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30岁、35岁、40岁职业生涯的几道坎
前两天和一个业内朋友聊天,最近他考虑换工作,但做了好几年中层管理者的他已经被好几家一线房企拒绝了。
我问他什么原因,肯定不是业务层面的问题,他个人能力很强。
结果他告诉我,是因为年龄。
猎头说出来的那句话真的很扎心:你没错,只是你老了。
●●● 1● ● ●
看到一个有关地产企业100强人才调查的报告,看到了一些非常不一样的数据。
已经有很多90后做到了中层干部, 甚至还有90后已经做到了项目总、区域总等高管。
不少80后已经做到了集团高管,城市公司总经理80后人群也越来越多。
年少有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地产行业年轻化的速度超乎想象。
现在地产公司的中基层管理者,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一方面原因是,现在很多地产公司都在大力培养校招生。这些985/211的天之骄子,从毕业一张白纸开始就在公司培养,并进行各种轮岗,了解企业全流程和制度文化,用更快的速度,高效培养成为企业未来的领袖。
校招生工作后动辄20W+的薪的待遇也非常诱人,有很多一线房企的校招生年薪已经超越了有五年工作的社招老地产人。
●●● 2● ● ●
之所以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依然高薪招人是因为,人才体系建设仍然是提升组织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房地产业高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过度,精细化运营管理、提升效能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要战略。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不少房企调整了组织和业务结构。有的采取强干弱枝的模式,集中优势做深重点区域,如阳光城、融信、龙湖,据说每个城市拿地吴亚军都要拍板;
有的采取强枝弱干的模式,区域总城市总都有非常大的权力,如融创、万科。
不管组织和业务如何调整,人才盘点,人才池规划与培养、关键岗位人才梯队、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等人才体系建设一直是支撑业务布局的重中之重。
另外一方面,地产行业近几年变化很大,不能接受变化拥抱变化的人,迟早都要淘汰。
你应该时刻思考几个问题:
你能否主动理解和拥抱变化,在意识与能力上跟上组织整体的发展与需求?
如何确保自己的成长速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如何能始终以高执行力、高协作力,落实公司决策,确保业务目标的实现?
同时对于另一部分地产人来说,地产下半场是非常残酷的。
我见过太多在行业待了十年,到了三十多岁没有什么进步依然停留在基层的,也见过太多干了十年后没有晋升无奈转行的。
是谁关闭了地产人的上升通道?
只能是你自己。这些人干活没问题,但问题是永远在干活,没有学习、没有进步,丧失了成长性。
有人说,地产人的终点是个体户。这句话真的太戳心,希望所有的地产人不要被行业抛弃。
那么,如何才能拥抱变化,跟上时代,跟上行业?
●●● 3● ● ●
首先,要对行业有更清晰深刻的认知。
比如做为从业者,你要思考,未来两三年,房地产行业会有哪些变化?最有潜力的是行业的哪些细分领域?哪些企业会发展的更快更好?哪些区域会发展的更快?
又比如,要对行业的发展、产业链的构成、产品及企业的流程都都要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都需要多学习多看,多余同行沟通,但很遗憾,有很多从业者闷着头干活,一年看不了三个非本企业楼盘,对行业的动态也一无所知。
其次要成为成为面向未来的人才。
地产行业的未来会有很多变化,在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中,我所在的营销/财务/投拓/运营版块的发展曲线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
无论任何时候,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大局观,在机会来临时不要错过任何机会。成为未来的人才都需培养学习要什么样的能力?
在思维、管理、决策、执行上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时刻培养你自己的战略思维、执行力、和领导力。
在上述基础上,你需要重视的的是洞察力、战略破局、组织重构、人才升级等更大的层面。
最后,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与金融行业类似,是属于用少量人就能撬动大量资金的行业。一个地产项目,几十个亿的货值只需要上百人甚至几十个人就能完成。
去年滨江千亿的销售额只有800多个员工就完成了,人均效能高达1.26个亿。
在未来,对效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这表明,无论你是产品设计与运营、成本分析与管控、财务投资,还是品牌营销与销售、策划等岗位,专业能力会越来越重要,关键岗位会持续分化,对专业力要求也会普遍提高。
●●● ● ● ●
既然选择了做房地产,就要对自我要求更高一些,要保持敏锐学习的状态,更重视执行战略目标,重视效果达成,提升自我的水平,与所有地产人共勉!
文中数据来源:2020中国企业人才盘点白皮书-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