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育学之仲永的悲剧
八、仲永的悲剧
方仲永的故事因为被选入教材而在国内广为人知。记述者王安石恐怕也为之惋惜,他这样评述:方仲永聪明透顶,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的天资如此之高,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有些人,没有得到上天眷顾,本来就是个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普通人都比不上了吧。
这可以算是教育学的反思,关于先天和后天的问题。大脑具有可塑性这一研究成果的提出,让先天和后天的争论暂告一个段落。先天和后天就像长方形的长和宽一样,谁也不能独立的决定长方形的面积。简而言之——都很重要。但教育学的价值绝不仅仅止步于此,因为这道理差不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教育学更为关注如何,即:如何创造更是适合的环境、采用何种方法和途径,让后天得到更好的发展;既能发扬先天的优势,又能弥补先天的不足。勤能补拙便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虽然这种方法有点“笨”——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但它是很多看似很聪明的方法的基础。
教育学在技术层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未在实践层面得到很好地回应。“鸿沟”,学术界普遍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人们总是责怪理论,讽刺调侃专家。如今,“专家”差不多成为骂人的话,和哗众取宠、胡说八道、不切合实际意思相近。不可否认,教育理论确实存在短板,特别是在实验室和动物身上的发现,很难运用于人。但是,也不能光从理论这一方面找原因,就像两口子吵架一样,责任是双方的,在教育实践这一方面同样存在着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专家的理论是发展素质的理论,教师的实践是提高分数的实践,没有鸿沟是不可能的。
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一家世代为农,肯定是要遭受歧视的。但因为仲永的神奇表现,父亲受到乡亲们的礼遇,还能得到实惠。他看到有利可图,所以便带着仲永四处炫耀,耽误了其学业。这样的一种心态,和今天的家长有什么区别吗?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今天的家长让孩子往死里学,本质是一样的——利其然也。别以为你让孩子补这个补那个是为了避免仲永的悲剧,实际上你在用另一种方式重演仲永的悲剧。
功利性和短视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因为功利所以短视,因为短视所以功利。不走出这一困境,教育学研究再深入,也是一盘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