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论进化:没有什么能力不是进化得来的
正如达尔文没有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达尔文也没有说过“没有什么能力不是进化得来的”,这一切都是别人扣到他头上的……
达尔文是位博物学家,生活在19世纪的英国,他最知名的著作叫做《物种起源》。在《物种起源》出版之前,欧洲还是被“神创论”统治的世界,所谓“神创论”,说白了就是一种认为世界上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上帝创造的理论,在达尔文之前,曾有一批进步人士想要驳倒神创论,但都失败了,达尔文在经历了5年的环球航行之后,博取各家之长,以亲身经历的事实为依据,发表《物种起源》,阐述进化论,一举摧毁了神创论,也正由于此,《物种起源》被称为是划时代巨著、改变人类历史的经典。
为什么要写《物种起源》?因为不论从何种观点出发,达尔文都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物种都是单独创造出来并且一成不变保持下去的,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达尔文斗胆猜测,物种是通过进化得来的。
作为博物学家,我曾随贝格尔号皇家军舰,做环游世界的探索之旅,此间,南美的生物地理分布以及那里的生物与古生物间地质关系的一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些事实似乎对物种起源的问题有所启迪……我于1837年就意识到,耐心地搜集和思考各种可能与此相关的事实……经过五年的研究,我允许自己对这一问题予以“大胆假设”……——《物种起源》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详述了他的进化论思想,而这一思想的核心之一就在于自然选择。
马尔萨斯有本著作叫做《人口论》,在那里论述了这样一种困境:人口以指数速率上升,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对人口进行限制的话,势必要引发灾难。这个困境引起了达尔文的兴趣,达尔文注意到这种现象在动植物当中表现地更加明显,一粒麦子种下去,竟可以结出那么多麦粒,青蛙一次产卵竟多达好几千个,既然这么多生物都具有这么强大的生殖能力,那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被各类生物充斥呢?
经过观察和思考,达尔文认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当生物的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新物种入侵、天敌变化等)时,都会导致某种生物的衰败甚至灭绝。为此物种的对策则是强大的生殖能力。这个世界妙就妙在即便青蛙一次产几千只卵,也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只卵,这样每只卵生成的小青蛙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生存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当生存条件发生变化时,只有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青蛙才能存活。
有的物种的后代差异性很大,有的物种的后代差异性很小,达尔文认为,后代差异性越小的物种,越容易导致整个物种的灭绝,因为自然选择很容易抛弃它们。后代差异性大的物种,灵活性更强,它们可以分化出更多的物种,甚至在生存斗争中淘汰掉自己原来的祖辈。
除了物种起源问题之外,达尔文还试图用自然选择来解释本能和复杂器官如何形成的问题。常常被拿来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例子是眼睛的形成过程和蜂巢建造问题。人们无论如何无法相信像眼睛这样极其精密和复杂的器官是进化来的,也无法相信搭建像蜂巢这样如此规则和完美的建筑物的能力是进化来的。
然而达尔文认为,如果自然选择是一个渐进的进化,而每个渐进的进化又是可以遗传的,那么回答这个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若假定眼睛能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我坦承这似乎是极为荒谬的。然而理性告诉我,倘若能够显示在完善及复杂的眼睛与非常不完善且简单的眼睛之间,有无数各种渐变的阶段存在的话,而且每一个阶段对生物本身都曾是有用的……并且这些变异也确实是能够遗传的……那么这一困难,尽管在我们想象中是难以逾越的,却几乎无法被认为是真实的。——《物种起源》
接下来达尔文从用眼较少的低级动物开始讲到视觉系统特别发达的鹰类飞禽,试图说服读者通过自然选择是可以进化出复杂器官的。在达尔文眼中,微小的变化经过常年的累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而这常年的累积是以“亿年”来计数的。地球到底存在了多久?在那个时代,很多人是没有概念的,为了解释这一概念,达尔文又花了些笔墨来解释时间的逝去。
倘若读者不是一位职业地质学家的话,我几乎不可能使其领会一些事实,令其对时间的逝去如斯能有一鳞半爪的理解……(读者)倘若不承认过去的时代曾是何等难以想象地久远的话,尽可立即中止阅读我这本书。——《物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