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原来不是一回事,别拜错了~

1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佛教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所创,并且在汉朝时期传入我国。而道教则是完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以来,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佛教与道教作为古代的两大教派,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和融合,深深地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寺庙是供奉神佛和僧道们修行的场所,人们也喜欢在闲暇之余到寺庙里烧香祈福,这里环境清幽、气氛庄严,烧香可以把自己的愿望通过香来向神明传达,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事实上,如果严格划分的话,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要把它们叫错了。

首先来说一下“寺”。“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秦汉时期,朝廷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像汉代时御史大夫们办公的地方都会称作御史大夫寺,管礼仪的部门叫做太常寺。其中有一个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名叫鸿胪寺,佛教的“寺”也是由此而来。

2

东汉时,汉明帝曾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修僧院。为了纪念白马驮经,将其取名为“白马寺”,僧人在白马寺翻译经文。自此以后,“寺”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一种称谓,在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

3

接下来再说一说“庙”。《说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释名》:先祖形貌所在也。通过对文字“庙”的注解可以看出,最初的庙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并且庙的规模在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在《礼记》中规定:“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同时,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对天地加以崇拜,历代的帝王都会祭祀上天和土地。土地神源于古代的土地信仰,土地可以生育万物,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孝经援神契》中也有写道:“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古人将供奉土地神的建筑称为土地庙,因此“庙”也具备了供奉神明的作用。

道教自东汉中叶创立以后,以神仙崇拜作为其核心信仰,道教还广泛吸收了民间的信仰,将土地神、火神、山神等信仰都纳入其神仙体系里。道教为众多神仙立庙祀奉,兴建了许多的道教建筑,并且以“庙”来命名,如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关帝庙、东岳庙等等。

道教除了“庙”以外,最常见的建筑是“宫”和“观”,如人们熟悉的白云观、玄妙观、青羊宫、紫霄宫等等。“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以司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始也”。文始真人尹喜在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天都要登楼观星望气。

道祖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尹喜请求老子讲经说道,老子传授尹喜食气炼丹之法,并留下传世经典《五千言》。“观”随着文始真人的草楼观开始,成为了道教的一种建筑称谓。“宫”最初是帝王的居所,后来为了推崇神仙之道,敕建了供奉神仙的场所,将它们称为“宫”,因此道教的建筑也有了“宫”的称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