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教父 | 吴让之

吴  让  之

Wu Rangzhi

人 物 简 介

 看点一:  去除时弊,时代担当

此次展出的篆书《谢东宫赉米启》,是吴让之寓泰期间所作,为其艺术生涯中的标志性作品。如果你对吴让之的认识,只是停留于把邓石如的形体变得婀娜姿媚,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件作品原作极为震撼,为我们展现了吴让之篆书中的雄强之美:单字纵23cm,横12cm,通篇纵横奇崛,给人带来憾人心魄的磅礴力量。《谢东宫赉米启》四屏原为小林斗盦旧藏之物,曾于1954年、1978年两次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而另一件10条屏的作品,同样也是震撼人心。

吴让之 谢东宫赉米启 四条屏 168×40.5cm×4 小林斗盦(日本)旧藏

“作品一定要看原作,这样一次展览对学习篆书的人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特别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成立篆书委员会之后,特别重视篆书,同道们都应该来看一看。”26日,记者在展厅偶遇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戴家妙教授在看展览,就做了简短的采访。采访中他用了八个字来概括这次展览的意义:去除时弊,时代担当,“吴让之的书风雍容、大方、正气、高雅,正气是学习和书写篆书的不二法门。当代篆书的书风急躁了一些,我们应该提倡吴让之这一路雍容典雅的书风。”

吴让之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在展览中,策展人也特意加入了几张包世臣的作品。“这几张作品放在其中很有意思,吴让之、沈曾植、赵之谦这些晚清一流的大家,都是受到包世臣的影响,但他们的风格面貌都不一样。从一个教育家的角度来讲,这也很值得研究。”

吴让之  邓斋  篆书

看点二:国内首次清代小篆“教父级”人物的作品大展

吴让之是清代印坛上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家,他的篆刻作品纵横飘逸,使刀如笔,无人能及。翻开篆刻史,吴让之与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是公认的中国篆刻晚清四大家,吴让之位列四人之首。

吴让之  陆机演连珠 十屏  篆书

吴让之是清代小篆“教父级”的人物,目前国内凡开设书法专业院校的篆书教学课程中,几乎是人人都要学吴让之的篆书。这次展览的两位策展人:郑力胜、周逸阳,皆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的高材生,也都受益于吴让之篆书的滋养。他们反复跟记者强调“吴让之的篆书笔法比邓石如更成熟。邓石如开写意派篆书之先河,强调了篆书的书写趣味,但他的传世作品少,要从中学出东西来就更难了。吴让之对邓氏篆书思想加以继承,并不断地探索改良,使之形成一套更为完备可行的书写体系,提炼出若干可供后人取法的、借鉴的思路,完成了对邓石如篆书艺术的超越。”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见到吴让之书法真迹,也是难能可贵。

吴让之  深源妙用联  篆书

吴让之生逢晚清乱世,传世墨迹散落各地,后之学者无以得窥全貌。仅1978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吴让之书画篆刻展览,较为全面地将日本所藏的吴让之作品汇总,不少国内学者只能望洋兴叹。

直至2015年,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吴赵风流—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特展”,2016年,浙江博物馆举办“吴风赵格—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珍品展”。细心的朋友们应该能够发现,这两次在国内举办的有关吴让之的展览,学术研究方向基本都是围绕赵之谦展开,吴让之为配角,这是有失公允的,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对于吴让之的研究并没有突破。此次展览是继1978年后,再一次举办吴让之的专题性展览,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次。

吴让之  燕见所游联  篆书

 看点三:廷飏、熙载、让之(攘之),看吴让之一生的起伏

为了举办此次展览,策展人还特意编纂了吴让之的年表简编,对吴让之一生的活动轨迹以及部分有系年的书画篆刻作品进行了初步的汇总。廷飏、熙载、让之(攘之)就是其不同阶段所使用的的字号,通过仔细梳理这些字号,不难看出其书风的演变。

“不了解他的生平、交游,就不了解他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更不用谈他各阶段作品之间的内在逻辑。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廷飏、熙载、让之(攘之)等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呈现。”策展人郑力胜介绍到:“吴让之原名廷飏,字熙载,他的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弱冠后又给他赐这个字,就是希望他能走仕途,光宗耀祖。但可惜的是,他的仕途走的颇为不顺。此次展览中有一件很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是吴让之47岁时所作篆书《秋灯怀梦图》册页,篆书5字,后有隶书40个字,款署“廷飏”,是一画册的卷首(画作已佚失),这也是目前吴氏有明确纪年中最早的一件篆书墨迹。”

吴让之  “秋灯怀梦图”册页  篆书

咸丰三年(1853),受太平天国影响,社会动荡,吴让之逃离家乡,仕途之路彻底断碎。是年冬天,吴让之由邵伯埭至泰州,先后借居于姚正镛、吴云、岑镕、陈守吾、刘麓樵等人家中。这个时期,他弃廷飏,以熙载行世,改字让之。在泰州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却是其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也是吴氏书画印艺术得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时期。

吴让之 临阁帖  行书

吴让之  临黄庭经  楷书

在吴云、岑镕等金石好友家中寓居的日子里,吴让之主攻金石学,见到了大量的商周彝器、秦汉金石以及古玺汉印,并加以考订研究,还协助编纂了诸多金石著述,如《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二百兰亭斋金石记·虢季子白盘》《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等,大开眼界。在经历了前期的积累和探索之后,其篆书进一步熟练掌握了各种笔画、字法、布局等形式语言,逐步形成自己的美学追求,在邓石如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创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字号的使用也没有明确的分界,期间也有混用的情况发生,泰州时期,落款多为让之吴熙载、或者是熙载,同治年间,因为要避载淳的名讳,他的作品上不大落熙载二字,基本只使用让之、攘之的落款。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一步步把吴让之的书法作品给它串联起来。”

吴让之  临《王献之奉对帖》

 看点四: 人书俱老吴让之

作为篆刻大师的吴让之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其艺术成就却不仅限于篆刻,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是造诣极高的。“吴让之的书法篆刻齐头并进的,他是“印从书出”的完美样本,清代真正能做到这样的,也不过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

吴让之  团扇  隶书

此次展览一共展出六件隶书,其中隶书团扇,画心仅24cm,书有五十八个隶字,每格不到3cm见方。如果将其置于放大的高清画面下,会发现字字生动活泼,波拂转折处,毫发毕现。加上朱丝阑界格,华丽典雅,更能凸显朱丝墨书的视觉对比效果。

吴让之  结德援雅联  楷书

此次展览作品楷书“结德援雅”联,谨严端凝,雄健沉酣,墨色浓重如漆。明显看出是取法北碑来体现包字风韵,是典型的“包底魏面”。吴让之晚年的大字更为萧散疏宕,别有风韵,所临《争座位帖》,以逆取势,奔放大气,血肉丰满,以雄浑峻拔的北碑意趣来融入行草书中。

吴让之  节临争座位帖  行书

隶书节录《争座位帖》四条屏,是吴让之去世那一年所书。吴让之晚年自称“目力昏耗”,几近失明。粗看之漆黑一团,字型东倒西歪。临近细品时,墨韵丰富,乱中有序,不齐之齐,这恰有“非法非非法”之意。

吴让之  隶书节录《争座位帖》四条屏

《篆书崔子玉座右铭》

《崔子玉座右铭》是吴让之的代表作之一。此作体长画瘦,若美女婵娟,不胜罗绮,通篇用笔灵动精微,结体舒展飘逸,收笔多见虚锋滑出,微带悬针。

【现藏于日本】

《吴均帖》

《吴均帖》文本内容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一篇骈体散文,是其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岸的秀丽风光与所见所闻。看似描绘风景,实则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官场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心境。吴让之此帖圆润遒婉,疏朗隽逸,其飘逸俊雅的书写风格与清新隽永的文字内容相得益彰,堪称双璧。

《陆机演连珠篆书四条屏》

释文:臣闻灵辉朝觏,称物纳照;时风夕洒,程形赋音。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匮於心。臣闻寻烟染芬,薰息犹芳;徵音录响,操终则绝。何则?垂於世者可继,止乎身者难结。是以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款署:仲陶四兄先生雅政。让之吴熙载。

【 纸本 155×40cm 西泠印社藏】

《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

释文: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近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敷崇文籍,激厉风尚。此竟人士,子姓如林明发搜访想闻令轨。然荆玉含宝,要俟开莹,幽兰怀馨,事资扇发,独学寡悟,义著周典。今经师不远,而赴业无闻,非唯志学者鲜,或是劝诱未至邪。想复弘之。

《临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也叫《天玺纪功碑》、《吴孙皓纪功碑》,俗称《三段碑》。传为皇象所书。关于此碑有这样一个记载:公元264年,三国吴孙皓继帝位,由于他残暴昏庸,政局日益不稳。276年,改元天玺。为了稳定人心,佯称天降神谶文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

《篆书节录王宝仁励学篇千文六条屏》

【纸本篆书 160×44cm×6 嘉德拍卖】

《隶书四条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