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手写的读者留言,是写在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上的。如果要实话实说,这位读者的字,并不好看;然而从行文中不难看出,这位读者有着一定文字功底,或者说文学修养。不用过多介绍这位读者的相关资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这位名叫吴桂春的54岁农民工大哥,已经成了“网红”。而且颇为温暖的是,由于这则读者留言的爆红,与图书馆郑重告别后的吴桂春,经过东莞市劳动部门的帮助,他能继续留在了东莞,不用和心爱的图书馆分离了。不论是谁,我们都只是拥有生命长河中的一段。如果非要给予生命一个意义,我想应该是:我曾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过。
有关于读书,这则读者留言仿佛是一道曙光,又仿佛是在证明,不论黑夜如何笼罩,那熠熠星光从不缺席,一直存在。相比于去年年底被称为“地下诗人”的矿工诗人陈年喜,以及他那首被疯狂转发,写在破旧白纸上的诗“请原谅我一生做一件事情,请原谅我一生一事无成”,这则读者留言带给我们的感受,多是温暖,而非感慨。毕竟,在陈年喜的相关报道中,写诗被赋予“对生活做最后的反抗”的使命,诗歌,成了人们潜意识中的高雅艺术。不是普通人可以驾驭的文体。但读书不是。
十七年来,他始终是一位农民工。并没有用“读书”改变“地位”,但他也早已经不是十七年的那个他了。我们还可以通过这则留言大致了解到吴桂春的生活状态。受疫情影响,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十七年的东莞,返乡之后的他,家中不会有过多的藏书。就算有,又如何和一个图书馆相比?也许,比起读书,更重要的还有生存及生活来源问题等——这正因为如此,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更有着坚持下去的理由。如果是在古代,学而优则仕,读书是通达仕途的方式,有着极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在当今现代社会,读书是生命应该具有的情趣。读书的快乐和收获,并不一定需要和外人分享。一如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不会想着到不幸身患疾病的人面前炫耀健康。读书亦然,当我们坦然了人生道路,内心喜悦宁静的时候,读书就只是读书本身。它不是所谓改变命运的有效手段。这一点,吴桂春值得我们学习。据报道,吴桂春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刚开始去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经常要借助《新华字典》,而十几年下来,现在的他已经能够阅读较为艰深的“大部头”了。我在脑海里为他开了一个书单:《未来简史》、《人类简史》、《丝绸之路》、《巨星的陨落》……
吴桂春对自己的这个小小天堂相当了解。这则留言最后两句是“识惠东莞,识惠东外来民工”,这里面的“识惠东莞”源自我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在2004年为东莞图书馆的题词“知识惠东莞”。足见吴桂春对东莞图书馆的了解,以及他对这一题词的领悟。识惠东外来民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名读者借阅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图书馆,一定不是“重衣帽”的市侩机构。
既然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阅读者一定是灵魂无蔽的。吴桂春在留言中的一句话,读着令人唏嘘:余生永不忘你。是的,如果你爱过一个灵魂,而如果离开了这个灵魂,那么日后不管和谁在一起,这个“谁”,都是用来证悟孤独是被人带给你的。
(照片是我刚刚搬离的那个家,2014年最早搬入时的样子)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