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房梁上藏茶的人,从普洱跑到白茶又跑到岩茶去了

《1》

实习的时候,某次去庆城路喝茶。

喝的是熟普。

那时候身为一个茶界小白,村姑陈自然是不懂茶的。啥都不懂的那种。

坐下来只知道喝,埋头狂喝。

带我去的师傅一边熟络地跟掌柜聊着天,一边问,这茶不错,是房梁上找到的那款吗?

“什么?房梁上找茶?这是什么神操作?”年轻的村姑陈蒙了。

师傅一看我露了怯,有点恨铁不成钢。

遂给我解释说,从前云南人盖房子,上梁的时候,喜欢往房梁上挂一包茶叶,图个好彩头。

时间长了,这包茶叶就被忘记了,子子孙孙,一辈又辈下来,老早已经不记得梁上还有一包茶叶了。

等到过了一百多年,房子拆掉重盖的时候,拆房子的人才在梁上找到了那包茶叶。

好家伙,这茶叶老值钱了。几百年的历史呢!

说到这里,师傅激动得东北话都出来了。

“啊,难道这杯茶就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普洱茶吗?就是房染梁上找到的那包?”年轻的村姑陈看着杯中的深红色茶汤,不由得肃然起敬。

师傅期待地望向茶掌柜,期待着听到自已心里的答案。

然而没有。

茶掌柜老谋深算地笑着说,那么贵的茶,我也只淘到一包,哪能随便拿出来喝?

师傅赶紧勾兑,说帮他做一篇稿子云云......

最后茶掌柜假戏真做地答应了,等稿子发出来,就请师傅来喝“房梁老普洱”。

从那之后,“房梁上找到的普洱茶”,在村姑陈心目中一路神化。

成为了经典茶的代表。

《2》

两年前,有位茶友来找村姑陈鉴定“老白茶”。

一块黑乎乎的饼,咖色褐色交替,表相枯黄,梗叶衰败。

一看就是跟熟普洱一样渥堆发酵的。

金牛座的村姑陈,如实跟茶友说了自已对这块“老白茶饼”的看法。

然而,茶友不乐意了。

茶友说,“我连口粮茶都是绿雪芽的2005老银针”,言下之意,自已是喝老白茶喝习惯了的人,怎么会错认老白茶?

然而,村姑陈坚持自已的认定,这咖啡褐色的饼就是渥堆作旧的。

为了说服村姑陈,茶友详细地介绍了他这块老白茶饼的来龙去脉。

这块“老白茶饼”,是在房梁上发现的。湖林一户做白茶的人家,从前是大户人家,地主来的,后来败落了,儿孙也大多去了海外——湖林茶人的子孙都去了海外,为何梅相靖梅老身为梅筱溪先生的后人,竟然没去?此为本故事的第一大疑点。

后来,这户人家的大宅子,被拆了。拆房的时候,发现房梁上挂着几包茶叶。——为何从前未发现,一到拆房才看见?此为本故事第二大疑点。

拿下来请专家鉴定过,是一百多年的老白茶。因为在房梁上藏了一百多年的缘故,这茶变色了,变成了咖褐色。——茶叶除非遭遇高温与高湿才会重度发酵导致颜色改变,若干干净净包起来挂房梁上,怎么可能会变色?此为本故事第三大疑点。

但茶友觉得,这个老白茶的来历,他非常理解并接受。

不但如此,还觉得这茶珍贵极了,把整包5斤都买下来了。

嗯,5斤白茶挂房梁上一百多年,都没人发现,就在白茶复兴的这几年,被发现了。

最主要是,茶友买到的是白茶饼,而故事里出现的主角从头到尾都是散茶....

村姑陈的三观,再一次被刷新了。

《3》

前两天跟武夷山胡歌聊天。

他说,他有个朋友,寄了一包老岩茶给他,请鉴定。

他的朋友说,这包老岩茶是五十年前的,是从前的武夷山人盖房子的时候挂在房梁上的,今年老房子拆迁,才发现了这包老岩茶。

数量很少,价格很高,特地寄给他分享一下。

他闻了闻那泡房梁上找出来的“50年老岩茶”,一股陈味。但那种陈味,不是真正的老茶的陈味,是一种乏善可陈的陈味。

就是有茶叶,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味道。死气沉沉的样子,没有一丝活气温。

据他推测,应该是用外山茶做的,发酵和焙火重一点,放两三年再拿出来卖的。

当然,他没有勇气喝。他说梁静茹告诉他,人有时候不必需要勇气。

话音未落,李麻花在一边大叫起来,怎么回事,那个拆房子的,从普洱拆到白茶,现在又拆进岩茶了?

我大笑起来。

武夷山胡歌也笑了。

他说,我们祖上是从江西上饶迁过来的,没有这种房梁上藏茶叶的风俗。

我说,别提了。这个房梁上藏茶叶的故事,我从十年前开始听,一直听到今年,老早就听腻了。

于是我跟他说了普洱茶藏房梁的故事,又说了“老白茶”藏房梁的故事,最后,轮到了武夷岩茶藏房梁的故事。

最后我们总结出,不管哪个行业,只要是想卖老茶,想炒老茶,必定是要“藏在房梁上”,才会有人买单的。

普洱如此,老白茶如此,武夷岩茶,也未能幸免。

《4》

在各大茶类老茶风盛行的现在,老房子里的房梁很累。

这根房梁,不但要在几十年前,成为房子的顶梁柱,承担顶风遮雨的重任,还要在几十年上百年后的今天,成为一款“老茶”的藏身之处。

为了这款“老茶”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老茶,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自已的年轮,证明这款茶叶的“老”。

就像有一个卖假珊瑚的表弟,而迫于情面陪着当群众演员卖力出演的表哥。

无奈,无辜,都活生生写在脸上了。

累,就一个字。

兴许,它也累不了多久了。在拆房子风和房梁藏茶故事被各茶大类都讲滥了的今天,聪明的茶掌柜们知道,该换新故事了。

老故事消费都早就腻了。

只有更新的故事,才能打动更多的消费者,卖出更多的老茶。

只是,这一次,这款老茶它会被藏在哪里呢?

是奶奶的嫁妆樟木箱子里,还是房基垫石的底下,抑或,是家里的米仓角落....

不得而知。

期待着这些新故事的登场,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