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2021年夏惠安聚龙美术馆写生(肖燕梅)
石涛有一幅画题: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是他的创作思想也是他的艺术主张。最早听到这句话是16年在温相元老师的山水画课堂上,那时我兴致勃勃想学习山水,后来不了了之。但心里却一记着想要画出好作品就要多写生,才能做到下笔胸有成竹。
不敢想,在今年郑老师组织的2021年暑假写生班我犹犹豫豫之后竟然成行。如果不是近距离的看完郑老师整个示范过程和四天不管白昼黑夜的练习,我对写生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完全放空自己从早画到黑的感觉久违了。
郑老师和平常上网课写生一样,选取一片绿萝叶入手,通过聚点成线连接,用正反抛物线切出饱满的造型,再脱离实物根据画面需要一毫米一毫米的进行推敲,同时加强结构,区分出一片叶子中的大中小空间、虚实和前后等关系,找到“最美的那个点”。
回想多年前,我也对荷花着迷,执着于画荷花。记得那年夏天,又是荷花盛开,我找了一朵完完全全照着画下来,深怕有一瓣和实物不同。后来,郑老师给我指导。我改了又改,心里大情愿,还想:实物本来就是这样,怎么还要改?当成品出来以后我才明白:写生出来的东西需如实体现物象的个体特征和质感,比如它是藤还是树,它是薄还是厚?这些规律又常常把我们带入一个个误区,花朵中的花瓣大的排一层小的排一层,藤上的叶子左一片右一片排列得十分规律,全都好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而在写生时不能只是对物象再现,物象只是给人灵感,画面需要经过疏密、大小等思考才能最终落笔。正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次写生和以往不同的是:因为不能随意采摘小区的绿化植物,我们可选的植物不多,除非去室外。南方的夏天毕竟炎热,把盆栽搬到有空调的画室是不二选择。画室宽敞明亮,用大船板铺成的书画桌、占据一整扇墙书画墙都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我和大家一样找了一盆绿萝开始画第一片叶子。我注意到了绿萝的一些细节:新叶都有一股向上生长的态势,极有生命力;藤上长有一些长长短短的气生根。叶柄起始和末端有凹槽,它的凹槽和牡丹、月季的叶柄不同,没有一直分开而是在中间渐渐消失,到和叶子相连的地方再反向出现,这就让叶子的方向有了千变万化的可能。于是我对叶柄和藤节的结构进行了加强处理。越是会画不明白的地方观众越是想看细节,写生时就绝不能含糊。
第一片叶子,我随手在纸上落笔,根本没有考虑画面中的构图和势。眼看一片接着一片的绿萝叶在纸上出现,慢慢的也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尤其是心形的绿萝叶主叶脉很容易平行,就好像自己在画时也是用了尺子测量一样。调整叶脉的方向是必不可少了。同时,因为我写生出来的每一片叶子几乎都一样大小,经过老师指导用穿插小叶嫩叶,给反叶加上经脉的方法把问题给破解了。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小叶可以小到和手拇指一般。在后期的整理过程中我懂得了:一幅画中叶子有很多,出现平行很难避免,当是把画面看成一个整体,不再执拗于两三片叶子,平行也并不会那么显眼,在绘制时可以用虚实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甚至还可以有意让画面形成一个序列。
而绿萝片片叠加,眼看着势促,构图不得不伸。也在这时,郑老师建议我给画面加上势的方向,分割出大小抱团空间。这些道理原来都懂,可在实际的写生中又像是新知识一样。
这些绿萝的特别在于每一盆几乎都还没有出藤。在处理藤根的细节时,大家调整花盆,寻找符合角度的叶子,用一小节一小节进行拼凑延伸。后来我又在网上找了些长藤的绿萝照片,结合画面的需要进行想象参考。经过两天的时间,我的第一幅构图慢慢得到完善。
第三天早上大家开始早起趁着气温还没升高到室外写生,我还是选择了绿萝。郑老师之前常说找到一样东西要深入去研究,找古今画家的画、关于它的诗词、关于它的摄影等等。深挖井必有水,触类旁通就是这样。吸取了前一幅的经验,我这次先画了小构图,确定了藤势的方向,划分了叶子的抱团分布。后两天我多是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编”。之所以“编”,一是因为实物还没有出长藤,二是经过前一幅的写生我已经对绿萝的结构有了一些认识,编起来也更熟手。没想到,这一画竟然坚持了整整四天。四天时间一晃而过,一直到结束我都没有画完第二幅。
回到家,我看到家里的两盆绿萝心里很欢喜,这下又可写生了,不用“编”。
整理时,再看前两天还比较满意的写生绿萝,因为起笔前没有小构图,对整个画面没有预设,所以中间大的一个块面是长在盆里没有藤的部分,而连接的地方是粗壮的长藤,条理很不清晰。于是我在誊稿时对藤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次梳理,同时加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叶子丰富画面,又起到“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作用。气生根长在每一节的尾端,还没有到后一节的地方,也是我在这次梳理中才发现的,起先我理所当然的以为它长在后一节的起点上。
第二幅因为没有画完,我对着家里的长条绿萝进行写生补充。之前在画面的中央我画了一个分叉在藤条,加上叶柄的穿插,画面显得很碎,还多线交叉于一点。因为想把它统一起来,又在底层加了反叶,加完还添加了叶脉。当时觉得不对,可以又想不到要怎么处理。突然间,我想明白了这个难题:反叶加叶脉只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就碎的画面被分割得更碎,我应该要在最上面加一两片大叶。
又看这些天写生出来的绿萝,心想:如果不是看到一张照片上一根绿萝从折断的节上90度方向再长出一根长藤,我是实在“编”不出这样的细节。具象给我们灵感,让我们有想象和抽象的余地,而最终又要再回到实物,才真实、生动,有生气。
每次看宋元的作品,不论是大不盈尺的扇面还是连贯成卷的长卷,都忍不住要惊叹古人的作品工整细腻、生动传神。同时,也不难想象在没有摄影的古代,画家们必定是经过大量实物写生和艺术加工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上种种也正是我们常套用的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美丽的聚龙美术馆
欣赏课堂示范原作
修改学员平时作业
辅导学员现场写生
题写斋号交流
部分学员合影留念
生之态,生之韵,生之趣----姜华的聚龙小镇写生行写生初探--2021届基础班学员一二三闲画游心—记惠安聚龙美术馆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之语的暑假写生心得绢本鸽子画法(郑路迅工笔画第10期网络短期班)开始报名了!致广大须尽精微--谦玺的暑假写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