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论语》十二章 2024-05-22 15:39:32 5.1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至圣”孔子,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温故而知新。联系之前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君子的人格品质之美,品味《论语》温文尔雅的独特风格。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部分。二、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三、作者作品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在他的故乡山东曲阜都会举行祭孔大典。这一天也是台湾省的教师节。《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四、题目解说《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 五、层次结构 全文有十二章: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理论论证)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理论论证)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理论论证)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对比论证)第5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对比论证)第6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当。(对比、理论论证)第7章: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理论论证)第8章: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比喻论证)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智、仁、勇这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举例论证)第10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理论论证)第11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理论论证)第12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群”“怨”等多方面的作用。(举例论证)六、全文分析1.在《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质好文美,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2.难点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观?在以往对孔子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孔子理欲观的研究,通常认为孔子主张只要仁、义,不要利、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够富贵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去获取财富,只是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传达的正确思想,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利”的不同态度,从而告诉人们无论致富达贵还是摆脱贫贱,虽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孔子对义利关系的基本看法。在义利关系面前,是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还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确实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来表达这种判断。3.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们可以发现孔子非常看重对《诗》的学习,那么《诗》真的是一个人提高修养所必须研读的吗?观点一:是必须研读的。孔子认为,《诗》的社会功能是兴、观、群、怨,不学习《诗》,就没有办法说话,学《诗》能知言善语,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观点二:不是必须研读的。孔子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要学习《诗》的建议,孔子看重《诗》,认为它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其本质是对教化和德行的重视。如果一个人通过其他途径能够获得相关的教育,不一定必须研读这部书。七、中心思想《<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八、写作特点1.言简意赅,含蕴深远的语录体形式。本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的只言片语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表明人物的观点,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2.丰富多变的手法。文中多采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言简义丰。文中还多次运用反问句,言语之间跳跃较大,含意丰富。九、补充资料儒学 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自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一般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季羡林大师生前一再呼吁儒学的重要性、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也多次强调要重写中华学术史。我们以往学术史的“成说”之一有冯友兰先生的“子学”“经学”时代之划分。而众多考古发现足以证明“战国时代已有'六经’”,对于“认为先秦没有经学”说法,李学勤先生明确表达了“不赞成”的态度。是先有经学后有子学。李学勤先生早已指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儒学原来的核心内容是仁学(集中于《论语》)和礼学(集中于《礼经》)。对于易学,帛书易《要》篇孔子明确讲孔子“得一(《易》)以群毕”,是说“《诗》《书》《礼》《乐》的精华都浓缩在《周易》的损益之道里”了。《易经》为群经之首地位不是自封的。儒家的思想精髓在《易经》。《易传》说:“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智崇礼卑”。“义”和“智”都是对孔子原来“仁学”和“礼学”的反制。“汉代只有五经立于学官(《乐经》亡佚)。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后又增加《论语》《尔雅》《孝经》。”十、总结全文《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赞 (0) 相关推荐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6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十六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己知(2),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担心,害怕. (2)不己知:"不知己"的 ... 《论语》里的“君子” "修养"这个词有种种解释.最早是指道士们的修炼,后来扩展到修身养性.住进深山,清心寡欲,迎晨旭而起舞,对月色而吐纳,意在得道成仙,那是一种修养.克勤克俭,克己奉公,戒骄戒躁,非礼勿 ... 人生四德也,真学问,好人品,好君子(二) 子夏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 在学术思想方面,孔子称自己"述而不作".他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作&l ... 杨朝明: 人道与仁德——《论语·里仁》解读 人道与仁德 --<论语·里仁>解读 来源:洙泗社 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七月初七日甲午 耶稣2021年8月14日 各位同道,下午好!洙泗书院对于<论语>的这种讲法和形式,相 ... 共读《论语》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共读内容]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导读学者] 刘乐恒:武漢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任大援: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共读笔记] (来源:論語滙) 文静: 孔 ... 七年级上册十二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3(完结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1 [题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 ...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的相关知识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的相关知识 论语十二章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论语十二章》书法挂历作品欣赏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论语>十二章,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选的 ... 初中复习篇目1: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 <世说新语>二则 [题解]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咏雪 本文是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 ... 论语十二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 先秦 ] 佚名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题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