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百太阳新天地店撤场与广百股份六年沉浮 | 广州百货镜像
大浪淘沙中,广百股份踏错的舞步、走过的弯路同样醒目。
文 | 头条君(Dtoutiao)
新零售时代,百货业已然不再风光,变or不变。《广州百货镜像》系列报道聚焦广州百货大佬们的今生,以窥探其茫茫前路。
本文为该系列第一篇——《广百百货》篇。
坐拥繁华的珠江新城,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可广百百货却在这宝地连栽了两个跟头。
“风尚广百”珠江新城店撤出高德置地刚满一年,今日便有消息传出,广百太阳新天地店已于2月22日撤场。
头条君第一时间对太阳新天地进行实地调查,一份来自广百太阳新天地店的官方告示证实了上述消息的准确性。
广百太阳新天地店的官方告示(图片来源:头条君)
对此,太阳新天地的现场服务人员对头条君补充称,“广百合同到期已经全部撤场了,关于广百那部分目前是封闭状态,接下来(商场)可能要进行品牌调整。”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头条君已获悉广百太阳新天地店关闭的消息。彼时,赢商网第一时间求证太阳新天地易主后的操盘团队后被告知,商场将重新进行调整,广百撤出后将举行招商会。
犹记得,两年前的12月30日广百股份一纸公告宣布“风尚广百”首店撤退,并强调称,“拟集中资源培育同在珠江新城区域的广百太阳新天地店。”
此去经年,作为广百太阳新天地店股东之一的百嘉信已将太阳新天地甩手,而前者似乎也难逃过“六年之痒”。
广百百货在珠江新城遇到的经营“怪圈”,与广州零售行业洗牌时代背景不无关系。但大浪淘沙中,广百股份踏错的舞步、走过的弯路同样醒目。
1
珠江新城的“怪圈”
作为广百股份旗下首个青春时尚百货品牌,GBF(Grandbuy Fashion)“风尚广百”珠江新城店2010年12月30日进驻高德置地广场春商场1至4层。
广百打出这张“青春潮流”牌,一出手便遇到强劲玩家。先行一步的广州友谊国金店抢在同年11月18日开业,成为珠江新城第一家百货商店。
由此,二者对垒的擂台从天河路转移到了珠江新城,并开始了一场长达六年的持久战。最终,“风尚广百”挥起白旗撤退。
2016年的12月30日,广百股份发布《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和《关于签订GBF珠江新城店租赁合同终止协议的公告》。
上述公告指出,“经与物业出租方友好协商,同意提前终止GBF(风尚广百)珠江新城店物业租赁合同”。
其中,业主方小高德(广州)置业有限公司同意支付公司(广百股份)补偿金额人民币3586.57万元。
“由于受市场环境下行影响,经营状况不如预期,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布局调整,拟集中资源培育同在珠江新城区域的广百太阳新天地店。”广百股份于公告中指出。
于是乎,与风尚广百相距不到3公里的广百太阳新天地店成为广百股份继续鏖战珠江新城的“种子选手”。
风尚广百珠江新城店到广百太阳新天地店步行路线图(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虽说是“种子选手”,广百太阳新天地店走过的五年征途却颇为曲折。时间回到2010年,立志“改变广州高端购物中心商业格局”的太阳新天地携广百百货闯关珠江新城。
岂料,因多个高端品牌集体缺席,太阳新天地不得不将开业时间推迟至2012年9月28日,经营面积约2.4万平米的广百只能选择同步延期。
沉淀了两年,太阳新天地首开并未换来商场的高人气,且“空铺现象”不止。缺少足够流量支撑,广百的经营情况亦不如预期乐观。
调整重压迫在眉睫,太阳新天地选择了新的定位方向,即“快时尚+特色餐饮”。
随着Uniqlo、H&M、MUJI、New Look、Mango、Old Navy六大快时尚品牌以及广州第一家外婆家、炉鱼、大龙凤、莆田、袍哥等特色餐饮陆续入场,太阳新天地商场人气逐年提升。
可故事的剧情在2017年5月又出现反转。彼时,赢商网独家获悉太阳新天地原持有者百嘉信已将整个商场的股权转让给国内一家投资机构。
尽管有圈内人士指出,考虑到运营团队不变,易主后的太阳新天地会按照现有轨道继续经营下去。
然而,讲究成王败寇的商业武林中,变才是常态。最终,太阳新天地的运营团队还是经历了洗牌,广百百货征战珠江新城之路也随之划上句点,“广百所占的铺位春节前将全部收回。”
显然,这与广百太阳新天地店第二大股东——百嘉信——转手太阳新天地有着直接关系,毕竟接手的新主对项目定位有着重新的思考。
广百太阳新天地店的股东结构(资料来源:天眼查)
合作方原因外,所处区位条件的“硬伤”以及百货行业面临的“冲击”亦是导致广百在珠江新城再次跌倒的因素。
正如,知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此前对赢商网分析称,相较珠江新城或是天河路商圈的其他项目而言,太阳新天地所处的位置商业氛围相对封闭,对客流的吸附能力不强,难以形成聚合效力。
2
广百股份营收三连降
从立Flag的先行者变成过客,广百百货太阳新天地店终是退场。而匆匆七年间,其掌舵者——广百股份的运营业绩亦陷入了下滑泥淖中。
广百股份近六年业绩运营数据(资料来源:企业公告 制图:头条君)
上图可看到,从广百太阳新天地店开业的2012年开始,广百股份每年的总营收呈整体下滑趋势。
2013-2016年 ,公司总营收分别为77.61亿元、76.46亿元、73.29亿元及65.26亿元。其中,后三年对应的增幅为-1.48%、-4.14%及-10.96%。
虽说2017年恰好完成此前制定的年度目标(营业收入68.51亿元,同比上升4.98%),而这归功于其在第四季度的逆转。数据显示,广百股份去年前三季度总营收达48.23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增幅为-0.85%。
随着营收的连降,广百股份年净利润增速亦出现放缓甚至负值。2012-2016年,广百股份净利润分别为1.93亿、2.22亿、2.38亿、2.51亿及1.58亿,同比增幅为-9.75%、15.22%、7.25%、5.21%及-37.1%。
客观数字背后,是零售特别是百货行业的寒冬,亦是广百股份踏错节点的舞步。翻阅广百股份年报,赢商网发现,其经营业绩开始承压的2012年正是全国百家零售行业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低的年份。
按照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2-2014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10.8%、8.9%及0.4%,增速连续三年下滑。
下滑的原因可总结为四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传统零售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且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来自电商等新型业态带来持续冲击。
大环境的层层藩篱外,“异地扩张折戟”是导致广百近几年经营不善的另一重要原因。据赢商网了解,广百股份于2009年提出“大踏步发展”扩张战略,且一年内在广州大本营外连下六城。
这其中包括首次进击省外的广百成都和武汉两大门店。广百股份2009年年报显示,广百成都店位于富力天汇MALL(原成都熊猫万国商城)二至四层,投资约3440万元,其中5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该门店。
而广百武汉店在位于武汉摩尔城A栋一至五层约2.9万平方米,投资约5200万元,其中8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
对此,彼时广百股份董事长荀振英对外表示,“如果死守既定目标和节奏,一定要做完广州,再做华南,再做全国,这样就可能会丧失很多的发展机会。”
可广百这“因时而变”的战略很快就遭现实重重一击。2013年2月5日,广百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经营状况不如预期,董事会通过《关于关闭成都店的议案》,同意关闭成都店。
同年6月14日,广百关闭了旗下的武汉分店,公告中载明的原因同样是“经营状况不如预期”。
至于广百出省“水土不服”的原因,有业内指出主要原因是采购、供应商资源不成熟。也有相关人士补充称,广百引入的品牌(偏欧美、香港及华南)与这些区域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气候等因素不匹配。
囿于压力,广百将布局战线再次收缩至广东省内,且放慢了扩张脚步。
通过广百股份官网,赢商网了解到,2014年至今,其仅仅新增了三家门店,即2014年12月的新大新百货开平店、去年5月开业的广百茂名东汇城店及今年开业的清远店。
3
一场解救门店的运动
与广州上演的撤场秀形成鲜明对比,近几年广百股份的布局开始呈现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轨迹。
在广百股份CEO黄永志看来,三四线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持续消费需求给百货项目扩张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另一方面,这些地方较低的租金成本等财务支出也是其相对“厮杀”惨烈的一二线城市固有的优势。
基于此,广百进驻清远顺盈时代广场,并于2018年1月份开业;同时,在2018年1月份与富港集团签约,进驻阳江东汇城预计将于明年1月进驻清远。
其实,广百对三四线城市的“偏爱”并非一撮而就,而是由来已久,只不过中间走过一些曲折路。
赢商网统计的广百24家门店(包括新大新店)中,其中位于广州市区的有13家,余下的11家分散于广州周边的三线城市或区域。
广百股份百货门店区域分布(广州之外)(资料来源:企业官网 制图:头条君)
周边城市寻找增量空间外,如何继续深挖广州大本营成为广百股份近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收购是做大规模的杀手锏之一。2010年初,广百股份公告指出,公司将以1.84亿元从广百集团手中收购新大新公司99%股权,而收购方式为向广百集团定向增发888.33万股,每股作价20.72元。
交易完成后,广百股份纳入了新大新旗下5家门店,其中位于广州市区的包括北京路店、东山广场店、荔湾商厦店及番禺易发店。
对于此次交易,中研普华于研报中指出,广百股份可以从提高流动资产管理水平、经营方式从联营向自营转型、发展电子商务和进行合理性投资四方面做改进,提高企业成长性和市场发展空间。
从2010年至今,广百股份一直站在“联营”与“自营”模式的天平两端摇摆不定。2015年之前,整个公司的基调是“去联营化”,其中2012年成立了铂尚珠宝代理六福品牌,并在河源店、揭阳店、东山店和太阳新天地店开设六福专柜。
同年,广百还在部分门店尝试品牌服装代理或以买手制自营品牌的经营模式,以打破了联营分销的单一模式,扩大了利润空间。
在此基础上,为突破联营模式对公司连锁发展的束缚,其又于2013年成立服饰品牌管理团队,代理3个服饰品牌在下属门店设立了5个专柜。
然而,到了2015年,广百对“联营”的态度发生了360度大转弯,提出“深化联营合作模式”。例如,自主打造开平店和湛江店“反斗乐园”儿童游乐项目;李占记在成立百年之际拓展第三家分店。
虽然规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话语权,但广百每年的门店增量毕竟有限,且新店的未来盈利能力充满不确定性。因此,现有门店效应最大化无疑是其业绩止跌更有效的捷径。
据赢商网了解,广百于2014年根据消费者需求和门店实际情况调整多个商铺,增加门店体验功能,并将荔湾店试点转型社区生活店,以经营生鲜类及日用商品为主。
此外,公司还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电子会员卡“广百宝”,不断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积极参与“广货网上行”以及“广百之夜” 预售活动,着力打造“广百荟”。
在“触网”方面,广百股份还成为首个连开6家跨境购体验店的实体零售企业,成立广百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
调整扩张布局区域、深挖现有门店价值、探索新的开店模式、“触网”与跨境购……广百股份这一系列举措更多都集中在前期探索与试错阶段,但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与竞争力。
公司营收与净利连年下跌颓势并未根本逆转。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持续低迷的财务数据必然引起资本市场的不满。如此情况下,广百使出的招式是借道金融拓宽盈利渠道。
按照公告数据,广百股份在2013年设立的广百小额贷款公司与2014年参股3.5%设立的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都已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作为一家上市超十年的百货业大佬,如果要依靠对外投资来让公司“屹立不倒”,岂不悲乎?
商业地产头条原创报道
转载授权,请联系头条君
(微信号:m1ckey7,添加请备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