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就是和田产的?和玉大叔翻阅千年玉史,发现这个名字不过才用了六十多年!
相信每次聊起玉友们对和田玉名称的理解,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和田玉是“新疆出产的玉石”,当然已经有很多的资料普及过,和田玉是存在多个产地的,不过今天和玉大叔还是要深层的来聊一聊,和田玉是如何命名的,为什么名称总是跟产地并不挂钩。
中国人运用玉石的历史,至少追溯到7000年左右,在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就已经发现了一些上古人类将石器打造成能做装饰品的样子,让中国的玉文化“生根发芽”。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以及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正式开启了华夏民族的“玩玉之路”。
了解过玉石历史的玉友应该会注意到其中一个细节——比如像太湖流域和辽河流域,本身几乎不怎么产和田玉,虽然如今东北也发现了少量的透闪石质玉(黄白老料,岫岩玉),然而考虑到古代的先民开采水平,显然很难获取到这种温润质地的“透闪石玉”的,他们玩的究竟是什么呢?很简单,只需要我们到博物馆就能参观到,上古的先民拥有的“美玉”并不是和田玉,大多是蛇纹石质玉或石英质玉。
在中国的古籍中,最早记录和田玉信息的是《穆天子传》,其中有“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的描述,我们可以明白古籍仅仅是用“玉石”去说明,既没有附带产地也没说明具体是什么材质。
再来聊一聊和田玉千年的“命名之路”,今天的和田玉最早也并不叫和田玉,《史记·大宛传》中有记载——昆仑“其山多玉石。”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正统的“昆仑玉”应该是青海所产。大叔曾经听闻,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作为奥运会奖牌玉石材料的提供方,青海地区曾经尝试推动“去和田玉”方案,将当地所出产的和田玉更名为“昆仑玉”,但是最后并没有成功。
历史的慢慢长河中,和田玉也拥有过多个名称,比如在战国时期它被称作“禺氏玉”,所谓的禺氏就是“月氏”的音译,当年主要活跃在甘肃地区的月氏人掌握了和田玉的贸易通道,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说法。到了秦朝,和田玉又被称作是“昆山之玉”,历史有记录“昆山之玉,美在于阗”。清光绪九年,清政府在和田地区设立了直隶州,于是这里出产的美玉就跟随改名为“和阗玉”。
那么你知道我们今天用的“和田玉”名称是什么时候来的吗?其实是在1959年,当时国家统一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和阗”的地名被简化为了“和田”,所以才有了如今最后定名的和田玉。
聊完了玉石命名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历史中玉石的名称曾经过多次的更迭,甚至对玉石的称呼是以掌握贸易的商人来命名的,而如今国标(GB/T 38821—2020)《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中,更是完全没有提及地名,甚至对透闪石的具体含量也没有规定(参考已有科学实验的数据,新疆料、青海料和俄料的透闪石含量都在95%以上,而韩料、罗甸玉等小产地比率不定),也就是说,历史传承下来的“和田玉”三个字,根本不代表地名,只不过是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罢了。
当然,和田玉中相对价格最贵的籽料确实是只有和田地区有出产(俄罗斯和东北出产的类似卵状玉石,更多被划为山流水范畴,主流市场并不认可),其他的山料在任何一个产地都有好料和差料,请玉友们不必太过纠结玉石的产地,还是要以玉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