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扶阳法——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类型。我国发病率约为0.2%-0.4%,好发于16-40岁男性,男女比例为(5-10):1。主要累及中轴关节、骶骼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等,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该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致使误诊漏诊率高,若不及时正规治疗,病变可发展至颈椎,晚期出现眼球斜视,俯仰困难,脊柱呈“竹节样”改变,严重者关节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依据最新治疗指南,西医主要给予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病情改善类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以及生物制剂等。前三类药物长期应用易诱发严重不良反应,而生物制剂因价格高昂致其普及率较低,病人依从性低,均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近年来,中医传统疗法逐渐被广泛用于辅助治疗AS,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脊痹”、“背娄”“竹节风”、“龟背风”、“骨痹”、“顽痹”等范围,发病多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乘虚深侵肾督,致筋脉失调、瘀血阻滞、骨质受损、关节筋骨闭滞所致。
临床实践证明,依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运用“贺氏三通”法,着重从温阳散寒,通调督脉的角度,综合运用毫针、艾灸、火针、拔罐、放血等多种方法,缓解AS患者腰痛、晨僵、后背发凉等症状,疗效显著。寒性凝滞,寒邪侵犯,易致阳气受损,使经脉运行不畅,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运用针灸之温热以刺激经络,激发人体正气,补肾助阳、祛寒止痛,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效。
病案:
患者吴某某,女,42岁,2020年9月5日初诊。主诉:后背晨僵3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近3年来,自觉每到立秋节气后出现后背晨僵,遇寒加重,既往可疑强直性脊柱炎,但未确诊。患者每受风感寒,自觉后背发凉,症状反复。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病史。
刻下:后背发凉,晨起自觉脊柱僵硬,弯腰等活动受限。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查体:脊柱两侧肌肉僵硬。
中医诊断:痹证;治则: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采用贺氏火针治疗,每周1次,每次治疗30分钟。该患者针1次后,晨僵明显好转,针2次后,晨僵症状消失。嘱患者于我处门诊继续维持治疗12次,并配合火龙灸,巩固疗效,改善体质。现症:患者畏寒感基本消失,晨起僵硬感消失,余未诉不适。
火针,即“燔针”、“淬刺”,《灵枢·官针》云:“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它具有针刺和灸法的双重作用,能刺激穴位,借火通阳,增强人体的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寒湿去,郁结散,经络通,气血行而起到较好的疗效。火龙灸,又称为长蛇灸,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在人体背部督脉和膀胱经施加隔姜灸,补养阳气,调理五脏六腑,堪称“养生保健第一灸”。尤其对于素体阳虚的患者,可以扶助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抗御外邪侵袭,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目前尚无根治强直性脊柱炎的可靠疗法和药物,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临床治疗目的主要为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针灸治疗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抗炎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无毒副作用,对于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贺氏三通”法,结合中医辨证,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有针对性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目的是达到“通痹”和“除痹”的双重效果,避免患者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或无药可治、症不缓解的现状。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是医患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好比患者爬坡,医生再推一把,“防治结合,巩固提高”。AS患者要注意生活、饮食和情志对疾病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患者注意腰背部保暖,维持正确的行走、坐立姿势,睡硬板床,低枕睡眠,避免脊柱负重;宜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钙质及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忌辛辣油腻,戒烟酒;保持平和心态,切勿急躁易怒,思虑烦劳,或因身体不适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
我是张艳宏大夫,硕士导师是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王寅教授,秉承“天地人”三才理论,运用“贺氏三通”法,从针灸扶阳角度,从预防做起,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帮助您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