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巧合:相隔660年,历史两大清官,在7月3日同日去世,寿命都是64岁
7月3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有着不普通的一面。
在今天,历史上两大清官——宋朝的包公和清朝的施公,相隔660年,同日去世,而且两人寿命均为64岁。
包公,姓名包拯,生于999年,卒于1062年7月3日。
施公,姓名施世纶,生于1659年,卒于1722年7月3日。
把包公和施公的故事,对照起来读,格外有趣,除了清廉之外,二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1,均生于官宦之家。
包公在戏曲里是被父母抛弃,由大嫂带大,其实这与史实不符。包公的儿童和少年时光很幸福,深受父母宠爱,长大后也极孝顺。史书上说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
施公的爸爸是施琅。施琅是谁?施琅在1683年收复台湾,被封为靖海侯。这一年,施公24岁,而且,他和他老爸一起,参加了收复台湾战役。
稍微有点区别的是,包公在家排行老三,施公在家排行老二。
2,均善于断案。
包公最有名的断案是牛舌案。一农民到县衙,状告歹徒割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罪犯。割去牛舌并无财利可图,包拯推断此事必属怨家的报复行为,于是命农民宰牛卖肉,引罪犯上钩。宋代宰杀耕牛是犯法的,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见牛主杀牛,欲加其罪,果然前往县衙首告,遂自投罗网,疑案立破。
当然,如果用现代法律来看,方法不一定对,现在判案讲的是证据。
施公长于断案的美名,是在扬州当知府时传播开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施世纶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
3,长得不帅
包公有个外号,叫包黑炭,额头还有个月牙记号。
传说中,包公一生下来就是黑漆漆、亮油油的孩子,这个可能有些过分,就是皮肤黑点。加上他一生不爱笑,“未尝伪辞色以悦人”,在一般人眼里,自然更觉得黑了。
世纶小时多病,长大后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很丑。清人邓之诚说他“眼歪,手蜷,足跛,门偏”,所谓“五行不全”。还被有幽默感的康熙赐他“施不全”。
施公长得丑,刚当官时,他去拜见上司。上司一看他,捂嘴乐了,心想“哎呀,妈呀,这哥们太丑了 !”
施公一本正经地说:“公以其貌丑耶?人面兽心,可恶耳。若某,则兽面人心,何害焉!”
翻译过来就是:领导觉得我长得丑吧?人面兽心,才是可恶。像我,是兽面人心,没什么害处?
这两个不帅的人,却有一个共同的外号——青天。
一个是包青天,一个是施青天。
一个留下“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一个留下“关节不到,有阎罗施老”俗语。这两句俗语,都是说,在包公或施公那找关系、走后门没用。
4,还是个作家
包公有奏议十五卷。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包孝肃公奏议》(《包拯集》)十卷。
这些奏议,是包公一生中所有的奏折、陈表和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表明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世界观。
包公最有名的是其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施公著有《南堂集》八卷、《倚红词》一卷。
遥隔660年,两大清官,着实让人怀念。
这种怀念,既在历史,又在小说,更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