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史话 | 正森老师话裘氏
前 言
《裘氏史话》在义门裘氏微信公众号中陆续发布过,考虑到越来越多的裘氏宗亲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从今天起对以前刊载过的《裘氏史话》整合再次发布,让更多的宗亲兄弟姐妹对裘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有人问我,你的史话资料从哪里来的,是宗谱吗?不那么简单。通常,宗谱提供的材料,宋朝以后的资料真实性、可信度大,宋朝以前的资料真假掺杂,难以取舍,必须寻找相关的史籍给以甄别分析研究,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我没有去虚构情节。
在探索宗族史中,有许多新的自信正确的发现写进了资料。对此,持不同观点的,欢迎共同辨析,通过争辩出真理。裘氏史话不是一言堂,欢迎宗亲有言畅谈。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探讨,犹如春天的花朵,万紫千红,裘氏论坛将迎来空前繁荣。
不求一枝独秀,但愿百花齐放。
四十年前,发生了一件差点儿改变裘氏历史的事情。
1975年,陕西歧山县董家村出土了37件窖藏青铜器。其中四件青铜器上有铭文。这就是考古界、史学界著名的“裘卫四器”。裘卫四器的铭文明确地告诉我们:公元前919年,西周有个很有钱的裘官,姓裘名卫。千真万确地证实了,这个裘官是我国第一个裘姓人。裘氏奉为始祖的宋国大夫仇牧之子仇仲改仇氏为裘氏,是在公元前682年,要晚237年。
既然裘卫是第一个裘姓人,为什么裘氏始祖不是裘卫?
1975年董家村出土的窖藏品,除“裘卫四器”外,还有旅伯鼎、嫁女藤器等。从窖藏品的文字上知道,裘卫的第三代旅伯、旅仲任“旅邑人膳夫”(旅地的地方官员),以他管辖地为姓。裘卫的第四代曾孙女浸嬴,姓浸名嬴。从窖藏品的文字上知道裘卫家族辈份最晚的是荣有司爯,姓荣。
裘卫的后人,地位一代比一代高。他们不眷恋“司裘””小吏,去承继裘姓。于是,裘卫的后裔没有一个跟着姓裘。
多处裘氏家谱尊周宣王的少子“裘国侯”为裘氏始祖,查考史实,我国历史上不存在裘国侯,裘氏成了无根苗无源水。
春秋时期大小封国有六百多个,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就是没有“求国”或“裘国”。《公羊》《榖梁》《左传》三传没有影子,《历代郡国考》亦不见此地名。周宣王只有一个儿子,是周幽王姬宫湦,没有少子裘国侯。
春秋时期公元前683年,宋、鲁两国交战,宋将南宫万被鲁国俘虏。后来,南宫万逐放回国。
次年八月,宋闵公与南宫万狩猎。南宫万争先,宋闵公不悦。宋闵公以被俘之事奚落南宫万。南宫万不好受,一怒之下弑了宋闵公。大夫仇牧得悉,领兵搏杀,却被南宫万杀死在城门口。南宫万又杀了太宰华督。随后,南宫万拥立子游为国君。宋国各公子逃往萧邑。当年冬,萧邑大夫和宋各公子联合击败南宫万,立子御说为国君(宋桓公)。
执意隐居
宋桓公为忠心的仇牧立后,考虑仇牧之子仇仲贤德(不是复辟有功),诚邀仇仲出仕。仇仲厌恶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战争连年,悲叹南宫事件的惨痛结局。同为宋国不惜贡献生命的一朝君臣,一句戏言惹下凶杀大祸,白白断送了两个国君、数位大臣的生命。因此,仇仲执意弃官隐居。宋桓公只好依允作罢。
何来避仇杀
仇仲在卫国西南边境,与郑国接壤处隐居,并改仇氏为裘氏。
在各地裘氏家谱和一些姓氏书籍有个一致的说法,说裘氏始祖仇仲为避仇杀才改氏。在整个南宫事件中,裘仲不可能成为仇杀对象。南宫弑君,仇牧被杀,裘仲是受害者;后来裘仲隐居,没有参与起事报复殊南宫,没有施暴于人。裘仲哪来的仇家?根本没有为避仇杀改氏的必要。
改氏明志
仇仲改氏明志,意在告诫后人,铭记三条:一是摒弃恩仇。仇仲不再姓仇,要后人坦荡胸怀,不记怨,不计仇。二是创建小康。明确表示远离战乱,开辟新家园,争创“乘肥马,衣轻裘”的小康家族,三是不忘祖宗。仇和裘,字改音不改,仍不忘祖姓。
裘仲改氏明志三条就是近三千年的裘氏精神:“孝义、有为”。
根在苗岗
裘氏的根在春秋时期卫国裘邑(今河南省通许县东面3公里的城关镇苗岗村),有的说沁阳啊、南阳啊等等是错误啦。裘氏祖基裘邑的归属先后经历了卫、郑、陈、许等国。《水经注》《太平环宇记》《金史·地理志》《九域志》等古典地理著作给裘邑的地理位置都有确切的描述。可惜,如今遗迹无存。幸好当年裘邑西边二里地的澹子羽墓现在金元村保存完好,裘氏根基大致位置尚能确定。
裘氏城
公元前685年,始祖裘仲隐居卫国西鄙,古属陈留郡。136年后,裘氏繁衍椒聊,形成了裘氏邑、裘氏亭,后来发展成裘氏乡。公元前546年,给柳庄作了采邑。
秦末,陈留郡一带已成为天下之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起初,裘邑在卫、郑两国边境,设观察哨所裘亭。后来大了,设关卡裘氏城了。裘氏在古典地理著作中留下了“裘氏城”的名字。这里经历了陈胜起义和章邯镇压,楚汉之争。裘氏之地的人民饱受了战争之痛苦,人口锐减。
郡望 渤海
咱们祖宗传下话来,裘家的先辈是从渤海搬迁过来的。这叫“郡望渤海”。 “郡望”,就是某个宗族有名门大族居住的地域。东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裘氏离开发源地河南裘氏城,迁入渤海郡。西晋,裘氏离开渤海郡。裘氏在渤海郡先后生活约三百年。渤海郡是裘氏第二个发祥地。
裘氏在渤海郡期间,先后主要出了中郎将裘寿、华阴令裘法仁、裘逸、裘览、裘恭五位名贤,所以裘氏称渤海为郡望。
隐士裘逸
裘氏十八世裘逸,名裘仲,汉代隐士。有时被写成“求仲”,常作隐士的代称。裘逸有两个好友蒋诩、羊仲,都是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往来频繁,人称“三径故友”。裘逸生于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原先居住陕西肃州,为裘氏肃州派始祖,晚年居西安。初始元年(公元8年),裘逸病故,享年81岁,葬于冀州(河北信都县冀州旧城,今邢台市桥东区王快镇百泉村)西郊定山。
裘览 裘恭
二十世裘览是裘逸的孙子。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任冀州刺史,遂移居渤海郡。卒葬冀州(古城)西郊定山。子孙从此世居冀州,遂为渤海郡人。
裘氏二十一世裘恭是裘览的小儿子。裘恭跟随东汉开国名将冯异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裘恭召为汉中大夫,任西河太守,迁骠骑大将军,封开国侯,食邑二千五百户。
裘恭 脱衣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征战北匈奴,请裘恭复出。裘恭屡召不起。明帝震怒,欲诛之,然犹愍其功绩,不忍刑焉。最终明帝决定将裘恭贬为庶民,并下昭姓氏脱衣为“求”姓,以示惩罚。
随后,求恭离山东,辗转入剡定居。其后裔至今还姓求,尊裘恭为求氏始祖。南宋剡县有求移忠,官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仇、裘、求
仇氏始于仇牧,裘氏始于仇牧之子,求氏始于裘氏二十一世孙裘恭。三姓实系同源。
(1)由于某种原因,裘氏或求氏脱衣、着衣姓氏互变,或者过一段时间又改回去,这种情况历史上发生过好几回。
(2)裘与求混用,以为同姓。《増注会稽志》《小尔雅》都曰:“裘与求皆姓也。皆,同也。”状元王十朋亲自访问过会稽义门裘氏,还给裘氏义门写过赞诗,尚且把裘氏义门写成求氏义门,意为裘与求同姓。
(3)分不清仇、裘、求。裘甫、仇甫、求甫同为一人,到底姓什么?
枣强县
裘氏家族居住在渤海郡的什么地方?裘氏家谱、古典史地著作都无记载。可能是枣强县吧。
1、家谱说,裘览祖孙卒葬冀州西郊,于是裘氏成为渤海郡人。由于祖先坟墓的原因成为渤海郡人。那么最可能的是最邻近冀州的渤海郡属地,枣强县。
2、家谱说青年裘恭投奔冯异。冯异在枣强、河涧招过兵。能对上号。
3、在渤海郡没有留下裘氏蛛丝马迹。枣强县几次遭黄河泛滥,地面建筑全部湮没,那段时间枣强县和裘氏的历史地理信息都是空白,与此有关。
详细说明见“中华裘氏宗亲联谊会”qq群文件,欢迎参与讨论。
斗邱、剡县
斗邱和嵊州在裘氏宗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发源地卫国西鄙、郡望勃海、云门斗邱、剡县。
把剡县说是在裘氏宗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不因为嵊州是裘姓人口最大聚居地。近年来,嵊州市裘氏户籍人口2.2万(不包括在外地的嵊籍裘氏)。在全国屈居三百多位的裘氏,在嵊州竟占第六位。
也不因为崇仁有列入国家级文保的裘氏宗祠。
裘氏源起春秋卫国西鄙,后辗转勃海郡,是中原人姓氏。后来裘氏南下,旺发江南。
裘氏下江南,裘睿后裔于宋朝义门派从云门斗邱走向全国(占全国裘氏的六分之五)和同胞弟裘忻后裔于唐朝从剡县四明(占全国裘氏的六分之一)走向全国。目前,我们知道的裘氏都是这两兄弟的后裔。
天下裘氏是义门
有的家谱出现“肃州派”的用语。其实肃州派的概念不科学。肃州派尊十八世裘逸为始祖。裘逸是裘氏定居渤海郡时的祖先,是所有裘氏的先祖。义门与非义门的分岔点是三十二世裘睿和裘忻两个兄弟。三十一世以上都是同祖同宗。目前发现十三万裘氏都是晋代裘睿和裘忻两兄弟的后人。据分析,河南裘氏城时期的战乱,渤海郡枣强时期的“黄祸”,是古代裘氏不兴旺的主要原因。
陈氏义门有句话:“天下陈氏归义门”。裘仲立氏宗旨:孝义、有为。孝义是祖宗的意愿:“天下裘氏是义门”,“天下裘氏是一家”。
首下江南
回顾裘氏迁徙历史,曾三进剡县,不难发现裘氏剡缘渊源深远。
首次南下,出师不利。
东汉公元196年秋,孙策起兵,进攻会稽郡。会稽太守王朗大败投降。会稽太守王朗投降孙策,会稽太守空缺。汉献帝任命裘广接任会稽太守。裘广受命会稽太守,立即南下赴任。过钱塘江时,孙策宣布自任会稽太守,更换会稽诸县吏,遂占有会稽郡。裘广的皇命会稽太守成了一纸空文,没法到任。裘广决定避居剡县,始为剡县人。
定居崇仁
东汉(公元215年),裘广游历剡县数年,最终定居崇仁。裘氏家谱记载了世居情况。裘广的后裔在崇仁生活了二十三代,经历了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隋、唐等七朝,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最后一代只剩两个人,裘仕直离开崇仁,裘思正一脉自然消亡。第一次进入崇仁的裘氏在崇仁生活了漫长的490个年头,如此结束。崇仁上方井、显应庙、乞丐土地神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
490年间,外部世界硝烟弥漫,朝代瞬息更替,这里却是风平浪静,世外桃源。裘氏一进剡县,开辟了崇仁,谱写了崇仁古代历史,创造了崇仁古文化,一千八百年来却是一段被尘封了的历史。
二进剡县
裘氏第二次迁入剡县,是一次成功的迁徙,衍生了天台、宁波各支派,爆发了浙东起义。
公元780年,裘颖川和积川两兄弟从陕西肃州随着南迁人流,来到剡县。积川入住崇仁。颖川在四明山主峰西侧裘村岭(属于剡县康乐乡的地方)安排了个居处。裘颖川的孙子裘甫(全)参加盐贩队伍,不久,成了剡东盐贩的头头。他们那支盐贩队伍不断扩大,到后来发展到五百多人。
大中十一年(857年),裘甫把463户盐贩迁到奉化县芦村(后来改名裘村),组成裘家盐帮。在户籍簿上,裘家盐帮中一些外姓人,都改姓裘。为了抵抗官府武装缉捕,盐帮们有组织有武装,并把村寨围了石城。
裘甫起义
唐大中十三年十二月除夕前(860年1月),象山县官衙捉拿了几个裘家盐帮盐贩严刑毒打,扬言要处死盐贩。为救盐帮兄弟,裘甫率四百多裘家盐帮,一举攻陷县城,救出被缉捕的盐帮兄弟。随后率众进攻台州府,官兵逃窜,浙东震动。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浙东农民起义。举事七个月,虽说起义最终失败了,裘氏有122位宗亲(不包括改姓裘氏的裘家盐帮成员)英勇丧生。但是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镇压裘甫起义的王式没有采取极端政策。没有参加起义的奉化、剡县裘氏宗亲都未遭到株连。
四明摇篮
王式的正确措施,保护了无辜裘姓人和他们的家属免遭杀害。战争结束后,裘氏在奉化裘村依然是主姓,元末竟有40户吕姓人家入赘裘氏。剡县裘村岭(四明)仍居住着裘姓人氏,裘氏在裘村岭(四明)生活了约二百二十年,衍生了几个大支派。直接由裘村岭(四明)迁徙的有大中十一年(857年),裘甫(全)迁奉化裘村。唐景福二年(893年)裘高迁往天台紫薇山,成为天台玉湖派始祖。唐朝末(约914年)裘允鹏任漕运迁往天台藤山前洋,成为天台山头派始祖。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裘允鹏玄孙裘从吉迁往天台县学东。裘育迁往奉化裘村等。
北宋,不知什么时候,裘村岭的裘村已空无一人,从此消失。
三进剡县
宋庆历七年(1047年),江南连续阴雨六个月,庄稼颗粒无收。义门裘氏为了释放经济压力,允许少数成员外流。10月,永昂等三人从斗坵来到剡县西部山区,下园、白竹、雅璜。三处裘氏及元末裘岩裘氏后裔构成了嵊州裘氏的主流。
崇仁始祖永昂26岁,入赘剡西下园商家。永昂四十多岁,全家五人从下园迁居崇仁。
裘永昂迁居崇仁,户口仍挂在会稽斗坵,在崇仁只是客户(临时户口)。因此,裘永昂一头在斗坵缴赋服役,另一头在崇仁租田耕种劳作。这种状况,崇仁裘氏的后裔一直延续了近二百年。
永昂去世后五十多年,因儿子为官覃恩,赠封左宣教郎。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