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关关税及银锭之浅议

九江新关银锭,史料称之为:九江关银、海关两、关平两、税银、宝银。因海关及其用银充满“洋味”,九江民间又赋于“洋宝”之称谓。它是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九江海关上解税银的制式银锭。2011年在北京诚轩钱币拍卖会上,1枚江西“九江新关光绪年月永昌银号”五十两银锭,因存世珍罕、品相优美,经过藏家激烈角逐,最后以人民币92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国内2011年度钱币拍卖的一个新亮点。 沉寂百年的“九江新关”银锭,再一次地浮现在世人的面前。由于“九江新关”银锭现存的资料匮乏,实物难寻,影响了对九江新关银锭的深入研究。笔者通过查找图书刊物、拍卖信息等资料,认真比对分析,试图对九江新关关税及银锭铸造、种类等相关问题作一些剖析探讨。

九江,古称柴桑、江州,是江西的“北大门”,与鄂、湘、皖三省交界,上通鄂、湘、川,下达皖、苏、沪,联系着赣、浙、闽、粤等江南广大地区。正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很早就被西方列强看中。1858年6月,英法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定《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淡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从此西方列强深入到了中国的内河,也踏进了江西九江这片物产富饶的土地。1858年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对海关问题作了两点修改:一是海关任用洋员,“各口划一办理”;一是“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①由此,外籍税务司制便以条约的形式确立下来,并成为了中国海关制度的核心。

九江关是内陆常关 ,设在鄱阳湖西岸,与大孤山隔水相望,是舟楫出入鄱阳湖必经咽喉,离湖口15公里,到九江45公里,陆路到九江仅20公里。从明代的九江钞关,到清代前期的九江榷关,九江关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势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已成为全国内陆第一大关,地位显要。1861年10月,赫德前往长江,先后设立江汉关和九江海关。1863年1月1日(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九江新关正式成立,为区别旧关,称之为新关,开关征税。九江海关税务司署设在九江英租界内,正副税务司职位一直为洋人把持,其中英国人处于垄断地位。管辖范围,1864年划为上至湖北的武穴,下至江宁府(江苏南京)。根据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安徽省的芜湖于1877年开埠、设关,九江海关的管辖范围大为缩小。1883年又按总税务司通告,重新划分了当时全国19个海关各自管辖范围,九江关管辖范围为上至湖北田家镇半壁山,下至安徽安庆。

九江新关开埠后,商品贸易呈上升趋势。在1871-1926年50多年的进出口贸易中,九江口贸易总值在1871年为9828970海关两,随后突破千万大关,到1919年增加到43614860海关两,除了中间1883年和1884年的贸易总值跌破千万大关外,其余年份都在千万海关两以上。

从海关征税来看,九江关税征收在1864年为629186.869海关两,以后逐渐下降,在1867年为418611.961海关两。此后海关税收不断增加,1891年达到一个高峰1156354.463海关两。这也正好说明了在19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九江关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大宗土货出口尤为兴盛,可以称作是九江对外贸易的一个黄金期,进而带来了海关税收的稳步增加。之后又不断下降,1927年降到694541.738海关两。这一状况也跟九江对外贸易的状况相吻合。自19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九江及江西的贸易尤其是土产品贸易正走下坡路,大宗土产品的市场为洋货或其他商埠出口来的货物所蚕食。1932年,九江海关税收降到不足100万海关两。1864-1927年的64年间,九江海关仅关税收入一项,约有5000万海关两。②

1864年至1927年九江关关税收入一览表:

九江新关银锭铸造资料不详。目前仅见《九江历代货币》记载,九江新关在征收进出口贸易税时,先后委托九江府永昌顺官银号、裕宁银钱局九江分号和官商合办的同泰银号等金融机构收存,并铸造一定规格的银锭。据民国时期的《经济旬刊》调查称:“自前清辟九江为通商口岸后,即有永昌顺官银号,附设炉房,将所收关税银两,铸成二五色宝银解京,交总理衙门照收,至光绪三十(公元1904年),改汇交上海总税务司。此外,有福成钱庄开炉,名曰景成炉房,又有恒昌钱庄开炉,名曰恒昌炉房,其银色均为二八及二七不等。” 是否还有其它银炉铸造九江关银就无法知晓。而从实物只有永昌、同泰2个银号得到验证。

我国近代的银锭主要消耗在四个方面:一是作为工业原料、或生产银制饰品,二是向列强赔款外流;三是作为新式银元的原料;四是民间视之财富储存和窑藏。作为九江新关制式的上解税银,时间长达70多年,经历清末的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以及中华民国,每年有数十万两,甚至一百余万两。但存世下来的实物为数极少,至今面世的不足20枚。笔者深感不解,这也是新关银锭研究困难之所在,给新关银锭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从现今所收集的实物资料来看,新关银锭存有五十两、五两2种规格:

一是五十两大元宝。目前,有资料可循的6锭,其中“九江新关光绪年月永昌银号”5锭,“九江新关光绪年月同泰银号”1锭。锭面上方戳印铭文“九江新关”字样,右竖戳印“光绪年月”字样,左竖戳印“永昌银号”或“同泰银号”字样。银锭长约100MM,宽约60MM,高44 MM,重量在1860—1883克之间。

    二是五两圆锭。圆锭,存世12枚。铭文有两种格式:一为锭面中间戳印“新关”和“光绪××年×月分”字样,如“新关光绪廿四年二月分”。

二为锭面中间戳印“新关”和“宣统××年×月”字样,如“新关宣统元年正月”。圆锭直径在40MM-45MM之间,重量在170克—200克。

九江新关是否有十两锭,这是值得商榷。从常理来看,铸造十两锭很自然的事情,但目前没有可靠实物佐证,也未有文献记载。现在仅见的“九江新关”十两锭,是2010年北京华厦藏珍国际拍卖公司春拍上面世,锭面右上竖戳印“九江”字样,左下竖戳印“新关”字样,重量为316克。因戳印风格不符,不少专家认为是老锭新戳。

此外,民国时期的九江新关锭未见实物,这也是一个不解之谜,还有待今后的探讨。

至于是否有其它类型的银锭等问题,现在无从知晓和破解,还有待同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里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①②《九江通商口岸史略》第69页

③《九江历代货币》第84、85页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6年3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