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 | 黄可伟:外婆的新家
外婆的新家在长沙湾天主教公墓。每年去世的教徒多,平地位置差不多已葬满先人,新墓穴唯有往山坡上繁衍,外婆落葬的这块墓地,已贴近小山之巅。往山下俯瞰远处,可以见到对山的树林、豪宅,还有另一方的老旧工厂大厦。我笑说,外婆生前住不起豪宅,身故后却迁入环翠拥抱的半山区,与活人的大宅相对,也是一件好事。
外婆是天主教徒,过身后自当升上天堂,可是遗下的肉身也令一班活着的后人奔波。首先要办丧礼,我们不想外婆留在又冷又干的殓房太久,决定在一个月内完成丧礼,同时还要寻找合适墓地。外婆生前说过不要火化,我们为了达成她最后的心愿,便选土葬。她既笃信天主半个世纪,最理想就是葬在教会墓园,我们最后选了现在的坟场。
买墓地是丧事之一,可是也是世俗的事,因此难免要计算金钱支出。外婆的墓地值一万五千元,年期十年,可用低价续期六年,之后或是用更高的价钱买下永久墓地,或是将遗骨移转到附近的灵骨位安放。我们家不富有,唯有过了十年再打算。
想起外婆早年丧夫,劳碌多年养大三名子女,到他们成婚后又帮忙养大四名外孙,可谓一生劬劳。只是家人与我没有能力让她过富足的生活,难免有遗憾,而外婆从来没出怨言,令我们更加难过。我们为了报答她,唯有对她更好,每年过节生日都陪伴她,有时又送她小礼物,不过今年她过身后就没有机会了。
外婆生前用的,还有身后陪葬的小饰物与手表,都是我们多年来送的,以妈送的最多。外婆离世前一两年,脑袋变得不清晰,时常说妈盗取了自己的棺材本与自己买的小饰物,妈没反驳,只当她胡涂乱说话,反而阿姨却不值外婆乱说话,诋毁姐姐,时常与她辩驳。有次讨论买坟的事时,我对妈说起这件小事,她当作一件趣事来看,可是我知道她仍然很怀念被外婆误会的感觉,这种怀念转化到妈在买墓地时比价、选地、准备的过程上。
外婆下葬后,家中的大事终于完结,她与我们相处时的小事却不时跳脱出来。葬礼后几天,我问妈,外婆葬在陌生的地下会不会害怕?她笑说不会,因为有教友陪伴,由墓地又可以望到坟场的小圣堂,很近。她过身前几年不良于行,不能望弥撒,现在圣堂就在附近,想外婆必定很高兴。我听了便安心。
付出一万五千元地租后,我们要为外婆做墓碑,石厂职员说现在墓地泥土松软,要等待半年至九个月让雨水渗透令泥土扎实,才能在上面造碑,否则墓碑太重会容易倾侧下沉。我们没想到为外婆建造新家也要费半年时间,这样下来外婆的后事还未完结,不只在举行丧礼那段时间,还延续到半年后立碑为止,我们笼罩在继续处理后事的气氛之中,故人新丧的痛楚还在延长。
外婆的新家未建立,我们觉得还未完成外婆入土为安的心愿,我们只能乐观地调整心态,明白这半年空档时间让我们可以筹措外婆墓碑的费用,虽然这费用不及丧礼的支出,但是对我们来说仍然有点吃力。
与石厂职员倾谈前,我们先去扫墓,顺道观察周围的墓碑式样。周围的墓碑最多采用亭子的款式,我们都认为太老套而且视野不够开扬,我们看中一位先人的墓碑款式,在石碑上端有一呎左右的檐篷伸出来遮风挡雨,下面两旁有典雅的小柱子支撑,不像亭子款式遮盖整块墓地,外婆由墓中往外望,视线也不会受阻。我们看到一些墓碑盖顶还黏了一尊圣母像,外婆最尊敬圣母,那不如依样葫芦?再在左右加一对小天使,那就更美观了。我们把外婆的新家想象得很美好。
后来与职员商量,才发觉事情都要走样了。他说墓碑多用麻石制造,少数用白色大理石造成,麻石比大理石便宜,才有更多人选用。石料我们没意见,反正麻石也很好看。他接着说不同颜色深浅的麻石价格贵廉不一,我们本想选择浅白色石料,职员说很贵,我们资金有限要选最便宜的深色石料。至于我们早想好的檐篷式盖子也不能用了,职员说亭子式的大量制造,价格较低,最多人用,其他款式的要特别订做,贵几倍,我们只有接受,圣母像与小天使也不必多说。没想到事情会有不如意,虽说我们都选用最实惠的物品,交出订金后已耗尽家中仅余的积蓄,唯有希望外婆不嫌弃,满意我们为她准备的新居。
半年很快过去,前几个礼拜与石厂职员到墓地视察环境,职员说墓地泥土已稳定下来,可以立碑。那天下雨,我看到外婆的墓地一片湿润黄泥,外婆正躺在下面。我还记得半年前外婆仍在生的片段,半年过得何其快,不知现在外婆可安好,她大概已在天堂享福。我有时想,自己不是坏人,未作过大恶事,死后可能会上天堂,那时就能再见外婆。不过我如今三十二岁,要是我有六十年寿命,还有廿八年才能见她,廿八年的时间不多不少,但对挂念外婆的我来说那实在太久,要是我不只六十岁,那等的时间更长。到我六十岁时,不知身体是否壮健,为外婆扫墓要走上半山,那时我是否还有能力应付?
(作者:黄可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硕士,现为自由写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