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倒,人就倒了!这张古方,传颂千年,健脾阳驱外邪,令人敬佩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仲景临床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好多年前,我跟老师学习《伤寒论》。
我老师反复告诫,治病救人,先注重脾阳。脾阳不倒,人就不倒。脾阳倒了,病邪皆到,人就真的要倒了。
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老师反复列举了多则医案。
其中,有这么一段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此时,月朗星稀,我给你说说吧。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邢锡波老先生,曾经医治过这么一个患者。
这个人,63岁,女子,姓霍。
她素来脾胃就不好,有老胃病。后来有一次,他不小心感冒了。
这一感冒,浑身发冷,身热,脑袋疼,不出汗,而且胃部特别胀满。
当时,患者找了一个医家。
这个人一看,浑身畏寒发热,头痛无汗,这很显然,是感受了风寒啊。所以,要祛风散寒解表。
同时,患者还胃胀。虽然说,患者的胃从来都不好,但眼下既然出现了,就一并治吧。胃胀,肯定是气滞化热,郁结于内。也就是说,患者脾胃有一团气被憋了太久,化热,这才胃胀的。嗯,那好,就用苦寒解郁之药来治疗。
结果,这么一治,坏了,患者不但畏寒怕冷的现象没解决,胃胀的感觉更厉害了。而且,患者开始拉稀,食欲不振,腹痛,四肢发凉。
这可怎么办啊?后来,家人就推着患者,来找邢锡波老前辈。
邢师这么一看,患者脉象沉微,舌苔滑润。在了解到过往医治经历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
接着,看邢师书方一首。但见:
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邢师嘱咐,喝药以后,要吃一碗稀粥。
结果,患者服用2剂之后,浑身微微出汗。紧接着,发热、畏寒之感消失,胃胀减轻,拉肚子也缓解了。
接着,再用5剂,诸证悉平,整个人康复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来,我帮你捋一捋这里头的头绪。
你跟着我的思路走,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你看,这个老太太,本来脾胃虚弱。胃胀胃痛这个事儿,肯定总有。
这个时候,偏偏,她感冒了。畏寒、怕冷、头痛、发热、无汗,这显然是外感风寒,对不对?
外感风寒,气机郁滞,这就可能加重其胃胀的感受。
这时候,第一位医家,出了一个昏招,这就是在外散风寒之邪的同时,用苦寒药治脾胃。
这一招,太臭。臭在哪里?臭在他伤了脾阳。
我以前反复讲,脾阳,是人体生命的支柱。
本来,患者身体外受风寒。气血正在和病邪拼命搏斗,希望把病邪驱赶出去。
气血的大后方在哪里?在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家气血这在和敌人作斗争,你回过头,把人家的脾阳给伤了。这不是相当于劫了人家的粮仓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倒好,把粮草给没收了。
这样一来,气血立刻就出现了溃败。体表风寒之邪见状,乘胜追击,直接把矛头指向脾胃。这就加剧了脾胃阳气受伤的程度。
所以,医案中这个老太太,后来开始胃胀加重、拉稀。这是脾阳大伤的结果。腹痛,食欲全消,四肢发凉,这也是脾阳受损,胃气大伤,四肢不得温煦的结果。
按说,第一位医家也真是的。你倒是看看人家患者的痞满不适,到底是因为啥来的。你怎么稀里糊涂地用药啊?
现在这个局面,怎么收拾?就得健脾温中,把脾阳挽救回来,然后驱散表邪。
我们看看当时邢锡波老师开的方子:
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这个配伍,是《伤寒论》里头的经方,叫做桂枝人参汤。它的主治,就是脾胃虚寒、复感风寒之症,具有温里解表的功效。其中,白术、党参、干姜、甘草,这基本组建成了理中汤。党参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厚土,干姜温中散寒。中焦虚寒,阳气受损的局面,通过它可以挽回。
在这个基础上,加一个桂枝。桂枝,不但可以解表散寒,驱散在外的风寒,还能温中,辅助恢复脾阳。如此一来,患者的基本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其实,这张方子,最初也是张仲景用来解决“表证未除,误用下法”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在古代,很多人治病都犯这个毛病,就是在外头的寒邪没有彻底驱散的时候,用药损伤了患者的脾阳。患者主要表现,就是脉浮虚,舌苔白滑而淡,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胀,拉肚子,腹痛,口不渴。
张仲景看多了,这个气呀,于是就创造了桂枝人参汤这个方子,加以补救。
现在,这个方子常常被用于治疗感冒,证属脾胃虚寒,外有风寒的人。一些胃溃疡、胃肠炎,证属脾阳不足的人,哪怕没有外感风寒的问题,也可以用。
总而言之吧,这个桂枝人参汤,实用价值还是很高的。
通过这个医案故事,我们能领悟到一点。
这就是,无论什么时候,脾阳是我们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本钱。脾阳稳固,我们的气血生化就源源不断,就有抗邪的力气。脾阳衰了,气血乏源,我们拿什么抗击外邪?
因此,不但治病的时候,医家要保护脾阳。
生活中,我们在面对一些细节的时候,也要时刻呵护脾阳。比如说,夏天很多人放不下的凉啤酒、冷饮、冰镇西瓜,其实就是伤脾阳的东西。这些东西摄入久了,气血的粮仓就空了。我们的身体,就危险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文字,能帮助你对中医,加深一点了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