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簿记的那点事
忘记多少年没有参加注会的年检了,前几天,依然收到了注协给我发送的年检通知。
不是我不想参加年检,估计有生之年不会再从事簿记工作,因此,也就不想再去折腾了。可注协的服务真的很细致,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提醒我,尽管,我已经多年不去年检了,他们依然保持了对我的包容。
想想也是,考个注会真的不易,哪有人看着自己错过年检的机会的呢?证书在手里捂了20多年,不说没有新鲜感,几次老婆清理衣柜,差点都给我扔掉了。老婆的理论是,三年不碰的东西,基本就不会再用了。可是,这个证书,真的很贵重。
老婆也确实没有看出这个证书对我的重要性,自从读上经济学的研究生之后,估计我就不会在专业上走回头路了,这个劳什子,每年年检还要花我100块钱,想想也是不值当的。
后来的工作确实跟会计专业没有关系,但是,我依然将自己的新专业做了十年,直到转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专业人员。
可偏偏有人说,我就适合做作家这个专业。搞得我只好一个劲地苦笑,因为在我从事的职业(或爱好)中,只要写作是我自己是可以驾驭的,别的都是工作,我自己是无权选择的。别看我一天公共会计师的活没干过,真的审计起来,估计比非专业的人还是要快一些。
可现在差不多都是回忆了。
当年进大学的时候,初次接触会计专业,我们的理解会计就是一门记账的专业,想着柜台后面鼻梁上架着老花眼镜的账房,以及他面前摆着的算盘,瞬间对人生产生了怀疑。
村里的X会计,大家多说他会“记花账”,当我们接触证账表的时候,我都想象不到,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村会计,他的花能花到哪儿呢?
尽管如此,回家的时候,看到村会计的账本,我还是一头雾水,我甚至怀疑老师的水平,怎么教我们的东西跟村会计记在本子上的完全不同。偏偏村会计记的账,上面的人能看懂,我们说的账务,村会计根本不知道,他甚至不知道凭证的概念。
凭证就是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即发票和票据,记账凭证就是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那时候的老师,没有告诉我们凭证的功用及其流程,有老师特别喜欢告诉我们凭证上的要素,甚至考试的时候还要考,一张记账凭证上有哪些要素。我们背会了凭证上的要素,可我们不知道拿了凭证干什么?
会计凭证需要做对应的会计分录,这个概念,很多老师都讲不清楚,分录顾名思义就是分别录入,记将不同的凭证录入到不同的会计科目。作为一门学问,我们学习的会计采取的记账法都是复式记账法,那时候复式记账法也分三种: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大多数老师都是讲解借贷记账法,借贷法懂了,增减和收付就比较简单了。
因为涉及复试记账,因此,就产生了会计科目分类,每类会计科目增加和减少在科目上反应是不一样的。资产类会计科目借增加、贷减少,而负债类科目是借减少、贷增加,只有这样设计,复式记账才是可行的。
很多老师在讲这个问题时,基本上是越讲越糊涂,学生到这儿,差不多也就被死死地卡住了。其实,这部分根本不是理解问题,就死记硬背好了,这是西方会计学的大师定义的,中间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值得分析。会计学到这儿,这应该是个坎,坎过去了,后面几乎没有难度了。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根据汇总的丁字账登记总账,月末的时候,将总账与明细账进行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相符的,账就记对了。对上账后将总账结余数填到报表的对应科目里,最后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和右边相等,就算是平衡了,结出利润表的余额就算是完成利润的核酸了。
簿记学到这儿,差不多就算是会了80%以上的内容。剩下的20%可以不算是簿记了,如生成年度会计报表及利润的结转,做成本分析、管理分析、财务分析等,这些内容虽然数据来源于簿记,但是,方法可能来自于统计学、财务分析学、管理会计学等相关学科。
企业的会计还分成本会计、出纳、税务等,成本会计在大型的生产企业中应用较多,也非常难,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师傅一辈子就做一个会计分录,因为她是负责成本结转的,每个月,她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出成本并结转出来,其后才能生成当月的会计报表,这真的是一个苦差事,不过,也就是成本会计最让财务科长敬重,因为,她要是出不来数,别人只有干着急的份。
利润出来后,需要有人去进行纳税计提,随后是向税务部门报税,这些工作说复杂,更多体现在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上,对会计的水平要求不高。
出纳跟会计是不相容的职务,有亲戚关系的两个人不能同时任出纳和会计,出纳顾名思义就是接收和支付现金和银行存款,出纳不仅负责实物的交割,而且还要负责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按照制度要求,出纳每天都要对账,确保账实相符后才能下班的。大多数单位的出纳都不会日清月结,一般都是几天清点和对账一次。如果出纳业务过于复杂的单位,也可能几个人做出纳工作,做到账实分离。
关于簿记,其实没有太多的熟悉技巧,假如精通了,可能会达到“做假账”的能力,这个技术就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了。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