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兩傳: 給初入門者(不是初學者) - 要有整體觀
转自国际传统中医大会报道:
自從林兩傳老師在北加州講座空前成功轟動美西地區以來,刮起了林氏傷科的旋風,也被林老師的風趣的演講風格和魔術般的表演所迷倒。大家異口同聲讚揚林兩傳老師不愧為傷科泰斗,嶄新的理論顛覆了傳統的理念,開闊了治療視野和思路,筋膜滑移張力追踪奧妙無窮,四兩撥千金手法輕柔療效驚奇。台上的志願者得到了林老師的親手調理,全身感受到久違的輕鬆和美妙的感覺,親身體會到林老師的手法輕柔但富有極大的能量和療效。參加講座的醫師把新的理念和手法運用在臨床上,療效非凡。
給初入門者(不是初學者) - 要有整體觀
作者林兩傳
最近想去各個老學生處逛逛,看看他們的學習進度如何。聽說有人期待有人手腳發軟!今天在一位學了六七年的學生處,看他操作,同時回想起以前教更早老學生的經驗。像今天這種有點基礎,基本觸診沒有問題,也知道該處理什麼,如何解開系統的學生,似乎什麼都懂,可是做起來卻所有東西都有點走樣⋯⋯
同樣狀況不是只存在這位學生,而是會出現在所有的初入門者。這問題在於他們理解的是系統,操作的是點,試圖透過點的解決還原系統,這是做不到的,再多的點也構築不出面跟體的。
難道他們不懂得要還原一整個體嗎?不是,他們知道,所以也會擺出各種俯仰旋轉的勢,而且就整個體勢來說都是對的,但是操作中,卻還是只動了手下的那個點,整個系統並沒有因為改變了那個點而當下系統一起變化。想起當年更早期學生遇到這種情況時,我說的話⋯⋯就像開車,不要只看方向盤,要看路,看遠方。操作時也是,處理的點是方向盤,要改變的是整個系統,路要走順,看方向盤是沒有用的。
所謂的勢,是跨關節連結時,每個小系統間的張力盡量一致而連貫,這樣點的改變,張力才有辦法傳遞到遠方,引起系統的改變而沒有落差或中斷。
勢是要手下眼裡有覺受,要清楚掌握,在點的操作時,這種覺受不能斷不能丟,一定要牢記一動周身動的原則,才能在操作當下,同時兼顧全身掌握住勢。這屬於動中定的範圍,練走路數息並且不丟掉腳下感受的練習最簡單直接,練內家動功,如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白鶴拳等,一樣可以,將對於自己動中全身的關照,轉到病人身上就是,不練功,這關難過(不是不能過)。
等到看出去變成一種本能,一種反射,不需要思考時,就可以看回來,那時 候無論手下要處理的點如何翻轉旋動,都不會違反整個勢,那時候才有所謂細膩的調整,才能入微,處理微觀結構。所以要先看出去,才能再看回來而看清楚!
林兩傳2018.04.17臉書 更新:2018年5月18日
附林两传海外亲传弟子群一则病案分享
————— 2019-10-01 —————
馨文21:50
9月28日,极光之旅即将结束,要飞离黄刀市之前,抓紧时间和同行的师姐一起再回顾练习一下那两天刚刚从李晔师姐那儿学到的坐位拆足弓对纵轴调中轴和头面部调整方法。过程中感觉到了势似乎不太对,但心中有恃无恐,完成了练习。果然,左背部下腰衔接处有些酸痛紧缩感。
退房前李晔师姐来了,我告诉她练习对中轴搞到左腰背不适,她一听,马上利用我们还没归位的宾馆房间内的小圆桌、转椅、李姐自带小转盘以及两个垃圾桶搭建的手法练习装备开始了治疗。一边治疗一边讲解。我说是练习对中轴后出现的,让她给我调一下中轴,她就给我对中轴,后颈部锁住的筋膜滑开了。身体再次造弧调平腹部张力,颈部和腹部筋膜同时松开了。李姐让我活动感受一下。原本锁住的左下背部松了很多。但在左背部大约八九肋处仍然有些纠结的感觉。李姐说张力是下边来的,应该是我们山寨李姐坐位拆足弓时骨盆跟下腰处没对上。她马上给我坐位拆左侧足弓。接下来调骶髂关节, 再次抬头挺胸右前旋,盆骨调平。这时左背部原本八九肋处纠结的感觉几乎没有了。
整个调整过程前后不到10分钟,从头到脚,我这个原本因脊柱侧弯不易调整的身体在李姐手下如摆弄玩具一般轻巧。而且我跟同行的淑雲师姐有个共同的体会,李姐做治疗,整个过程患者都有安全感,无论怎样扭转身体,被动调整体位,患者都没有不适感。这应该也是势顺的表现。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具备如此能力,为患者轻松解除病痛,利人利己。感恩此生有幸,学到两传老师的这个“魔法”,为工作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感恩李姐,在带领我们前进的路上无私耕耘。
好消息:林两传老师将于2020年5月23-24日携助教在德国法兰克福为所有希望了解林氏结构治疗的同仁们举办大课, 为大家阐述肌肉的病理状态及手法、针法的治疗原理, 展示林氏结构手法和针法独特的导引能量流动修复身体变构所致疾患的临床治疗思路。请扫码咨询报名林两传老师2020法兰克福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