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家谱 | 裘氏子孙应知义门祖先事(上)

“义门”是婚姻血缘关系形成的数代聚居,共事耕作,同堂会食的家族。他们”室无私财、厨无异饌”,收入悉归公库,过着崇孝义、尚尊卑、雍穆谦让的美德生活。这是始于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特有的一种家庭组织形式,深得世俗所钦羡,官府之褒扬。朝廷旌表其门闾,奉为家族之典范。

我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政治家,均以实现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最高理想。公元四世纪陶渊明就描述过“桃花源”的理想境界。十六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也撰写了没有阶级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乌托帮》一书,还起过颇为深远的影响。但这些都不过是不具现实性的改造社会的幻想。而我国历史上的“义门”,倒是大同社会所要求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写照。尽管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准还很低下,却也展现出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特征,犹如一个缩小了的“人人平等,大公无私”的大同社会。

今考我国二十五史,自晋代至清代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誉称为“义门”的竟有一七五个家族,凡八十二姓。他们奉行儒家的礼仪、礼教,恪遵伦理道德,为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起过至为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家族文化,累积成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是研究宗族文化、姓氏文化以及家族史、民俗史和家庭社会学的宝贵史料,遗憾的是至今还远未引起有关研究文化史、社会史学者应有的重视。

裘氏家族义居会稽云门斗坵村,长达八个半世纪,绵续二十七八世。第十九世时,北宋真宗旌表为“义门”。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越州太守时作诗颂曰:“铜虎符分守越州,同居最久会稽裘。”义居之久,在当时已无匹俦,何况更延续了八、九世才被迫而离居,实是我国家族史上罕见的一大奇迹。故特基于崇仁裘氏家谱所载,证之正史、方志、杂史等的记述,将《崇仁裘氏宗族史》,编写提纲原作“第二章裘氏义门”,另列专题,并冠以“中国义门之最——会稽裘氏义门”之殊称,徵信于大方之家。

(一)义门的来由和影响

义门,即仁义之家族,考查它的来由,还是出于战国时期,主张人性本恶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他为矫正人性,匡正世俗,倡导礼义来创建仁义的门闾。《荀子·大略》中说:“仁有里,义有门。”因称:仁者居住的地方为“仁里”;对崇尚孝义,聚族而居、和谐相处的门族,称为“义门”。汉王朝时就对这种家族给予褒彰,著誉闾里,已形成当时社会的一种特殊家族。但在我国的正史里,即今二十五史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却无记述,在《晋书》里,为宣扬宗族伦常和孝义道德,特撰《孝友传》。传中宣扬的第一人,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为侍奉祖母而拒绝作官,上书《陈情表》的李密。他是以孝义之家列入《孝友传》的。迨至梁朝萧子显撰《南齐书· 孝义传》,才出现了十三个义门家族。值得一提的,“义门”这个称号,最早还出自该传的剡(即今嵊县)人韩灵敏传;“永明(483——493年)间,会稽人陈氏有三女……值岁饑,三女相率于西湖采菱莼,更日至市货卖,未尝亏怠,乡里称为‘义门’。可见当时的义门,只要地方认可,乡里称羡,标其门闾,载入史册的,就列为“义门”,不是专指合族聚居、同堂共食、数代不析产的门闾为‘义门’”。后来封建统治者鉴于由婚姻血缘关系凝聚成数代群居的义门,有利于施行政令,便于统治,尤以孝义传家,敦伦睦族,对社会的教化、风尚的示范,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故大力褒扬同居数代而不异爨的家族,下诏旌表,赐予“义门”的最高嘉奖,成为芸芸众生的学习典范。于是历代史官亦将义门事迹,并立专传,详加宣扬。我国自南北朝至清代的十部史书里,分别编撰了《孝义》、《孝友》、《忠义》、《节义》、《孝感》等为名的列传。《南史》和《南齐书》的《孝义列传》,是最早记载武陵(今湖北省竹溪县境)人,八世同居的邵荣兴义门,以后各史的列传亦相继记述义居家族的典型事例,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这种别开生面,富有生机的聚居生活方式,形成当时社会的特殊家庭结构和组织。这对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的发展,以及家庭与社会、国家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提供了具体实际的宝贵史料。

会稽裘氏义门的祖先睿为西晋黄门侍郎,永嘉(307—312年)之乱随瑯玡王渡江南来,隐居于婺(今浙江金华),生尚、向二子,向迁居江西新建(为今新建县裘氏之始祖);尚仕东晋孝武朝(373—396年)亦为黄门侍郎,后挂冠漫游。

安帝义熙四年(408年)至会稽云门,见山水之胜,留恋不能去,遂由婺举家徙居于云门山南麓之斗坵(旧地图作‘陡丘’),后属会稽县三十都)。斗坵三面环山,狭长如带,长约五里,宽里许,群峰拱列,溪流环绕。东有五云溪(今称若耶溪),流注入绍兴市的护城河。南至嵊县谷来镇五十余里,北距平水镇五里,周围有耕田八百多亩,裘氏定居后男事耕读,女勤纺织,各就其业。子孙繁衍,累代合族聚居,同灶共食,世世淳朴自守,相沿成习。北宋真宗(998—1022年)年间,已十有九世,兄弟五十多人,长幼四百余口,“田野饶沃,人物繁庶”,有家族族长名承询者(又名可暄),“力行有文学,以孝义治家”,深为乡里所推重。越州守臣闻其名,上奏朝廷请旌。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12月旌表为“裘氏义门”,授承询为承直郎,并蠲免合族课役,门建绰楔、义台。由是“会稽裘氏义门”名垂青史。

(二)义门是家国的理想典范

《孟子 · 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国的组成部分,治家是治好国的基础。墨子也说过:“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故国家通称之谓“国”。

在我国人民根深蒂固的观念中,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家和国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古以来我们就是接受“家国一体”的教育。《礼记 · 大学》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明智的统治者均主张以家庭来推进经济的增长,将个人和家庭的雄心纳入国家的规划。中国有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就是把治家和治国,看作是等量齐观的一回事。

历代聚族而居,同堂会食的“义门”,也是我国古代自给自足、辑睦相处的群居式的庄园。它具备了和国家机制相对应的各种功能,拥有田地、山庄、园林、仓廪,有书塾、医舍、客室和宗祠、家庙,以及劳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修理制作场等各种设施。它更具有严密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有绝对权威的领导,有大公无私的敬老抚幼的美德,有团结、谦让、互助的精神。有保障家族利益的防卫措施,有调和外界关系的方略,这些都可靠地保证家族生产生活的安全,俨然是一个建树一方、独立自主的雏型国家。

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具有国家形式的义门家族,不管社会如何变革,朝代如何更替,国家统治机构或存或亡,它照样延续不变。会稽裘氏义门自晋至宋,历十三朝,延二十七、八世,自生而不自灭,最后还是因朝廷腐败穷困,被官府胁迫才遭离析的。如此长久的家族,顾“门”思“义”,应归功于儒家所倡导的这个“义”。而义的标准是以“孝”为核心的。我国自汉王朝以来,就是奉行“以孝治天下”。《孝经》就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们必须奉行的准则。

所以每个家族成员都要接受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历代王朝则大力褒扬“孝义”、“孝友”、“孝悌”、“孝行”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并用严厉手段维护家国的伦理纲常。因此,家长为维持其绝对权威地位,必然要求家属顺从;皇帝实行专制统治,也必然要求臣民顺服。于是“孝”就成为家族伦理与国家纲常的共同核心。

家族成员奉行孝道,国家自然会安定有序,政通令行,齐家才能治国。一个出身于恪守礼法家庭的子弟,一旦踏入社会,服务国家,就理所当然的顺从官长,忠于君主。世有“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的谚语,就是基于家与国之间的这个共通性的道理。可见家政与国政、家事与国事,在“忠”与“孝”两者表现上也出于一个共同的基点,所以孝为核心的礼法既是家风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秩序的必然。是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褒扬”义门”,并树为家国的理想典范。

    (三)我国历代义门梗概

        一、历代义门知多少?

为证实“会稽裘氏义门”在中国历代义门中的特有地位,考查《二十五史》有关义门的记载,我国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义门?究有多少个义门家族?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统计,藉资考较。

《二十五史》记载“义门”始自“南史”,自南北朝史至清史计有《南齐书 · 孝义传》十三家;《魏书· 孝感传、节义传》五家;《南史· 孝义传》十三家;《北史· 节义传、孝行传》九家;《旧唐书· 孝友传》六家;《新唐书· 孝友传》三十八家;《宋史· 孝义传》五十二家;《元史· 孝友传》二十一家;《明史· 孝义传》三十二家;《清史稿· 孝义传》七家,共一百九十六家。

其中有的因所载史书不同,有的义门跨逾数朝,更有重复记载的,如《南齐书》与《南史》、《魏书》与《北史》,以及新旧《唐书》的重复记载凡二十一家,故实有一百七十五家,计八十二姓。

其中一姓有三个家族以上的义门,有李、王、张、刘、陈、赵、徐、董、郑、杨、宋、朱、阎、范、方十五个姓,而李姓竟有十六家义门之夥;一姓有两个家族的有何、石、周、秦、吴、任、戴、万、丁、夏、韩、黄、瞿十三姓;一姓一家的五十四姓,即有五十四个不同姓氏的家族,这从义门姓氏数量上看,还是占历代义门八十二姓中的多数。裘氏义门当在一姓一家之中,且是在《新百家姓》外的小姓,(在老《百家姓》中裘姓是第171位),但在历代义门家族中,无可非议,会稽裘氏义门是我国最久长的一个义门。

据近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统计编排的《新百家姓》的座次,我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七。上述义门同一姓有三家以上的十五个,除范、方两姓外,其余十三姓全列在《新百家姓》前五十位座次之内;一姓两家的十三个姓,除瞿姓外,其余十二姓全列在《新百家姓》内。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的这二十八个义门大家族,有二十七个姓,列在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内,说明中国各大姓人口数量与义门家族所处的社会历史地位基本相一致。还可看出,数量多的义门大姓,通常也是历史上的显姓望族,刘、杨、李、赵、朱、陈还是皇姓。无可辩驳地表明,义门对推动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起过相当大的作用的。

不过这里还得作一交代,历代义门数是从正史记载里来的。笔者偶而见到我县有关方志、宗谱的义门记述,仅宋、元时期尚有上虞县的刘承昭十世聚族,四百余口,内外无閒言,称“孝义刘家”。越州太守赵清献奏闻朝廷,宋熙宁十年(1077年)诏旌表义门,这是继裘氏旌表后六十七年,同在越州发生的事。又见清宣统二年(1910年),嵊县永富乡下相村《义门相氏宗谱》载,元至正(1341—1367年)末年,漳州府(今福建漳州)同知相大有七世同居,民国年间,下相祠堂尚悬有”义门”直匾。此皆未见于正史,足证上述我国历代义门,恐远不止此数。

以上仅是我国正史中记载的义门及其姓氏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阐明会稽裘氏义门在我国历代义门中,堪称“中国义门之最”的应有历史地位,不得不费篇幅列出历代较为著名的义门,如义居的持续时间,事迹的显现,作一比较。从中不难看出,在我国历代义门中,在宋真宗年间已是十九世同堂会食,旌表义门的会稽裘氏,正是范仲淹作诗颂扬的“同居最久会稽裘”。

       二、历代著名义门示例

南朝齐建元(479——482年)间,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境)邵荣兴八世同居,并共衣食,诏旌门闾,蠲税租。

北魏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地)人李几,七世同居共财,家有二十二房,一百九十八口,长幼济济,风礼著闻。至于作役,卑幼竞进。未获朝廷旌表,乡里嗟美,标其门闾。

隋开皇(581—600年)间,山西闻喜县裴氏兄弟八人,皆为名孝,诏表其门,世谓“义门裴氏”。

唐代:(一)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县境)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亲幸其宅,问其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帝善之,命赐缣帛而去。

(二)赵州(今河北赵县)李知本兄弟,共居共财,和雍孝顺,善事亲族,子孙逾百。隋大业末年,盗贼过闾不入,互相告诫云:“无犯义门”,远近闻之,四方前来投奔依附,竟达五百多家。形成同姓、异姓在乱世时的大同居局面。

(三)恒州鹿泉(今河北获鹿县)李处恭、张义贞两家祖父,自唐初同居共灶,虽仅三代百余年,异姓同堂,实为家族史中所罕有;朝廷以特殊情况旌表其门闾,并编入史馆。

(四)青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市)吕元简四代同居,至所畜牛马羊狗皆异母共乳,请加旌表,仍编入史馆,制皆许之。

(五)唐僖宗(874—888年)时诏旌十三世同居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县车轿乡)的陈兢;后晋至北宋(937—975年)时又立义门,免徭役;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奏免杂科;至道(995年—997年)初,太宗又赐御书,谕“孝友俭让,近于淳古”;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以兢侄旭为江州助教。

后晋深州(今河北深县)李自伦司功参军,六世同居;天福四年(936年)正月,敕改所居飞凫乡为“孝义乡”、匡圣里为“仁和里”。又登州(今山东蓬莱境)王仲昭亦六世同居,于同年六月,均准式旌表门闾,置绰楔,建义台。

《宋史 · 孝义列传》载“裘承询,越州会稽人,居云门山前,十九世无异爨,子弟皆弦诵,乡里称其敦睦。州以闻,诏旌其门。”即裘氏义门也。

此外,四世——十世同居的有二十四个义门:

(一)十世同居的有:保定军(今河北保定)孙浦;襄州(今湖北襄阳)常元绍;蔡州(今河南汝南境)王美;解州(今山西解县)董孝章。

(二)八世同居的有德化(今江西九江境)许祚,长幼七百八十一口,太平兴国(976—983年)年间旌其门闾。

(三)七世同居,有冀州阜城(今河北阜县)李罕澄,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诏改乡里名,旌表门闾;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复旌表。河南开封李居正亦七世同居,旌表门闾,免课调。

(四)六世同居的有建昌(今江西南康境)洪文抚,并创书舍,招来学者;太宗御书飞白一轴,曰“义居人”赐之。

(五)四世同居较著者为奉新(今江西南昌境)胡仲尧,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以延游学之士,雍熙(984—987年)中诏旌其门。

元代

累世同居,载于史册的有十七家,较著名的有:

(一)安徽芜湖苪世通十代同居。

(二)峡川(今湖北宜昌境)向存义、汴梁(今河南开封)丁煦均,八世同居,州县请于朝,并加旌美。

(三)延安延长县人张闰,隸军籍,亦八世同居,百余口无閒言,妇女室无私藏,哺乳不分己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旌表其门。

明代

婺州浦江(今浙江浦江县郑宅镇)郑濂,十一世同居,几三百年;凡事必稽朱熹家礼,人谓有三代遗风,余阙书”东浙第一家”;元至大(1308—1311年)年间旌其门。元末,兵数入其境,相戒无犯义门。明代太祖问治家之道,对以“谨守祖训,不听妇言”;建文帝光其门,御书“孝义第”;成化十年(1474年)复旌“孝义之门”;族著《家范》三卷,凡一百六十八则。同县人王澄钦慕郑氏义门之风,嘱子孙亦效之,后“王氏义门”名埒郑氏。

清代

(一)福建永春陈福同居十三世,家范简肃,世一人督家事,子孙率教,醇朴未有讼者。

(二)河南偃师任天笃乾隆中巡抚,九世同居,百六十余人,宗经传为家训,教子弟毋侈,毋急利,毋入城市,毋传述时事;务耕田读书,惟许学医,亦毋取酬,不则执百工业以佐家。高宗赐以诗,赉镪帛,表宅里。

(三)河北邢台范凤仪贡生,光绪三十年旌表“九世同居”。

(四)河南太康耿耀,世业农,父应科好施与,七世同居,顏其堂曰“效艺”。福建海澄(今漳浦县地)李长茂,仅四世同居,建祠、置祭田,亦编列《清史稿·孝义传》。

     (四)会稽裘氏义门为“中国义门之最”

综观上列各朝义门,是我国历史上一百七十五家,八十二姓中,声名较著的义门望族,其中绵续十余世的甚少,大多不超过十世。而常被封建统治者或史学者所称道的,并最早见于史册的南朝齐邵荣兴和唐代高宗亲幸其宅的张公艺义门,亦不过八世、九世而止。

誉为“东浙第一家”的郑氏义门,在明代中叶十一世时亦遭析居。

宋代最显耀的“天下陈氏出江州”的陈氏义门,因家庭壮盛,引起统治者的担忧,嘉祐七年(1062年)下旨监护分家散居,同居亦不过十三世。

而见载于《宋史·孝义列传》的会稽裘氏义门已是十九世无异爨,乡里称羡,还是由州官上报,旌为“义门”的。较之其他义门中最久的陈氏义门超过六世。当时的山阴处士王阳对裘氏义门就有“同居最久擅名誉,回视江州岂不如?”的赞叹。

裘氏义门十九世同居,载《宋史》外,尚有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二月的《旌表义门敕命》可证。这是现存封建帝皇下诏赐立义门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也是裘氏义居会稽云门斗坵,始于东晋义熙四年延绵十九世的可靠记录。嗣后,朝野知名学者前临探访的络绎不绝,有撰文题壁、刻碑叙事、游访作记、赋诗颂咏等,留下了不少足资考实的宝贵文献,咸称裘氏家族十九世同居,在北宋中叶已是我国历史上“同居最久”的一个家族,在当时,已称得上“中国义门之最”,何况嗣后还绵延八、九世之久,悉均有史可证。

咏义门诗选

圣朝褒赠云门裘氏诗

御笔推扬孝义家,云门裘氏冠中华;

百千子孙甘同爨,十九系乘志不差。

张氏褒封须远让,郑人称颂岂能嘉;

会稽平水何灵秀,乔木奇枝万古夸。

——图南

千载看来第一家,衣冠诗礼耀英华;

井台地设真无愧,孝义天书断不差。

济济同居情更密,怡怡共食味偏嘉;

张公忍字何须算,留得芳名岂浪夸。

——紫微前韻

越州裘氏义门诗三首

越州何处有清风,徐浩溪头秦望东;

裘氏同居二十世,我来钦揖感无穷。

义熙之末为同气,皇祐中间尚共依;

六百年来千万口,一心和顺古今稀。

圣朝褒诏古难偕,自是民心大不开,

三十许年遊宦子,于今方识义门台。

——转运使起居舍人直集贤院 朱本留题

朝奉郎太常博士知会稽县事程嗣真书

皇祐六年(1054年)二月初四日仲容立石

六百载同居,族无亲与疏;

诏书褒郡县,旌表耀门闾。

昔我来稽岭,行春建隼旗;

君思隆劝俗,一为访林庐。

——中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直集贤院杨 侃题

(杨侃大中祥符八年任越州太守)

东晋相传及圣时,义风十九代熙熙;

家声敦睦千年在,宸渥褒旌四海知。

几派溪流成让水,三荆庭木长孙枝;

云门终肄儒林业,清白传家保令规。

——天章阁待制浙江东路兵司钤辖知军州事

张友直题(张友直嘉祐二年任越州太守)

西周始改裘为氏,东晋家连宋世熙;

九族雍和延庆裔,一门旌表动宸知。

孝泉岂欲分流派,慈竹应全茂本枝;

今日元侯重临贶,代藏风雅作箴规。

——知府待制承事郎守国子博士知会稽县事邊球谨和前韻

蓝舆出名山,适自云门游;

有生特来谒,候我于道周。

伛伛容貌古,进止和且柔;

邀我过其庐,鐏酌愿少留。

闯然望门欄,双台如崇邱;

赤白颇鲜明,题志多名流。

升堂问其然,长跪叙所由;

自言祖先来,本是农家叟。

聚族四百口,世世同田畴;

爰从晋义熙,迩来六百秋。

章圣锡旌表,敕书下本州;

焚香出谱牒,胄系明可求。

长老安堂奥,子孙侍膳羞;

观者簇檐庑,十百何其稠。

无复叅童僕,俱是一姓裘;

有田八百亩,但可供糗糇。

自我适吴越,尝厌风俗浮。

今辰观君家,使我心悠悠;

上古之遗民,无乃兹是不!

夸君可善俗,俗化速置邮;

嗟我名利薄,不能为之谋。

为君歌一章,与君饮一瓯;

行行归城隍,赧颜何时休。

——尚书度支员外郎知汉阳军事胡 俛

知越州事

范仲淹(宝元二年任)

铜虎符分守越州,同居最久会稽裘;

读书梧上三更雨,荷笠烟中八月秋。

排闼青山餐秀色,迎门绿水涤閒幽;

翻红圬白双台丽,表阙风声向此求。

知越州事

王十朋(绍兴二十七年到任,时任绍兴府签判,任知州,误)

旌异门闾帝宠巍,温纶犹自绚晴曦;

十三朝尽同居日,六百年余共爨时。

鸡犬和同无彼我,儿童逊让识尊卑;

春风鼓处荆花茂,留得芳名万古垂。

知越州事

赵 抃(熙宁八年任)

旌表门闾帝宠加,同居十九代堪夸;

无惭麟德家声振,赢得饶阳世次葩。

晓日芝兰横砌草,春风棠棣卷庭花;

双台耀日休言美,百代还传硕德遐。

太子太师里人

姚舜明(我瞻山张氏始祖建中之岳父,时居今廿八都村)

裘氏门闾几世传,高风端自义熙年;

江河不断还澄澈,陵谷无知空变迁。

气运独持三古上,义台双树五云边;

口传芳迹无多载,但一分瓜有后先。

义门曾羡古饶阳,晋宋裘门义闻张;

娣姒归宁儿共乳,里邻会食主先嘗。

红铺晓径花容暖,绿拥秋台树荫凉;

十九代来蒙表异,子孙世守圣恩长。

——中书侍郎  许 将

双台不比里门台,旌义黄封出帝裁;

桑麻原是人间有,人却都从秦世来。

——杭州隐士  林 逋

六百余年守一扉,葛天别是纪循蜚;

孺食自让盘中果,妆阁谁分架上衣。

鸡犬皆迁丹饵食,柏松未老蛰龙归;

玉书九阖飞鸾下,信史流芳邃古稀。

——颖川  陈纯臣

何必蓬莱过十洲,翠微深处会稽裘;

路从涧畔桃花入,人向云中松子游。

并许行名堪比董,遥瞻德望溢于刘;

为言柱下良孤客,彤管无忘记越州。

——陕川居士  魏 野

同居最久擅名誉,回视江州岂不如;

子妇私房无半殖,父兄公帑有余糈。

台前水匝翻春碧,檐外山高锁暮除;

同郡不同乡与里,远来亲谒义门闾。

——山阴居士  王 阳

行过溪东日转西,云门咫尺傍山溪;

趋宾自有迎门犬,会食都来下午鸡。

六寺龙池僧洗钵,双台鳌足树连蹊;

德星夜聚知何处,望气东南说会稽。

——终南隐士  种 放

家近青山徐浩溪,双台高与五云齐;

紫荆阅世风烟古,乔木参天雨露低。

松下每逢陈氏犬,庭前时见董生鸡;

桑田沧海知多少,留得青山表会稽。

——永嘉  高则成

会稽山外紫云遮,高义同居世所夸;

共说风流传晋代,有时华衮到山家。

乌啼天暖春巢树,雁序霜青夜聚沙;

独怪何年短主簿,为人憔悴紫荆花。

——番阳  董朝宗

献之宅畔并山居,旌表台高隔照湖;

六百年中十九代,门传孝悌在樵渔。

——尚书虞员外郎史温

祖宗十九世同居,义让谦和百口余;

贤守抗章闻象魏,圣君旌表降门闾。

东吴仕宦终相继,南越权豪定不如;

报国有心同玉石,子孙咸读素五书。

——登仕郎南海纠弹黄务本

门迎紫诏曙光开,帝宠无涯有自来;

三十宦游今既老,于兹一识义门台。

——会稽令  程嗣真

古树云深秋水湲,一家居傍竹林村;

白头翁醉前来说,三十有余人孝孙。

——会稽尉  宋元贞

义台双筑五云边,旌义丹书降九天;

子子孙孙能守义,他年褒宠即今年。

——会稽簿  史 彬

东晋由来三十代,同居百口世真稀;

室中不辨高低语,架上无分尔我衣。

礼义昭昭传系谱,子孙艺艺喜连枝;

奈何一旦消兵燧,还有英贤踵旧规。

——会稽山樵  郭 著

义旌三十世,图谱几千春;

簪笏朝多士,箕裘世有人。

庭棲鸟反哺,豢养犬皆驯;

攀桂贤郎贵,分瓜稚子仁。

君陈家共法,公艺宅同伦;

宗祀追祧远,门规化俗淳。

后昆更缵绪,先训遞书绅;

圣代崇明教,流芳越誌新。

——同郡谷王郑嘉

奕世传家法,旌闾被国恩;

架衣无彼我,文簿誌儿孙。

啜饮皆同乐,妻帑绝间言;

如何里邻辈,闻说讼田园。

——余姚县主簿  钱惟岳

东晋传延六百余,云门十九世同庐;

只知祖上传家谱,不信人间有分书。

双耸义台荣梓里,高题敕额耀门闾;

古来多少簪绅后,未卜松楸已别居。

——守余姚簿  钱 岳

杏花村过遇双台,亲见扶携老少回;

少前老后何相谬,云是追随季叔来。

——殿元山阴  王 佐

采访民风比会稽,裘门十九世同居;

埙篪声响穿簾箔,桥梓阴联荫户除。

麟德久闻张氏宅,祥符亲见董生庐;

五云飞处瞻天阙,为有祥鸾拥尺书。

——按抚侍御史  黄 豪

婺郡家声晋代迁,会稽阀阅几千年;

弟兄刲股争供母,乡里祥云覆自天。

每爱慈乌终嵗哺,喜看荆树四时妍;

桑间鸡犬更相护,架上衣衫次第穿。

春雨躬耕亲耒耜,寒窗力学贵蝉联;

题诗满帙褒崇德,颁诏旌门劝后贤。

乔木霜枝常挺挺,庆源瓜瓞更绵绵;

圣朝孝义敦风化,直笔毋惭太史传。

——安节生  韩 华

云门之阳秦望西,裘氏树立穹窿碑;

衣冠尚是晋风度,谨厚况复绵孙枝。

君不见,张公艺隐忍同居只九世;

又不见,田真兄弟欲析居,紫荆一夜枯青春。

阋墙不识本同气,分居异爨何足论!

——永乐  俞尧臣

一帽征尘两鬓华,春风归思乐无涯;

葛翁井畔千年族,徐浩溪西百口家。

绿竹儿孙新岁笋,紫荆兄弟旧时花;

人生孝义当为事,世俗流传底用夸。

——宗人  应 奎

(0)

相关推荐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

    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在浦江县东部,面积四十平方公里,辖三十四个行政村和一个工业园区,人口二万六千.郑宅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古镇,镇上曾有过一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三百五十多年,十五世同居,同财共食,最 ...

  • 崇仁家谱 | 裘氏子孙应知义门祖先事(下)

    (五)家族史上罕有的奇迹 裘氏家族义居十九世旌表后,合族裔孙以"义门"为荣,敦睦之风有增无已.继之又八九世,至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才遭官府胁迫而析产分家.现有同居二 ...

  • 【义门裘氏】欢迎关注义门裘氏论坛

    感谢互联网!感谢中华裘氏宗亲联谊总会这个平台!感谢全球裘氏宗亲和所有的亲朋好友!没有互联网,我们很多宗亲或许都还不知道我们裘姓全国究竟有多少,更不知道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亲人.事实上我们很多宗亲都是在互 ...

  • 【裘氏快讯】《义门风云》编导组萧山采风掠影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萧山裘氏宗亲会迅翔常务副会长,晓亮副秘书长等受总会长委托在蓝天宾馆欢迎孝国导演和肖编. 编导组在萧山裘家坞义门宗祠,邀请5位80岁的至92岁裘氏长辈回忆裘氏前 ...

  • 义门裘氏 | 裘氏子孙必须铭记的大事

    立姓日 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秋,卫国大夫仇牧之子仇仲隐居宋国西部边境,改氏裘姓. 南迁日 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九月二十三日,裘氏三十二世孙西晋黄门侍郎裘睿,随晋元帝南渡,隐于浙江 ...

  • 义门裘氏 | 古镇崇仁和早期裘氏

    中  国  义  门  之  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义门裘氏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授命裘广为会稽太守.裘广有祖父裘瑱随同,从渤海郡南下赴任.过钱塘江时,恰逢孙策宣布自任会稽太守,更换会稽 ...

  • 崇仁家谱 | 关于裘氏若干历史问题之我见

    故乡崇仁义门裘氏宗亲茂法先生经商有成,慨捐巨款,邀请族内有史学素养的耆老多人,成立"崇仁裘氏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修谱大事.经二年余的努力,已蒐集入谱资料,现正积极整理编审校核中,不久 ...

  • 裘事快讯 | 崇仁义门裘氏家庙重开首祭典礼

    木本水源  须念同气同根 孝子贤孙  无不问祖认宗 崇仁义门裘氏宗亲4月4日(农历丁酉年三月初八清明)在位于嵊州崇仁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仁裘氏老家庙举行重开首届祭祖大典,来自嵊州各界150多名裘 ...

  • 义门裘氏 | 读孔子世家谱,做裘氏的世系图

    民国十七年,孔族中人倡修合族大谱.全谱成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由孔德成任总裁,参加工作人员60余人,历时7年.全谱共分四集,108卷,总计154册,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 ...

  • 义门裘氏 | 崇仁裘氏对老家庙装修方案(讨论稿)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从今年春节开始,崇仁裘氏对老家庙实施裘家人自己管理. 第一步,老家庙对外开放,至今十天参观人数不下五千.特别是初一至初五,每天有一千左右,受到群众好评.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