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机芯的腕表为什么肯定要贵一些?
之前给大家介绍了豪利时Carl Brashear 401自主机芯限量版腕表,相比以前的豪利时,这款腕表贵了差不多一万块左右。虽然好评不少,但也有人觉得豪利时这个价格竞争对手太多,如帝舵、浪琴等,何不选择那些知名度高的腕表品牌?更有人发出疑问:自产机芯凭什么就要贵?
自产机芯和非自产机芯的区别在于它是由品牌自己独立研发并且生产的机芯,自产机芯代表了一个品牌拥有独立的制表实力,是一种象征和一种简单明了的证明。也因此人们常会产生一种普遍的错觉:自产机芯一定比非自产机芯更好,市场越来越追捧自产机芯与其不无关系。当然,人们对自产机芯的推崇完全可以理解,以前有统计,众多瑞士制表主体中,仅有50多家有能力自制机芯,且大多难称完全自主。其他数百个参与者只能依赖专业的厂商。这样的比例很难让人不对自产机芯抱有“物以稀为贵”的信心。
但实际上自产机芯就一定比非自产机芯好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机芯的纸面数据和实际应用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很多非自产机芯在稳定性上都久经时间考验,而且因为是非自产机芯,售后也更加方便。但只要对机芯有所了解,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自产机芯的腕表肯定要贵一些。因此会有人提问:“自产机芯凭什么就要贵?”只能说他对机芯不了解,或者说是个杠精。
因为这笔账很好算,非自产机芯只要有供应商,只要采购然后根据需求进行修改就行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永远比从头开始更加容易。自产机芯却不一样,一个品牌在推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自产机芯时,必然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自产机芯大多要耗费几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来进行研发。任何新事物诞生前,研发成本永远是最高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也不可能不把研发成本算进去,那么搭载自产机芯的腕表价格自产也水涨船高了。
此外,相比外购非自产机芯,自产机芯的生产成本也更高,做采购的都明白一个道理,同一个东西,产量越大成本越低。但自产机芯基本上都是自家品牌使用,而很多腕表品牌年产量有限。不仅如此,一条新生产线的成本也要考虑进去。当然,自产机芯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品牌可以自己把控、保证产品的质量。质量的保证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基础,而良好的品牌形象对奢侈品牌来说至关重要。
自产机芯的腕表虽然肯定会要贵一些,但往往也符合品牌的档次和定位。因为品牌在研发时不仅要确保机芯的性能和质量,同样要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防腕表价格虚高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像帝舵、豪利时的三针腕表,自产机芯款相比非自产机芯款就贵了大约一万块左右。
以前一两万能买的手表,自产机芯则需要两三万才能拿下,争议就此诞生,但这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毕竟自产机芯的成本在那放着,性能往往也更加优越,40小时左右的动力存储增加到70小时甚至120小时,精度上达到天文台认证甚至超越天文台认证,防磁性能、保修期大大延长等等。这些提升在名士表、帝舵、豪利时的自产机芯上都有体现。无论是从成本还是性能考虑,自产机芯贵一点是非常合理的。
以前有位表友问我“能推荐几款自产机芯又实惠点的表吗?”(详见《推荐五款自产机芯又实惠的腕表》),我给他推荐的五款腕表价格都在2到3万之间。在瑞士体系的腕表品牌中,自产机芯的机械腕表入门级价位(公价)就是2到3万。因此你想买一款公价万元左右的自产机芯瑞士机械表,有点难。自产机芯的腕表肯定要比非自产机芯的贵一些,愿不愿意承担两者之间的差价,就看你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