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油茶林
汪旭君
家乡开化盛产茶油。
油茶花冬天开放,把萧瑟的山野染得洁白一片。那时,老屋对面山、背后岗的油茶林,成了我儿时的乐园。站在宽阔的水碓畈,抬头望去,形状独特的油茶林遍布山岗,延伸至空山,还有记忆中的大王坑、东坞山、灯心坞……
油茶的种植一般在坡度25—30度的酸性土壤山地,我的家乡不然,能种的山都种上,阳面的油茶果更早熟,出油量也高,也是苏庄古老的“万菜油”。
油茶树十分奇特,准确说是花果同树,白花盛开,也是硕果累累之时。霜降季节,村民背着竹篓,手拿长钩走进山野。暗红的茶果挂满枝头,像是殷勤的召唤。顺手抓过,一个一个放置背篓;稍高的树枝,长钩一拉,转身用篓接住;较高大的树,却要上树采摘,只一会,背篓沉甸甸的有了分量。采撷季节,通常是阳光明媚,清风习习,油茶花在光照之下,迎来“嗡嗡”的蜜蜂,随着翅膀的扇动,一股幽香沁人心脾。
家乡的油茶历史悠久,始于元代或者更早;村里的油榨房也是岁月沧桑,一说是明代,一说是清代,一说更加远古。很久以前,村里的人为了谋生,担着油担,翻山越岭,越过县北的茶籽岭,将茶油卖到了古徽州。可见,在遥远的过去,苏庄就有“油茶经济”的记忆。
我对山茶油的感情,来自东坞山和灯心坞那两片油茶林。东坞山油茶林诉说着美丽故事,灯心坞油茶林却蕴藏着满山的父爱。
寻遍村里长者,无人说出东坞山过去的历史,只知道那里粮田成片,油茶遍野。油茶林里住着一户人家,称“东坞山人”。一家三口,采撷季节,进入油茶林,小孩在茶籽树下嬉戏,丈夫爬上山茶树,勾着挂满油茶果的枝条,一个一个摘下放入背篓,递给树下的妻子。茶籽满筐,挑回小屋,晒选烘后,挑着茶籽进油榨房。炊烟升起,火光孕育,很快油香飘至。那场景,再现“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几百年不变。
灯心坞要走上一个多小时,与江西交界。入山转山,一丘又一丘的山田过后,尽头处便是成片的油茶林。我和父亲每年至少两次进山。一次是锄草,整理油茶林;后一次,就是摘油茶果了。大片的山茶林,被父亲整理得清爽美观,像个大公园。父亲说,大集体茶林缺少管理,松木杂木吃进茶林,茶树被阳光遮蔽,树没死却很少结果。包干到户后,勤劳的父亲将松杂木剔除,梳理后重见阳光雨露,油茶果更见喜色。
灯心坞路途遥远,采摘不便,但时节一到,一担一担的油茶果挑回家中,丰收的喜悦尽在不言中。那片遥远的油茶林印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父亲的勤劳、朴实和善良,藏在颗颗油茶果之中。
温暖的阳光下,坐在茶籽树边,童年的记忆又一番升起。对油茶林的牵挂,让我想起父亲以及家乡的许多人和事。但愿我心中的那片油茶林长势不减,永驻山间,造福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