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斗米折腰”,“折腰”,得有“腰”先
朋友,和我一样,“臭老九”。当然,也不一样,他有才。
昨日刻了这方闲章:“为五斗米折腰”,布局匀称,刀法流畅,雅致!
只是,想琢磨琢磨雅致背后的自比陶彭泽的一般心态。
物质上,老陶不缺这“五斗米”,别看他动不动说“家贫”,真“归去来”,有宅有地,童仆相迎,美酒盈樽——所以,他不怕丢“饭碗”!
精神上,老陶也远不止“五斗米”价,快两千年过去了,咱还都念叨他,课本里都还有他的文章,他有“装✘”的本钱!
爱引以为知己的诸君,自问,家有隔夜粮否?是山水田园诗开山鼻祖否?都摇头,那还傍啥“五柳先生”?
袋中有粮,心里不慌。
没粮,甭说五斗,四斗,来否?来!
三斗呐?
……来!
二斗?
二斗……二斗半?……就二斗? ——来!
……
再说,“折腰”,得有“腰”先,不是?
而且,腰杆子还挺硬,才能谈得上“折”。不是每位,都必然有“腰”。好比每每说起“大丈夫能伸能屈”,都只着眼于一个“曲”字,自带“缠绕攀附”功能的,多了去!
不是每个时代,都准你有“腰”。不逢其时,你硬一下试试?敲断成齑粉后,还得批判到“灵魂”……
没本钱,没本事,没腰杆,没机会,还谈什么折不折?
稍动此念,即惭形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