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只可治疗胃肠病?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体会
半夏泻心汤 出自于《伤寒论》149条''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 》亦有论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痞,天地否也,天地二气不能交感所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所说''阴阳反作,病之逆从''。
应到人体,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肝随脾升,肺随胃降,维持着人体正常气机运行。若中焦受损,气机乖张,该升不升,应降不降,乃至寒热错杂,心下痞闷。
很多学者不理解,为什么叫寒热错杂,寒热两个截然相反的病邪怎么能错杂到一块去呢?非也!我们首先要找到寒热错杂产生的病因。
且看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仲景这一条论述了柴胡汤证误下后的三个转归,柴胡证汗吐下三法是禁忌,此误下后 一是 柴胡证仍在,说明病人体质可以,误用下法,柴胡证仍在,仍可用柴胡汤; 二是 误下后邪热入里,成为比较凶险的大陷胸汤证; 三是 误下后伤及阳气,损及脾阳,产生内寒,脾气当升不升,故胃气当降不降,内寒已生,但气机不通,寒邪郁而化热,热象遂起。
本方应用指证:主要用于以胃脘部胀满或闷,恶心甚至呕吐,大便稀溏,舌苔腻而带黄色。但满不痛,这里的不痛不是没有一点痛感,而是与上文所说大陷胸汤证做的对比,此处的痛是胃痛,隐痛,或用手按之有痛感,主要以胀满为主。
如何抓住应用主证呢?我一般在临床上遇到胃脘不适的患者,我就会问,你想吃凉的还是热的,患者若回答心里发热,想吃凉的,同时会加一句不能吃凉的,一吃就胃不舒服。这时候,就可以放心的投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用半夏干姜辛散温通,去 痰湿 ,逐寒邪;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泄热降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更用人参甘草大枣,温补中焦。下以一例说明。
邻居爷爷,已近古稀,我孩提之时,经常见他出门走南访北的看病,二十年的老胃病了,研究生毕业后回家数日,去他家串门玩,邀我为其看病。中西药服用无数,毫无寸功, 胃胀 ,胃热,反酸,纳差,大便难二日一行,不能吃生硬食物,舌苔黄白腻相间,脉象滑数西医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处半夏泻心汤加味
清半夏 黄连 黄芩 党参 干姜 炙甘草 枇杷叶 大枣
过了一个月,母亲电话对我说,邻居爷爷服用上方14付,效果出奇的好,胃胀胃酸减轻八成,大便亦通畅。为何加枇杷叶,一大便干,肺与大肠相表里,降肺气以通大肠,二反酸 胃气不降 所致,肺气主一身之气机,肺气降则胃气降,一举两得。
有人说,半夏泻心汤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治疗 胃肠病 的吗?噫!医圣名方竟埋没于此?难道半夏泻心汤只可治疗胃肠病乎?
清代名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
由此可见,中焦气机关乎全身之气机,中焦升降失常可导致其余四脏病变的发生。所以我们在临床时不要被病名所吓倒,所迷惑,要谨守病机,只要有中焦气机失常的病理表现,都可以运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