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历史人物——宋玫

宋玫(1605-1643)。字文玉,号九青,莱阳徐格庄人(后移居城里)。明南京鸿胪寺正卿宋继登第三子,少年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人称少司空,工诗善文,是莱阳历史上十分卓越的人物之一。莱阳邑难时烈殉。

少年科甲

宋玫出身名门,天资卓异,少年时跟随父亲宋继登宦游南北,受追随其父求学的赵士骥启蒙,过日成诵,落笔惊人,表现出超越常人的才分。参加了童子试,以文章夺冠成秀才。府学选恩贡时,众人都认为宋玫能中选,少年宋玫却说:“吾将大博,恩贡且让他人。”。果然明天启四年(1624),宋玫中举:天启五年(1625),年仅19岁的宋玫联捷成进士。这一年,莱阳同时中进士者6人(另有张宏德、宋应亨、迟大成、宋果、董嗣谌)。宋玫以翩翩少年之身高中进士,在莱阳是一大喜讯,在全国也闻名一时。而这一年,莱阳一科录取了6位进士,在全国也是奇迹。由于宋玫等人科场成功,莱阳学子备受鼓舞,学风更盛。到崇祯十七年(1644)的20年间,莱阳又考取了19名进士,其中一科6人,一科4人,二科3人,一科2人,莱阳科名炳耀,甲于山左,科举文坛上的“莱阳派”名扬海内。

就在宋玫中进士这一年,他的老师赵士骥(32岁)、大哥宋琮(27岁)、二叔宋继发(42岁),早已都是举人了,也一起赴京参加了会试,却都名落孙山。由于宋玫的成功,爷爷宋兆祥欣喜之余,在家塾中对其他人的督促更加严厉。二年后,三叔宋继澄考上了举人。三年之后,宋继发、宋琮同榜考中进士。数年之后,宋继澄之子宋瑚、宋琏也同榜考上举人。由此,莱阳的长清宋氏一族(有别于宋琬一族的文登宋氏)“科第峥嵘,文名炳耀”,一门四进士、四举人,胶东称冠,海内闻名。此事之端末详细记录于《东海世家宋氏族谱》所附的宋继澄《文起楼文序》中。

南翁北宋

当时,与宋玫同榜成进士的浙江钱塘人翁鸿业,同时成就文名。康熙《钱塘县志》记载:

翁鸿业,字一,号水因,父常豫,万历已百举人,鸿业以天启甲子举浙江第一,乙丑登进士。殿试读策拟第一甲第一名。数日,忽闻卷误入分崩字,万易之。举业自万历乙未后,时格(八股文的格调)最腐稚,主司想之。鸿业始创为警挺,间杂以子史,文体大变,天下廉然从之,号曰翁姜体。谓鸿业及同年姜思睿也。易二甲第一,当与馆选,闭户静坐,不投津要,仅以仪部郎出为广东宪副,转山东提学。诲诸生力学读书,知忠孝之事。时羽书旁午,一日干惊,绛帷萧然,饰巾待尽。王师(清朝的军队)时破山东,(翁鸿业)杂停中以行,号于市曰:我提学山东钱塘翁鸿业也,我死期不负国,千秋之后幸知有此人,通自投于河而死。弟骏业甲子中副榜,与兄齐名。

翁氏、宋氏兄弟皆以文章鸣于时,共同引领时文新风,名扬海内,士林以“南翁北宋”并称之。

清代文学家娄东人吴伟业(崇祯四年进士,号梅村)在《梅村诗话》中写道:“九青(宋玫)年十九,登乙丑进士,任吏科给事,升太常,进户部侍郎,以不遇谴归。尝与余同使楚(任湖北乡试主考与同考官),嘉鱼熊鱼山、竟陵郑澹石俱九青同年,到武昌相访。郑诗亦清逸,其赠诗曰:剖斗折衡为文章,天下娄东与莱阳。谓吾两人也。”吴伟业又云:“余幼执经张西铭(娄东张溥)先生门,即知莱阳之文,与东吴豫章,埙策(两种乐器)应和。”又在《宋玉叔诗文集序》中对宋玫及莱阳宋氏赞誉有加:“当万历之中叶,海内文气衰茶,古道寝顿,士争缉拾案语,缪诩逢年之技。而莱阳宋氏,独以学古攻文辞鸣。鸿生酸儒,后先辈望,翕然金春而玉应也。三齐科第,大都一姓为多,因而陟巍资跻贵士者,珪重组袭,何其盛哉!而吾友故司空九青在其间,尤称绝出,诗文踔厉廉悍,雄视汉、唐以来诸家。'

清礼部尚书王熙作《宋琬墓志铭》云:“方明万历之际,士子皆习为轻靡庸腐之文以取科第,独公族兄五河琮、九青玫,能为文幽峭奇险、拔地特起,与浙人翁鸿业齐名,相继取甲科,天下谓之翁宋,莱阳文字遂为山东之冠。”

吴伟业和王熙皆执文坛牛耳于当时,其“南翁北宋”之说,可谓公论。

朝中名臣

宋玫中进士后,初授河南虞城县知县,虞城是河南的历史名县,临近商丘,道路通达。宋玫虽少年得志,却精明严毅,处事勤勉,井井有条,兴利除弊风生水起,在虞城三年,修城浚池,以备不虞,政声颇佳,随即调任杞县知县宋玫好友吴伟业在《书宋九青逸事》曾记:“其令杞县也,定两大乱,折数十疑狱。”事虽未详,却足见其年轻有为,不同凡响。当时宋玫与在河南祥符县任知县的兄长宋琼、在河南清丰县任知县的宋应亨,同为莱阳宋氏,壤地相接,并有治辉,在当时传为美谈。

崇祯四年(1631),宋应亨和宋玫皆选调入都,宋应亨擢升为礼部主客司主事,宋玫擢升为吏科给事中。给事中为朝中谏官,也称言官、黄门官,虽官阶不高,但位列朝堂,并有直接向皇上参奏的资格,地位特殊。宋玫此时年仅26岁,词采风流,名播海内,其为人又谦和冲淡,善交朋友,志向高远,行止颇具大臣风度。宋玫在朝中格外引人瞩目,也得到了年轻的崇祯皇帝的赏识,宋玫曾上疏论用人云:“陛下求治之心愈急,则浮薄喜事之人皆饰诡而钓奇;陛下破格之意愈殷,则巧言孔壬之徒皆乘机而斗捷。”其奏折议论剀切,得到皇帝认可,也得到了满朝大臣的赞同,皆佩服其胆识不凡。其议论可谓切中时弊,崇祯一朝之失正在于皇帝心焦多疑,群臣争宠斗恶,朝政混乱,内外交困。可见宋玫的远见卓识和宏才大略,异于时伦。

崇祯五年(1632),宋玫之母左氏卒,宋玫兄弟丁内艰归里。崇祯八年(1635),宋玫服除补原官,不久便擢升为刑科都给事中。宋玫移职刑部仍恪尽职守,力除时弊,不久即上疏提请将热审制度概行于天下(热审制度是明时每年小满后至立秋前,因天气炎热,刑部对笞杖以下的囚犯,皆减刑处理的制度,称热审)。宋玫的这项建议得到了崇祯帝和朝臣的赞同,并迅速在全国实行。随后宋玫又补充上奏:“狱囚稽滞痪死与刑死几相半,宜有矜释。”因此全国各省、府、州、县的囚徒受益者不计其数。崇祯九年(1636)秋,宋玫临时选调为湖广乡试主考官,著名诗人吴伟业为同考官,二人偕行,结下了深厚友谊。吴伟业晚年在《书宋九青逸事》一文里对宋玫生平记载颇多,云:“九青姿望吐纳,天下无二,通经书,能文章,其五言最工,章奏亦详雅......在垣中,朝廷大事,辄片言裁之,闻者咸服。顾不悻悻贾直为名高,以此不受当世龁,而海内言事失职之徒好引九青以为重;九青亦汲汲勿倦也。与人交,能急患难,有终始。”其评价颇为全面深刻。

此时,宋玫之父宋继登已经罢官回乡很久了,在宋玫进京做官步步高升之后,宋继登又获得朝臣周延儒的推荐,复出担任了浙江右参政,不久擢升为南京鸿胪寺正卿(南京各部司官员均为虚职),人称大鸿胪,颜为荣耀。

马失前蹄

宋玫在结束湖广乡试主考后回京,遂即升任太常寺少卿,管理朝廷的礼乐仪制,不久又升任大理寺少卿,参与执掌国家的刑狱司法。不久又升任工部右侍郎,俗称少司空。到崇桢十四年(1641),年仅36岁的宋玫数次握升,频具人望。此时,大学士周延儒任首辅,大权独揽。其人出身状元,领袖文坛,很有威望,骨子里却柔媚成奸,贪鄙不堪,祸心不浅。宋玫以词林翘楚在朝为大臣,当然也得到过周延儒的青睐。

崇祯十五年(1642)夏天,内外形势困窘不堪,内阁大臣贺逢圣、谢升、魏照乘、张四知4人接连因事去职,内阁只剩下周延儒、陈演二人。崇祯帝急忙组织廷推,备选组阁。入阁辅政,位极人臣,是众多朝臣梦寐以求的机遇,因此竟争激烈而残酷。宋玫年轻有为,志向远大,在距离权力顶峰一步之遥时,自是当仁不让。宋玫之父宋继登曾任浙江右参政,眼见大学士周延儒的门客盛顺,在周延儒第一次任首辅时,为浙江巡抚熊奋渭疏通各方关系,果然获得了内召,提升为南京户部侍郎。由此宋玫对盛顺十分信赖,此时便托他协助运作。盛顺于是假周延儒之名在官员中为宋玫营推十分用力。

廷推由吏部尚书李日宣主持,第一次推举了吏部侍郎蒋德暻等13人,崇祯帝以为推举人数太少,不宜选择,于是加推10人。第二次廷推来得突然,政治权利的斗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结果出炉之后,舆论哗然。传言最多的是获得推举的副都御史房可壮、工部右侍郎宋玫和大理寺卿张三谟,他们3人为人刚直,锋芒毕露,树敌不少,且与周延儒颇有瓜葛。此时,外界关于廷推中营私舞弊的各种流言,早已经通过东厂传到了崇祯帝的耳朵里。不巧的是,一次崇祯帝在西苑(今中南海和北海)舟中召见辅臣。周延儒因足疾未能陪驾,次辅陈演见时机难得,便在皇帝面前对周延儒、李日宣发泄不满,对廷推大肆攻击,崇祯帝心忧国事,又身体不爽,至此不免疑心重重,便认定廷推中群臣徇私滥举,决心从重惩处营私舞弊者。其实,陈演攻击廷推的主要原因,是因他欲为其亲戚御史廖惟一谋副都御史之职,求史房可壮在考核时为之美言,而房可壮未如其意,他便衔恨报复。

此时,明末朝廷中公义衰微,党争无耻,政治黑暗腐败,已病入骨髓,无可救药。而宋玫等私下致力营推,也算是司空见惯,属无奈之举。

六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在德政殿里身带热病,躺在床上召见全体被推举的官员,并一一与之谈话。因为崇祯帝已经听到了传言,心存成见,召对的气氰便很紧张。轮到宋玫应对时,宋玫并不知道其中内幕,原是满腔热情,有备而来,只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宋玫开口便佩侃而谈,备陈九边形势和御敌方略。岂料崇祯帝心情败坏,未等他陈述完毕便龙颜大怒,斥责其矜夸浮躁,令其退下。当天夜里,宫中传出御旨任命蒋德暖、黄景昉、吴姓入阁为大学士。

第二日,崇祯帝又下旨指责廷推徇情滥誉,意欲惩治。吏部尚书李曰宣原本玫、张三谟削职放还,盛顺则惊慌逃窜,无影无踪。

忠烈千秋

宋玫从朝堂高官,削职为民,之后便病倒了。祸不单行,其父亲宋继登更受不了这种塌天大祸,也一病不起,不久竟抱恨离世。宋玫强支病体为父亲料理后事,并为父亲向朝廷请恤,宋继登获赠资政大夫。

崇祯十五年(1642)冬,清将军阿巴泰亲王带领清兵20余万,破蓟州后由最南南下,掠州拔县,横扫山东。闰十一月,数万清兵围困莱阳城。危难之际,宋玫、宋应亨、赵士骥、张宏德等一批休官归乡的明朝仕宦,与县令陈显际(真定人)共谋守城。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组织兵民维修城池,官绅平民一起登上城头,分兵死守东西南北四门及城墙。宋玫家居城东门里,他顾不上父亲新和身体赢弱,毅然爬上城头,守卫东门。宋应亨居城中,分管守御北门。张安德、姜泻里负责南门和南城墙的守卫。当清兵攻打城池的时候,城内居民炮火矢石齐发,清军久攻不下,半月之后只得放弃莱阳城,转而攻打莱州等周边县城去了。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二月,清兵第二次围攻莱阳城,这一次兵力更多,围攻更猛烈。二月六日,清兵首先从北门攻破城防,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被杀和自杀者近万人。陈显际、宋应亨、宋玫、赵士骥、张宏德等悉数殉难,其中宋应亨、宋玫二人之死尤为惨烈。

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八记载:“亡何北兵入东省云扰。玫与同宗吏部应亨辈经划守御,不遗余力。及城陷,缚玫与应亨相对,拷捞体无完肤,玫始终不屈,遂见杀。”宋琏所编《东海世家宋氏族谱》记载:宋玫死于二月初八日,夫人高氏死于二月七日。当时宋玫夫妇等陷入敌手,一日两日之差,期间的残酷磨难与痛楚,不可想象。本邑进士姜堔在十余年后,曾为宋玫之子宋幼文作诗《吴门遇宋幼文因忆尊公故司空九青先生》(四首选一)记其父事,云:烽火关山二百州,重围三月阵云愁。见危敢委故城去,警死原为此膝留。铁马气骄东郡日,杜鹃声断北邱秋。九京应见先空帝,万里苍梧血泪流。

诗中加注道:“公临命曰:我大臣也,义不屈滕。妇高同日死。”当时宋应亨是被清兵用秋千索吊死的,以致莱阳城内的宋氏后裔在此后的一二百年,有清明不架秋千之俗。

莱阳邑难发生后,因宋玫文名极盛,朝野哀之,其好友吴伟业特别思念宋玫,在著作里曾专门写了《书宋九青逸事》一篇,道:“会佥宪公(宋继登)丧未葬,而山东被兵,傍躏东莱。九青率家人登陴守,城陷,不屈死。嫂夫人亦死,宗人歼焉。未一岁,京师失守。武昌前此已大乱,鱼山(熊开元)、澹石(郑友元)避贼东下,与余遇于南中,谈九青则相顾流涕。有人从北来者,辄询宋氏存亡。道路隔绝,流离接踵,盖亦不可知已。如是又五年,东莱周公(周伯达)镇抚吾吴,言九青尚有子,以在襁褓得脱。周公之出也,过其家,则已胜衣趋拜矣。”这个能胜衣趋拜的孩子,便是宋玫唯一的儿子宋摅,字幼文。

另据《周至元诗文集》记载:即墨黄嘉善之孙黄培,崇祯十五年任大内侍卫,与宋玫是同乡好友。宋玫被罢免后匆匆离京,将家产寄存在黄培家,其中有银1200两。不久宋玫夫妇双双遇难,只留下一个8个月的小儿子。黄培多方打听,联系上宋九青的家人,将家财如数送归宋家。

莱阳邑难后,朝廷对殉节的部分官绅予以恤赠。宋玫获赠兵部尚书,赐御祭,葬于城西马山埠东。康熙初年,莱阳城西门内设三忠柯纪念左懋第、沈迅、宋玫。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宋玫名列《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赐谥忠节,名入莱阳乡贤祠。《明史》有《宋侍郎玫传》,康熙和民国《莱阳县志》均有其传记。

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对宋玫一生的总结最为精确:“宋公早贵,任清要列卿秩,名位显赫,然竟用蒙难死。予角去齿,造物者固多缺陷乎,然而捐生殉节,垂芳千古,则天之厚公又独至矣。”宋玫虽然死难时年仅39岁,却无疑是“舍生而取义”的大丈夫。

诗名远扬

宋玫的诗歌极有名,其著作《憎草拾遗》为个人诗集。民国《莱阳县志》在其著作下注曰:“殉难后,著述悉付煨烬,右所录,今复不存。”在明进士张溥所作《七录斋集》一书中,有一篇《宋九青诗序》,言世人“以少陵目之”,盛赞其诗风超迈。

宋玫与当时著名诗人吴伟业皆少年成名,遂为挚友,往来唱和不绝。吴伟业在为宋琬作的《宋玉叔诗文集序》一文中,反复言及宋玫,曰:“守官京师,从九青游,奉使同视楚闱,登黄鹤楼,倪眺荆江、鄂渚间,拊楹慷慨,九青题咏甚夥。”吴伟业晚年在《书宋九青逸事》一文里评价宋玫云:“九青姿望吐纳,天下无二,通经书,能文章,其五言最工。”

清初大诗人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对山东明末清初的诗坛评价道:“山左诗人莱阳之姜琛、姜垓、宋玫、宋玉叔、董樵谷俱各成家。”而那时山东数得着的诗人,仅有20余家。清初《山左明诗钞》录有宋玫诗歌7首,亦称其为大家。

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小舒先生撰成《宋玫及莱阳宋氏作家供诗考》(《文献》2004年3期)。对宋玫仅存的诗歌及文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搜寻。共得到宋玫佚诗八首,并有残句两联,序文一篇,书札一则。劫火所余,实为一鳞半爪。

其佚诗悉录如下:

亭山步韵

物秋偏胜地,霜渍密丛鲜。

树顶明无月,泉心自在天。

山交一日气,谷发四方烟。

流响开能曲,微阳照不圆。

野人视听浅,小妓性情全。

拽马嘶昏去,涓涓夜自怜。

溪上闲吟

溪上风花远,亭皋春事幽。

长林如许醉,澄水早销愁。

尽日相来往,凭人自去留。

有时乘兴到,采隐北山头。

秋居即事

陶陶永夕意,久语竟何如。

楚北三击剑,江南一寄书。

世情工更抽,身事密全疏。

但拟闲居好,容吾爱敞庐。

遭谗示嵇君

今来月浩浩,昔去雪霏霏。

几日君当别,三年我未归。

埋忧无厚土,原毁有深机。

亦省昌黎说,穷鸱病莫依。

闲居

疾病支龟稳,风尘万马来。

国中观政事,天下数人才。

巷陌春秋过,柴门朝暮开。阳春虽荡漾,多事恼衔怀。

晚秋穷举

养啬宜兹地,多闲虑自轻。

菊耽十月色,梧领一秋声。

散病欢移座,思家遇送行。

忧来只远望,无计出春明。

闺思

征人碛里正思乡,八月看云送雁行。

生小不知门外路,如何得梦到沙场。

悼旧

画阁红楼第一家,曾将玉佩向人夸。

只今风雨清明后,燕啄香泥葬落花。

以上诗篇中,除《亭山步韵》出自康熙《莱阳县志》,《残句》出自《梅村诗话》外,其他7首诗均见于《山左明诗钞》。《亭山步韵》似乎是在被罢官之前回家探亲时,悠然自得所作。作者写的是在初秋黄昏携友登亭山(在莱阳县城北一里)赏秋的情景,在艳丽的夕光和静谧的月光之间徜徉,有酒有妓,半醉半醒,其乐融融。《遭谗示嵇君》《秋居即事》《闲居》等诗就不同了,其中:“世情工更拙,身事密全疏。”“埋忧无厚土,原毁有深机。'“疾病支龟稳,风尘万马来。”“阳春虽荡漾,多事恼衔怀。”“忧来只远望,无计出春明。'分明在述说对遭谗罢黜的怨悔,对国事日非的忧虑。

与王铎的交往

崇祯末年,大书法家王铎官至礼部尚书,书法有名。宋玫和王铎同朝为官,交往甚深。崇祯十四年辛已(1641),王铎曾为宋玫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呈宋九青》,并写成了2米长大条幅送与他。诗曰:

壮心无与说,每日只孤吟。

所以黄冠意,偏贪绿嶂深。

石林同席卧,香树诱莺临。

褊性幽栖妥,惟余伐木音。

从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宋玫是一位志向高远、具有清高闲淡情怀的诗人。

王铎有一幅存世作品中又提到宋玫,书曰:麃(李麃苏门六君子之一)书怒震少含蓄,苏书有致体亦老。转折深藏之意不复存矣。因观米芾诸帖,合宋九青与予所藏数十册,惟米脱尽习气,驾云雾行空中。不易觏也。又如华山在面,心神为旷。评米一段。辛卯秋夜书。王铎。

文中提到宋玫家中珍藏有苏轼、米芾等前代名家真迹数件,可见宋玫爱好书法,趣味不俗。至今唯有清代传下的《桑梓之遗》(清末编辑的胶东文人墨迹集)内有宋玫书札一则,为楷书,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内容则仅私人信札,虚文为多。

悼旧

画阁红楼第一家,曾将玉佩向人夸。

只今风雨清明后,燕啄香泥葬落花。

以上诗篇中,除《亭山步韵》出自康熙《莱阳县志》,《残句》出自《梅村诗话》外,其他7首诗均见于《山左明诗钞》。《亭山步韵》似乎是在被罢官之前回家探亲时,悠然自得所作。作者写的是在初秋黄昏携友登亭山(在莱阳县城北一里)赏秋的情景,在艳丽的夕光和静谧的月光之间徜徉,有酒有妓,半醉半醒,其乐融融。《遭谗示嵇君》《秋居即事》《闲居》等诗就不同了,其中:“世情工更拙,身事密全疏。”“埋忧无厚土,原毁有深机。”“疾病支龟稳,风尘万马来。”“阳春虽荡漾,多事恼衔怀。”“忧来只远望,无计出春明。'分明在述说对遭谗罢黜的怨悔,对国事日非的忧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