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最新9.4分纪录片,专门带孩子看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编辑
今晚,为期两周的东京奥运会就要完满落下帷幕。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突然离开紧张又激动的沉浸式比赛氛围,有点不舍和不习惯。
刚好最近看了BBC最新出的一部自然纪录片,若说动物间也有奥运会的话,其竞技程度恐怕不亚于我们人类。
在热带雨林里,你可以看到从12米高的树上纵身一跃的长鼻猴;在沙漠上,你可以感受到狮子与羚羊角逐时剑拔弩张的气氛......无论雄雌、老幼,每种动物都使尽浑身解数,在求生路上各显神通。
如果说人类的奥运会是荣誉之战,那么动物间的奥运会恐怕就是生存之战了。毕竟在大自然中,竞争与淘汰是永恒的命题。
这部纪录片就是《伊甸园:最后的秘境》,由《地球脉动》《蓝色星球2》《生命》创作团队倾力打造,BBC America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
本片共6集,带我们一同去观看地球上仅有的几个原始秘境,它们都几乎是“伊甸园”一般的存在,生存着很多稀有的动植物。
在这些鲜有人踏足的土地上,会遇见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奇特生物,又会上演着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跟着纪录片一睹为快。
环境恶劣的无人之地
万物任其生长
东南亚的中心地带,有一座热带岛屿被称为是世界第三大岛,它是加里曼丹岛,别称“婆罗洲”。
在漫长的1.4亿年里,这片古老的雨林基本没有变化过。
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暖房般的气候条件,孕育出6万多种动植物物种,使其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岛屿之一。
因为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使得这个岛屿上有6000多种“岛民”,都是这里独有的物种。
例如有:长鼻猴、婆罗洲猩猩、马来犀鸟、马来雄、婆罗洲象、婆罗洲犀牛、红毛猩猩、大王花等等。
但要在这座高达30℃的湿热伊甸园生存下来,也并非易事,它们需要面临的是贫瘠的浅表土壤环境、天敌、饥饿等重重挑战。
长鼻猴,地球上绝无仅有的灵长类动物,以鼻子长著称,主食就是热量较低的树叶,要求似乎也不高。
现在长鼻猴家族面临的困难是:一般的树叶难以消化,所在领域的嫩叶已所剩无几,它们需要化身“跳水运动员”,从12米高的树上一跃入水,游渡到河对岸另寻出路。
虽说长鼻猴具有天生的好水性,联趾的手脚,可以帮助它们迅速而安静地前进,但要横渡宽达18米的河道并非易事,更何况河里还有“狩猎者”虎视眈眈着——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之一湾鳄,一旦被它10厘米长的尖牙咬住,可别想活命了。
更艰难的是长鼻猴幼崽,要独自迎来自己的第一次跳水挑战了。大家对比看看跳水运动中10米跳台的视角,就能感受到这个高度有多么让人恐慌了。
但好在,得益于紧密的亲情联系和适应性特长,长鼻猴才能够在这片河流密布的流域久久地繁衍生息。
“伊甸园”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
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是一段奇妙的旅程;而于家长而言,培育孩子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这在自然界同样适用。
红毛猩猩,世界上最大的树栖灵长类动物,也是除人类外,灵长类动物中幼年成长期最长的物种,需要哺育幼崽长达8年。

8年的成长期,成年红毛猩猩不可能一辈子护孩子周全。对于幼崽来说,生活是一场冒险,而这个“伊甸园”就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利用自己出色的臂展,上蹿下跳,尽情施展百般武艺,给大家表演个空中劈叉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但常在枝头窜,哪有不坠落的,淘气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点“命途多舛”。据统计,大约有十分之一的红毛猩猩幼崽会夭折,其中大多数都是死于失足跌落。
虽然在偌大的雨林中,植物丰富,但要找到可食用的果实,还是比较难的。好在红毛猩猩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三维的“记忆地图”,不仅能清楚地定位哪里有果实,甚至知道大多果实的最佳食用期。

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漫长的成长期内,红毛猩猩还需教授幼崽赖以生存的所有知识,比如说在丛林中摆荡穿行中就教孩子辨识岛上可食用的500多种植物。
正是借助这些代代相传的知识,红毛猩猩才得以尽享岛上丰富的物产。
当伊甸园出现了“入侵者”
每一个“伊甸园”,都是由动植物间无数复杂巧妙的关系编织在一起的,它们是共生、依存的关系。
可惜的是,近年来,人口增长、耕地扩张、滥砍滥发、偷猎等等因素的影响,伊甸园内的和谐不复存在。
纪录片中有一组画面让人泪目:
很多雄性红毛猩猩会爬到树冠的高处,通过放声高歌,来吸引附近雌性的注意,这被称为“long call”。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雌性循声而来,悲伤的“长途电话”无法接听。
原因是,在过去20年,80%的红毛猩猩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大量的天然森林被砍伐,棕榈树种植园和橡胶种植取而代之。
因此,数千只红毛猩猩的领地持续缩小,只能被困在小片割裂的雨林中孤立无援,更别说繁衍生息。
不仅仅是红毛猩猩,马来熊的栖息地也遭到了破坏,再加上偷猎行为频发,以至于过去30年,马来熊的数量下降了超过30%。

而且大家可以在影片中发现,加里曼丹岛上一些大型的哺乳动物如红毛猩猩、马来熊、犀牛、象等,比我们认知中的都要小很多,而且不是濒危就是极危。
这是因为在进化生物学中,有一种叫福斯特规则(也成为岛屿规则或岛屿效应),它表明物种的成员根据环境中可用的资源而变小或变大。

岛上的资源是有限且恒定的,体型大的动物需要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多的食物,那么自然选择会迫使它们缩小体型。而当人类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时,其实就是在压迫它们的生存空间,这时体型大的动物就会先灭绝。
由此可见,人类对原始环境不加节制的干预,对很多动植物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这是献给大自然的赞歌”
当然,除了加里曼丹岛,纪录片后续还会带大家观看其他几个与世隔绝而又拥有独特生态系统的“伊甸园”。
比如说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纳米布沙漠、位于东非大裂谷的卢安瓜河谷、地球的尽头巴塔哥尼亚、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热带岛屿以及阿拉斯加东南部的温带雨林。
有人可能会说,把沙漠称作“伊甸园”,不是很荒谬吗?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纳米布沙漠这片亘古不变的土地上,创造了沙漠环境中的物种数量之最。
纪录片都尽可能都给大家呈现了每个伊甸园的独特、稀有与珍贵,并带着大家共同探索这些独特物种背后隐藏的秘密,深挖物种之间的依存关系,让大家不仅看得过瘾,还看得懂、看得深刻。
正如纪录片的制片人马克·布朗罗(Mark Brownlow)所说:
这并不是一部沉重的环保纪录片,而是献给大自然的赞歌。拍摄时,置身于这些仅存的'伊甸园’中,时间仿佛停滞了下来。
沉浸其中你才意识到原来这才是世界本来的面貌。这些栖息地处处洋溢着生命活力,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自成一个世界。
而这正是本片的意义所在,只有进入公众视线,提醒世人世上仍有这般神奇之境,我们理应趁为时未晚,采取环保行动,因为它们值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