灌水了,那里边肯定没有黄鼠。还有,就是黄鼠非常聪明,会在自己的窝附近弄一些谎窝。那些窝一般都不深,洞口附近很少有黄鼠爬行的痕迹,那也是无需费力的。所以,必须找那些洞口光滑、土质新鲜的黄鼠窝,这是因为黄鼠经常进出,洞口除了留下不少爪印外,早就变得光溜溜了。为了稳妥,还必须在周围再找一找,看还有没有黄鼠窝,这是为了防止它有后门。不然,你在前门灌一水,人家立马从后门跑了,你忙活了半天,眼巴巴的等人家被淹得受不了,从洞中逃生时落入你的圈套,却不想人家早就逃之夭夭了!找到了“后门”,用土把洞口给它严严实实地封死,或者在后门也派一个人蹲守。

从水渠抬来水,灌入黄鼠窝后,要仔细听,如果洞中有轻微的咕嘟声音传来,那窝里多半是有黄鼠的,就要抓紧时间继续灌。这个时候,如果是三两个人一块结伴灌黄鼠,往往是留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守在洞口,另外的人赶紧再继续弄水来,这样安排是防止黄鼠趁人们离开的这个间隙逃出去。黄鼠在洞中被淹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会逃出洞。它会在洞口先伸出湿漉漉的小脑袋探望一下,所以捉黄鼠的人必须趴在入口的反方向,以防被它发现。等它探出小脑袋张望的时候,捉黄鼠的人必须一把掐住它的脖子,出手必须快准狠,不能有丝毫的迟疑,稍一犹豫,它逃脱了是小事,被它反过头来咬你一口就成了大事。黄鼠被抓住脖子拎出洞口的时候,一旁早有人拿着准备好的绳子系在它的脖子上。这也标志着这只黄鼠从此沦为孩子的玩物。

黄鼠窝里灌出来的,不仅仅是黄鼠,也可能是蛇或者癞蛤蟆,这都会让小孩子吓一跳的,尤其是捉到蛇。只要没有被咬伤,那绝对就成了足以骄傲和自豪的谈资,会演绎成为不同版本的故事,引来不少敬佩的目光。

捉来的黄鼠会拴在树上或者装进笼子里,喂一些苜蓿、青草或者馍花,玉米或者黄豆,但家里一般很少有现成的笼子,所以只好拴在树上,只是这样黄鼠往往会夜里咬断绳子逃走,会让人难过。好在这黄鼠又不是稀罕物,逃走了再捉一只就是,伤心一会儿也就忘了。

捉来的黄鼠必须训练一番,才会做出一些让人们满意的表演,比如说让它直立(我们称之为“爪儿”)甚至于行走。虽然人和黄鼠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黄鼠是听不懂人类的语言的,但是人们可以训练它。训练黄鼠方法很简单,无非是饿着不给吃东西,或者用细的枝条抽打它,打得它产生了条件反射就好了。我们一喊“爪儿”,它立马提起前边的两个爪子,后边的两个爪子着地,直直地站在那里,眼睛滴溜滴溜地看着人,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让黄鼠学会“爪儿”是最基本的的表演,在此基础上还会教它学会“黄鼠拄棍”。折来一截树枝,让它用前爪搂住,叉开后退站起身拄着树枝。驯服了黄鼠,用绳子拉着它在村街上走来窜去,高兴了,叫它表演一下“爪儿”与“拄拐杖”,那是娃娃们最自豪,最牛气的一件事。还听人说,有小孩将黄鼠训练得可以陪他上学,到学校门口说一句“停住,给回走”,黄鼠便乖乖地回去了。只是听说,至于真假,没有考证。

我们小孩子捉来黄鼠都是玩两天,黄鼠就自行逃脱了,或者被放生了,一般不伤害它性命。村东却有一个懒汉,捉来黄鼠吃。发现他吃黄鼠也是无意的。

村北有一孔白灰窑,我们村西的孩子每天放学后要经过那里。有一天中午,我们发现他在窑顶架着铁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跑过去一看,桶里煮着几只黄鼠,他告诉我们他捉了几只黄鼠,还说这黄鼠是细肉,极好吃。看着桶里的黄鼠,我们话没听完,吓得全都跑了。女同学还边跑边骂,说那人真恶心,什么东西都吃。

最后,分析一下,人们为什么把不好好念书的娃叫做“念黄鼠”呢,估计是有小孩不好好念书经常逃学去灌黄鼠,书包里早已不见了书本,变成了捉来的黄鼠,人们便说他是“念黄鼠”呢,久而久之变成了一句约定俗成的方言俗语。

(0)

相关推荐

  • 马腾驰//《灌黄鼠》

    --当年萌萌的黄鼠 --马腾驰先生手书 灌 黄 鼠(散文) ·马腾驰 关中道上的麦子一收完,四下望去,看不到头的新麦茬子,在太阳光下闪着白花花的光.天热,没了麦子的遮挡,正是爱闹腾的男娃娃们灌黄鼠的好 ...

  • 坡刘村史 民俗 趣说黄鼠

    趣说黄鼠 刘彦强 黄鼠体长约16-26厘米,尾较短,长仅有5-7厘米.因其乖巧可训练,是旧时坡刘村青少年最喜欢的小动物,用今天的观念看,就是青少年们养得最多的宠物. 在坡刘村一带,黄鼠主要生活在村北五 ...

  • 歌词创作︱乾州等你来

    创作︱乾州等你来 原创作者:杨辉峰 乾州等你来,蛟龙转鼓声震天.棱棱锅盔炕的干,挂面渡飞川,双矮苹果美名传.漠谷河边涛声曾连绵,羊毛湾风月也无边.一折三滴血,滚烫入耳畔,动心肝,撼皇天.乾州四宝惹人还 ...

  • 华州记忆:撵黄鼠的少年

    撵黄鼠的少年 作者:吉建军 华州人幽默豁达的天性,在言谈中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遇到家里念书不好的娃娃,就半开玩笑半愠怒地说:"你念啥书哩?撵黄鼠去把你叫上!"念书和" ...

  •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藏品推介(十)​清末爱国三杰在乾州

    [内容提要]清末爱国三杰在乾州留下足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相关佐证,因此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左宗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乾县驻足的历史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 ...

  •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撴 绣

    [前言]撴花是北方刺绣的一个品种,在乾县已有上百年流传历史,是当地农村妇女农闲时常做的工艺品.撴绣在乾县的流行,大约是在七八十年代,那时我曾经见过母亲和同村的妇女制作撴绣.不过对于现代的年轻人而言,知 ...

  •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七夕

    [前言]"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是中国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主要是未婚女孩子们乞巧,其由来大多与牛郎织女有关,目前在乾县的注泔镇和城关街办部分村落还延续着此项活 ...

  •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想起了锅粏粏

    [前言]锅粏粏是六七十年代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用玉米面粉做成的一种发糕.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吃锅粏粏等杂粮比较少,所以年过不惑之后,我还经常想起锅粏粏.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再次见到了锅粏粏,不过,这是用 ...

  • 【宣传推广】乾州蕞娃:“行走在乾县”微信公众平台征稿启事

    [内容提要]"行走在乾县"微信公众号以收集整理.宣传推广乾县地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教育理念为主,同时开辟有文学艺术专栏.现面向全体文学艺术爱好者们.文学艺术创作者征 ...

  • 【图文故事】乾州蕞娃:乾县古树名木

    [前言]在前一段时间,游走于乾县各乡镇的时候,我断断续续地拍了一些古树名木的照片,今天特意整理了一下,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提供照片,让我们为更多的乾县民众以及在外的乾县游子提供 ...

  • 【传统文化】乾州蕞娃:全国地名大赛陕西乾县试题(模拟)

    [内容提要]前一段时间,承蒙朋友厚爱,给我选购了五本书,给我从北京寄了过来,其中就有一本<中国地名大会>.加之,以前我参与了"乾县地名志"一书的编辑审核工作(因故暂时还 ...

  • 【随笔】乾州蕞娃:交流・交汇・碰撞 ——乾县盛世唐宫教师节活动有感

    [前言]也许有人会说这次活动,不过是唐宫的一次对外宣传展示自我的活动,不能认真.但是,我要告诉你,即使是作秀,也是一种态度,有态度总比没有态度装糊涂能好一些.所以,我还是决定用笔记录下自己真实的心里想 ...

  • 【随笔】乾州蕞娃: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 ——《乾县文化馆志》读后感

    [前言]<乾县文化馆志>是我了解乾县群众文化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看到了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馆长,也看到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各位老师,看到了传承,也看到了创新,看到辛劳如蜜蜂的文化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