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 ,赏极品古玉舞女
從夏商開始,女樂表演就已經成為宮廷享樂的主要形式,到了漢代,上至宮廷,下至諸侯富商,豢養女樂的情況極為普遍,乃至女樂的多少成為權力和富裕的象征。盡管女樂們的社會地位卑下,但她們高超的舞技卻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當代舞蹈藝術的繁榮。玉雕舞人的出現,正是這種供貴族階層享樂的女樂的證明。
玉舞人,即作舞女形象的一類玉佩飾,其刻畫的皆為長裙修身、身薄細挑、舞步輕盈、飄逸欲仙的專業舞蹈伎人形象,是上層統治階級宴飨、禮樂或祭祀儀中歌舞場面的生動寫照。玉舞人流行于戰國末年到漢代的300年間,在中華玉文化史上只能算是昙花一現,可就在這極短的時間裏,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痕迹。
戰國玉舞人
據資料顯示,玉舞人最早見于戰國時期。戰國玉舞人突破了以往玉人靜止神秘的情態,開始向活潑寫實型發展。五官大多用單陰線刻劃,衣著整齊華麗,衣紋繁簡有序,線條清晰流暢。在衣擺、衣袖和衣襟處,常有纖細的短陰線或雲紋來表現,給人一種小巧玲珑、精美華貴之感。
提及戰國玉舞人,一般都會想到藏于美國弗裏爾美術館洛陽金村出土的雙人連體玉舞人。雙舞人都為女性,身著曲裾曳地長裙,寬帶束腰。外側手臂上揚甩袖過頭頂並相連後向上舉,另一側袖從腰間橫甩至外側,然後自然下垂。玉舞人的身體上全部采用陰線刻,衣襟、袖口等有紋樣裝飾的地方和頭發用細陰線刻成。而在衣褶紋路上,采用的是一種圓潤流暢的雙面坡線條,刻線較深。玉舞人的眉弓至鼻子部分依據人物的真實面部結構,采用陰刻而呈現出淺浮雕效果。此件連體玉舞人造型圓中帶方,線條流暢有力,精致典雅,是戰國玉器人物造型中最難得的珍品。
洛陽金村出土 雙人連體玉舞人
漢代玉舞人
漢代玉舞人主要發現于諸侯王或貴族妻妾的墓葬中,這些高等級墓葬出土的玉舞人,其造型與樣式,因時代早晚而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但甩長袖、折細腰、扭下擺等基本元素,卻一直繼承延續著戰國晚期的風格特征。
漢代玉舞人的形象,從總體上看是一致的,一般都著長袖衣,一袖高揚至頭上,另一袖下垂或橫于腰際,長裙曳地,細腰束帶,作“翹袖折腰”之舞姿。漢代的每個玉舞人都有1~2個小孔,用于穿系佩挂,作為成組玉佩的一部分。
在形制方面,西漢中期以前,玉舞人繼承戰國傳統,仍有連體玉舞人出現,而西漢中期以後的玉舞人,一般都為單人獨舞的形象。在制作工藝方面,漢代玉舞人的圓雕作品極少,絕大部分都是用扁平的玉片雕琢而成,可稱為“平片式”。平片式的玉舞人,兩面常雕琢相同紋飾,無正反之分,據其形狀和雕琢工藝的差別,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呈長方形片狀,兩面用陰線刻出長袖舞人的形象。如徐州石橋漢墓出土的玉舞人,該舞人部分透雕,以陰線刻飾細部,一袖上揚于頭上,另一袖橫置在腰間,這類玉舞人出土于西漢中期或稍晚的墓葬中,是漢代玉舞人中造型最為簡樸的一種。
第二類基本作長方形片狀,但外形輪廓已具舞人形象,造型簡單抽象,發型常被省略,應用透雕及陰刻技法刻畫細部。如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舞人,用陰線刻出五官及衣紋,一袖上揚,一袖下垂及地,作折腰起舞狀,舞姿優美。此類玉舞人,其雕刻水平較第一類稍高,但仍較為粗簡。
第三類為透雕舞人,這類玉舞人兩面常以陰線雕飾細部。如滿城中山靖王妻窦绾墓出土的玉舞人,一袖上揚,一袖下垂,腰部束帶,長裙及地,作翩跹起舞狀。
第四類為透雕作翹袖折腰的舞人形象,雖趨于圖案化,但造型較複雜、輪廓線條多變,仍不失生動,且在透雕工藝的表現下達到了一種“剪影”般的藝術效果。此類玉舞人五官、發式簡單,著交襟細腰寬下擺衣裙,一袖甩過頭頂,衣至肩頭、肩下,另一袖置于腰間,多作分叉回卷狀。舞人的細部皆由極淺細的陰刻線條雕琢,比第三類更為婀娜優美,此型為最典型的玉舞人造型。
如大葆台2號漢墓出土的玉舞人,呈扁長方形,镂雕線刻舞人形象。舞人身著長袖拖地裙,右臂上揚,長袖過頭頂,左臂觸腰,長袖飄逸身側,作翩翩起舞狀,態輕盈優美。
除上述平片式玉舞人外,南越王墓還出土了兩件造型獨特的玉舞人。一件為透雕玉舞人,扁平體,但有正、背面之分,屬半圓雕性質。舞人頭上簪花,背面以陰線刻出頭發,右袖飄揚至頭頂,左袖橫置腰前,細腰長裙,腰間束帶,腰帶系組绶,佩挂環、璜各一件。這件玉舞人是南越王右夫人組佩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件為圓雕玉舞人,舞者頭梳螺髻,身著長袖衣,廣袖輕舒,折腰屈膝而舞。舞人左手上揚,長袖票垂至地,右手向側後甩袖,舞姿優美,服飾華麗,小口微張,似正在且歌且舞。從其發髻等考察,這件玉舞人可能是越女歌舞的真實寫照,在考古工作者尚屬首次發現。
透過小小的玉舞人,穿越曆史的空間隧道,或可想象,在千年前,“嫱媛侍兒,歌童舞女之際,充備绮室”的歌舞場面。玉舞人,這個特定時代的獨特産物,以它的光潔、靈巧、精美、生動的形象和耐久不朽的質地而垂于後世,為我國玉文化和舞蹈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難以替代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人們留下了一方時代久遠、精美絕倫、獨具特色的鑒賞天地。
馆藏玉舞人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9.6,寬3.4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8,寬3.5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9,寬3.8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6.3,寬3.2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4,寬2.5cm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高4.3,寬1.9cm
五蓮縣博物館藏,高4.1,厚0.2cm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高4.3,寬2.4cm
定州市博物館藏,高4.5cm
江西省博物館藏,高5.2,寬1.6cm
廣州西漢南越王物館藏,高3.2,寬1.9cm
淮南市博物館藏,高5.8,寬1.5cm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藏,高5,寬1.6cm
古玉鉴定
不能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