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第四十四章 但行善事,莫问吉凶

得与亡孰病?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新的启发了。

那天我看朋友留言,有一个朋友留言留的很有意思,他说你讲的这是《道德经》吗?还是你理解的《道德经》?不要忘记了于丹讲《论语》都讲成那样了,你不要步于丹的后尘,把《道德经》也讲成那样了。各位,我回答一下,您说我讲的是不是我理解的《道德经》呢?那一定是的,老子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各取所需。您说道家的人,我修炼,我是理解老子本意,我认为老子是这么讲的,这里边有些内容,可以让我们看透世事的事情,更加从容、不至于生病。我从老子这理解了这些看病的道理,解心烦的道理,让大家不再纠结,所以您说这是不是我讲的《道德经》呢?当然是我理解、我讲的。老子老先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但是我认为我理解的《道德经》可能跟别人的理解稍有不同,所以我讲出我的心意来。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我们来学习第四十四章的第三句话,老子说:“得与亡孰病?”“亡”就是失去,“得与失”哪个是糟糕的?“病”当糟糕的、痛苦的讲。也就是说您说这个“得与失”到底哪个好?哪个会令你痛苦呢?各位亲爱的朋友,老子又问了我们一个人世间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得与失”到底哪个令你痛苦,哪个令你快乐呢?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我基本上可以认为我们人世间几乎绝大多数痛苦都来自于“得与失”之间,除了跌一跟头受伤了等之外,心灵上的痛苦基本上有可能全部来自于“得与失”,得到了我们开心,失去了我们痛苦。得失之间,你的心就出现了不平衡,得失的关系,谁能把它看透了,这个人的人生就不同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是陷入得失之间,得到了这事利益跟我有关,能给我带来好处,欣喜若狂,多给我带来点收入,我很开心,可是失去点钱我们不开心了,凭什么这钱让我花呀?这么多人一起来就让我掏钱,我也没那么富裕,失去、掏出点钱不开心了。得失之间一喜一悲,两者不同,这就是七情因此而产生。

我们中医说,“人的内伤是由七情来的”,“七情”是什么呢?喜、怒、忧、思、悲、恐、惊,我前面讲过,人的“七情”就是得失之间患得患失出现的七情。“喜”是我获得了什么东西我会喜,进了笔钱,多赚了笔钱我会喜,多获得了;“怒”是别人要侵犯我的利益,我将可能失去什么东西,所以我会怒,不要欺负、不要侵犯我,告诉这钱是我的,这利益是我的,不要动我的利益,跟我的利益相关;“忧”和“思”是我为了获得什么去忧思,去想,您不想获得什么您不会忧思的,我想获得那个位置,我们处长退了,这个位置轮到我了,可是好几个副处长,怎么办?那我得搞搞手段、动作,可是跟谁搭上关系才能决定这事呢?您为了获得开始忧思,晚上睡不着觉,我们每个人想赚钱也是如此,业务怎么扩大?怎么多赚点钱呢?晚上睡不着觉,忧思,开始在那想,所以忧思基本上都是想获得什么才忧和思的。有人说不对,我喜欢一姑娘,我晚上就忧思,您也是想获得人家,您就要不断的想怎么讨好,怎么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不还是想得吗?又忧思了。

“悲”是什么意思?悲字很有意思,上边是像两边飞的羽毛,您看向两侧的,上边的非字向两侧,下边一个心,向两侧飞代表失去、分离。所以失去会悲。得就喜,失去就悲伤。这位置,部门经理走了,本来应该是我的,结果被人家得去了,我失去这个位置了,悲伤了。凭什么把他提上来了?这就开始悲伤了;“恐、惊”是什么东西突然要侵犯我的利益,也是怕自己受伤害,失去什么东西,所以会突然一下受惊吓。

所以大家看,几乎七情都与得失相关,得失是一个大的坐标,在这两个坐标之间,如果您把这两个坐标对立起来,就会出现七情,所以人的病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老子老先生就问我们,“得与亡孰病”,得与失哪一个令您痛苦?哪一个令你高兴?哪一个是好的?怎么回答?各位要看清楚得与失是互相转化的,您千万不要认为得就喜、失去就悲,那您这跟猴子一个级别了,你给猴子一个香蕉,它就高兴,你把嘴里香蕉一夺走,它就怒,您这是动物级别的。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脱离动物性,你别跟动物一个级别,拿点东西就悲了、给你点就喜了,我这人活得太低级了,我们能活得高级点,你要看清楚得与失互相转化,你觉得得到了,但是你未必真得到了。在这个世界上,能量是守恒的,您得到什么时候,您一定要知道您相应的一定会失去什么。

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都认为,得一彩票中奖了,大家都认为是好事,可是国外做过调查,相当比例的中彩的人,最后的人生都是以悲剧收场的。因为您中了彩票之后,亲戚们都知道他发大财了,500万。我们家的儿子盖房子,你作为他舅舅难道就不应该拿点钱吗?这样,您借我们家50万吧,你外甥现在要盖房子、结婚。您说这50万借不借?你不借翻脸,你发财就不认识人了?当年没记得我怎么帮你的啊?这点钱都不借,你不500万了吗?50万都不借,我们结婚这是大事,你都不借,以后不认你了。翻脸一个。

又来一个,我们家姑娘最近要出国留学,差20万,你给拿20万,你放心吧,亲戚朋友都来了,你拒绝一个,对不起翻脸。所以往往这样的人,最后在亲戚之间都很冷落了。还有的有了钱以后,夫妻感情出问题了,有了钱以后放纵了,结果把钱都花光了等等。国外调查下来,一看这些人的人生,其实好多人最后又重新归于赤贫了,您说真得到了吗?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其实都是平衡的,你得到的同时,一定要付出。

比如说很多企业家做的非常好,大家说他太有钱了,真羡慕他,我要是能有这么有钱多好啊,您觉得人有钱,可是您知道人家当年创业的时候,有多少个周六周日没休息,国庆七天假压根不休息,人家一直在厂子里边去干活,天天外边跑,可是这个时间您却在陪家人,您说哪多哪少?您真的像他那么努力赚钱了,您就会失去很多陪家人的机会,所以很多的企业家对家人都充满了愧疚,觉得对不起家人,因为压根没时间陪孩子,好多企业家孩子长大上大学了,这个父亲压根没几天陪过孩子。

前两天我讲上海晨光文具的总裁陈湖雄先生,陈总裁没有一分钱贷款,没有一分钱风险资金,他的企业办得全中国文具最大,了不得,但是您知道他付出多少辛苦吗?他说当年全国的加盟店他都亲自去跑、一一去跑,跑到什么程度?进每一个小加盟店里边,小学校门口晨光文具的小店,进里边跟人讲怎么摆,进下一个店里边讲一模一样的话,据说他副总当时都崩溃了,他说这话您已经讲了好几千遍了,您烦不烦啊?他说不烦,这些人跟我们加盟,万一赚不到钱那是我的罪过,所以我一定要讲到,结果就挨家店跑,跑到什么程度呢?他说他那个鞋很快就换一双、很快就换一双,换了好多双鞋,您说是辛苦的吧,有所付出才有所得,他得到的同时其实他付出的很多很多。在这个时候,您在享受周末时光,小资,周末到咖啡厅里一坐,喝喝咖啡,人家没这个时间,但您有时间喝咖啡,上网玩玩游戏,上网看看国外最新的片子,人家压根没这时间,可是您有时间休闲了,人家付出、牺牲了很多才换来了这个“得”,所以得到的时候,您要想到一定有相应的东西在付出,失去的时候您要想到,其实未必真的失去。

就好比说在家里边经常有人看不清这个道理,结果搞得家里乱七八糟的。比如说老婆婆,老婆婆在跟儿子、儿媳妇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发现儿子给儿媳妇夹菜,不给妈妈夹菜,心里当时很悲伤,我失去了这个儿子,我养活这么大,归这个丫头了,丫头来就把我儿子抢走了,我养活这么大不给我夹菜,您觉得失去了,可是您换个角度想,儿媳妇不是到您家来了嘛,其实您有了一个更大的家庭,这有什么呢,您真的失去了吗?儿子、儿媳妇都归您了,这不是得了嘛。所以得与失您要看清楚。

生活中这样的事非常多,有的女孩就喜欢这个男孩,这个男孩跟我一说分手,天塌下来了,我这辈子毁了,我活不下去了,这样得病的女孩太多了,来找我看病,一看她舌头,你怎么肝气不舒?压力这么大啊?情绪不好啊?为什么情绪不好呢?因为我男朋友跟我分手了,我完了,我这辈子毁了。我说就因为你失去这男孩这辈子就毁了,您自己不好好活在这儿呢吗?不行,我离了他我就活不了了,这是实在不懂得与失的关系,您觉得真失去这一个人了吗?您可能会获得一个更好的人,您觉得这人就十全十美了,那是您没跟他在一起呆着,您真的在一起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的毛病很多。您可能还有一个更优秀的人在那儿等着呢。所以任何失去都带来机会,都给您腾空,然后让新的机会到来,这倒有什么呢。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经营里边,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松下这人倒霉,身体不好,得过肺结核,所以松下在年轻时办企业以后,他基本上都在医院度过,要不到疗养院去疗养去,这不倒霉嘛,这不失去了嘛,没有时间经营了,您真别这么看问题,我们是人,我们活的高级,我们应该总体看问题,松下幸之助离开企业以后,天天琢磨怎么经营,所以他有很多管理心得,他就写下来,传递给中层领导,这些领导学习以后,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去工作,结果没有松下在,企业员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果企业越办越好。这比领导天天在企业里指挥你怎么怎么办要高明得多。松下大多数时间在养病,但是松下这个电器公司一直在发展,最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公司。

您说得与失之间是不是来回转化的?现在再问大家得好还是失好呢?大家回答当然是失去好,因为失去又转化成得,得到不好啊,我相信有朋友就会这么回答,但是我告诉大家,我们看清了转化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并不是失去好,而是得失都不重要,真正按照《道德经》悟道以后,我们要看清这个世界的事情都是变化的,没有真正的得与失,用《佛经》的话讲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您得到了也会失去,别在意,真的得到,百年以后你什么也拿不走,又有什么呢?失去了也不要悲伤,因为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百年以后还有什么?您真的失去了吗?您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了,所以不必在意得失,得失都没那么重要,这是真正高级的想法。

老子帮我们脱离了动物性的想法。人的动物性,像猴子一样得到就喜悦、失去就悲伤,老子告诉你得失都不重要,当你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您悟道了。得失都不重要,那是结果而已。真正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每天把自己的事做好,一点点儿做,所谓得失都是它的结果而已,但是这结果对我们并不构成影响,我们每天就去做,得与失由老天来决定,人家多给你多接着点,也别高兴,少给你点也别生气。平淡去做,这就叫“但行善事,莫问吉凶”,你就去做好事,利益众生,带来的好和坏都忘记它,没关系,没什么影响,这么活的人就是一个高级的人,就是一个真正的人,那种得失之间,多一点就高兴,少一点就不开心的人,那还在动物的层面,所以我们一定要向那种高级的层面去提升,这就是《道德经》给我们讲的道理。

朋友们,今天我们聊到这儿,如果各位朋友觉得我聊得有点道理的话,转给您的朋友,让大家都来了解《道德经》,接近《道德经》,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己,我们一起加油,今天就讲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0)

相关推荐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七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十五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

  • 故视强,则目不明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所以说,看得过多,则眼力不明黑白:听得太多,则听力清浊难辨:想得太多,则智力审辨混乱. 赏析 这是韩非子讲解老子"五色""五音&qu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下)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下) 善,是道对人的"作而不辞",道化生化育万物,不辞于万物,万物依不辞之道生生不息,这种不辞之道,即万物的"自性" ...

  • 《道德经》:人过五十,放下2样,余生顺心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的状态,也会不一样,比如在二十来岁的时候会充满朝气斗志昂扬,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会慢慢务实,四十岁以后变得越来越沉稳,所以人的生命其实是一个逐渐完善和成长的过程. 我有一个国学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