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原来是这个意思!
嗨!小伙,别光叫我“爷爷”,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知青”。在和你差不多一样大的时候,我们就离开学校,告别家乡。去农村,到兵团,垦大漠,戍边疆!“奔赴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然而,一旦现实和理想砰然对撞,我们才发现脚下的路是那么的漫长。天苍苍,野茫茫,日晒雨淋田里忙;稻田里,坡头上,汗流浃背湿衣裳;窝窝头,玉米棒,没到日落饿得慌;油灯暗,炕头凉,多少回梦里喊爹娘。知青岁月里,有人觉醒,有人迷茫,有人失落,有人逃离,有人坚强。更多的人在无奈中年复一年地等待,等待花开,等待希望!这就是,当年我们的青春。嘿!朋友,别问我“贵姓?”我和你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请记住我们的共同的名字,将“知青”二字,永远铭刻在你我的心上。
有句老话是: “冬吃萝卜夏吃姜”。可见,气候变化,人的生活起居也随之改变,人体质同样会改变,养身保健也要因时而变!
同理,“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头”蕴含了怎样的节气变化与养生秘诀呢?
1
不宜坐木
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
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盛久必衰,衰久必盛。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故不能过于贪凉快,而应当让机体出汗降温。
.
“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里尤其是久置露天的木料,椅凳等,经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向外散发出湿热。
此时我们要是坐在上面的话,容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因此有“夏不坐木”的说法,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秘诀。
2
不宜多吃冷食
骤然受冷刺激
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同时, 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特别是经过大量运动后,人体体温升高,此时再吃大量冷饮冷食,就如燃烧的火突然被一盆水浇灭,这种行为可想而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大的。
3
不宜大热速冷
引起供血不足,重者还可引起休克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
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 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
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
同样的道理,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冷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4
不宜夜晚露宿
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
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如大脑炎等病。
如果真的很想露营,建议带上帐篷、垫子、防虫喷雾等。
5
不宜过午不休
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 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6
不宜直吹空调
容易引起“伤风”、“感冒”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若空调温度控制不好,也会使人抵抗力下降。
当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最适宜人体的空调温度是26-27摄氏度,并且室内外温差最好控制在5-8摄氏度之间,最大不超过12摄氏度。
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容易引起“伤风”、“感冒”等;加上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滋生各种病原体微生物等。
7
不宜长期不打扫
引发哮喘、鼻炎等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
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家里应增加清洁的次数,最少两三天打扫一次。
看完别私藏,记得将此文放到你的圈子里,提醒身边的亲人朋友们~
写给每位老有所乐的朋友:微信改版后,老有所乐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老有所乐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老有所乐评论、在看、点赞、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