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小学生都能看出来,为何现在还不改正
前言
唐·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曾说道:“钱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
“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一系列的俗语都表明了钱财的重要性。从古自今,“为钱斗,为财生”的人无数。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钱更是一切东西的衡量标准,也更是人人趋之若鹜的东西。
说起钱那是人人眼神泛光,心中发紧的存在。提起人民币,那可是人人都爱的东西,但就是这样一个由国家统一发行的货币,经过层层把关之后,竟然会出现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错别字”,并且直到现在都没有改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从最初的以物换物,到后来有了黄金白银等物品,但由于黄金等物品受成色影响,很难有一个详细的价值衡量标准,并且金银之物很是沉重,并不适用于随身携带。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要统一货币的原因,《中国通史》中就记载了: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自秦始皇时期施行统一货币制度之后,人们便意识到了统一银钱价值的重要性。自此,不论改朝换代,谁成为皇帝,银钱统一都成为固定的制度。
而现在人人都爱的人民币就在1948年诞生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然而,经过政府层层严格把关的人民币竟然出现了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错别字,并且国家还不同意更改,这就让人奇怪了。说起这个错别字,便就是“圆”字,1995年,国家新制定了新的银行法,规定以后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不再是以前的圆了。丈量金钱的单位是元、角、分,显然人民币上的圆对应的便是元字,那为何不改正过来呢?
关于货币,虽说古代有了统一的衡量制度,但终究金子银子还是太重了,不方便携带,这个问题就像早年间记录文字的时竹简一样笨重。不过也有银票,但银票太容易坏了,不容易保存,加之面额巨大,寻常人家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存进钱庄,所以银票使用率其实并不高,多数还是流行于富人的圈子中。
明清时期,国外的很多钱币流传到了中国,钱币呈现圆形状,因此百姓给它取了一个名字“银圆”,以形状来给它命名,并且那时候的银圆没有表明金额,只能按照重量计算。这种货币一出,便立马引起了政府的注意。银圆因为携带方便,不易变形的特性一经出现,就得到了百姓的欢迎。
清朝末年,大量银圆流入中国,为了统一货币,为此,清朝政府便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良,设计了属于我国独有的花纹之后,再将其发行出来,作为流通货币。自此,使用银票的人就更加少见了,纸币越来越少,银圆越来越多。
中国人一直奉行着团团圆圆的说法,“圆”字寓意好,因此,在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上圆字便这样保存了下来,变成了壹圆、壹佰圆等,成为人民币独有的特色。这也是为什么计量单位是元,而人民币上却是圆的原因,这也许是故意的错别字,用来纪念传统,也更寓意着希望人们的生活团团圆圆。
其实不管是否是错别字,去深究都没有任何意义,国家愿意顶着百姓的质疑,坚持几十年从未改变,即便是人民币样式再怎么设计,字样都还是没有便,依然这样发行,拓印总是有他的原因所在的。加之,从人民币设计,定样再到拓印出来,中国上百道工序,诸多把关手续,十分严谨的管控系统,又怎么会只是无心之失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