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沉”到脚下有根是怎样的感觉?

初学太极拳的培根、固根功课,有如种树一样,根深才能叶茂,根深才能任凭风吹雨打依然挺拔稳定。脚下有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亦称底层劲,下盘需要稳固也好,用重量打拳也好,借助地心力走架也好,推手的收劲化劲、合劲发劲也好,都要松沉到脚下有根才能实施。所以对于太极拳初学者来说,以松沉到脚下有根为入门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

有人问:“如何体悟松沉到脚底?”、“松沉到脚下有根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啊?”松沉到脚下有根就是练对了太极拳松沉功夫的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感觉,有些拳家说是松沉到脚底入地,有些太极拳爱好者说是脚底落地生根,有些明师是收劲于脚,等等。对于这种松沉的感觉,各人理解认识和文字表述、语言表达不一样,看法说法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练拳的阶段层次不同,亦不尽相同。

平时,由于人体机体各部分都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各自的重量都被分散了,就感觉不到有多大的重量,但是随着人体各个部分的放松和放松程度不同,人体的自身力量和各个部位承受的压力也就发生了改变。举个例子,如果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都放松了,那么,牵引这三个部分的力量,因为由紧变松而暫时减弱了支撑和牵引的力量,这三个部分自身的重量,全部压到了肩膀上,此时,整个胳膊变得相当的沉重,这个时候整个胳膊的重量就是胳膊自身重量加上地球引力之和,这不是胳膊产生的力,而是,由于这三个部分放松后产生的松沉劲,其实就是这三个部分自身的重量。

同样道理,肩胛背腰的一一放松,就把肩胛背腰的紧密连接程度松弛了,彼此间的牵引力也就暫时减弱了,这三个部分自身的重量也就完全落到了臀部和双腿上,感到特别地沉重。此时,进一步塌胯垂臀,落胯下沉,放松膝部,放松髁部、脚部。这样,就把整个人体的自身重量放到了脚底地下。此时此刻,仅仅是由于人体的四肢,躯干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接一个的节节放松,由于每一个关节和部位都进行了由紧到松的拉伸,舒展的运作,松弛了这些部位的连接和牵引力,结果把这些部位的全部重量一一传送到脚地下。此时此刻,既没有人体任何的运动,也没有产生任何的力,完全是因为一个接一个的由紧到松的不间断的反反复复的转换才引发的人体自身重量的下沉。

所以讲整个过程中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肢体骨骼的单一运动,也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拙力的产生。这就是从头到脚节节贯穿的一一放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把内气完全沉到了脚底下,也就是通常讲的脚底落地生根了,然而松沉的落地生根不是死根,而是可以轻灵变化的。

欲要把松沉到脚下有根练到功夫扎实,真得用心去悟和下苦功去练,往哪条路子去研练?前辈说:“练时有根,用时无根。”正是一层功夫一层理,先练“落地生根”,后练“去除己根”,从“有根胜无根”到“无根胜有根”是不同阶段层次的体悟。

修炼中松沉感觉过胯以后,腿部松透又是一大难关,尤其是踝部,全身重量都加在这个细小肉少的部位,踝部容易紧,不容易松,如果脚趾抓地就会使踝部紧上加紧,必然影响松沉劲的下沉。脚趾不是不能抓地,而是要在不影响踝部松开的前提之下去恰到好处的抓地,讲究何时抓地的机会、抓力的大小、抓地时间的长短,这样才能使松沉到脚下的功效更高。

对于太极拳初学者来说,松要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此时的松必然带来沉。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感受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在站桩练功的初级阶段,真松下来的时候,大腿会有酸胀或火烧一般的感觉,附在骨骼上的筋会被明显的抻拉,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感觉,这种感觉会随着松的程度逐步变化,大腿—膝部-—小腿-—脚下依次深入。待气血和筋骨都比以前增强了,也练到换劲了,就自然没有什么难以承受的练功感觉。

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腰松胯圆裆的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腰松胯,则膝分虚实松开,膝腘自然吃劲。练者要做好松腰塌胯,首先要放松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大腿和小腿阴面的肌肉的肌肉,肌肉松不了,又如何能松腰腿的筋骨?又如何能松沉入地呢?

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的架势,而是硬压蹲低的姿势;二是膝部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倘若拳势下盘松沉得太低,就会由沉势变成僵紧之重势,膝部很受力,撑起较困难。只有腰塌、胯沉、尾闾坠、圆裆的同时意气松沉下来的态势动作,才是符合太极拳技术要求的松沉;只有沉到脚底与地面吻合一体相吸又能脚劲上传顺着地面反座弹力站起与地面相斥才是松沉得恰到好处。值得注意的是,欲要松沉到脚地通根,那就切忌脚下用力的蹬地动作,有些人练拳感觉好像沉到了脚下,这其实是错觉,仍然是脚和脚踝承担着体重,体重没有只靠重量自然地落在地面上,相反由于蹬地向下加力,与松沉劲相反的向上之力随之产生。脚蹬产生向上的反弹浮力是拳病,不同于松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座力。

肢体放松.既可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也可顺着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松,还能在这上下两力的综合作用下向周围各个方向松。在所有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最基本的,第一重要的,是产生向其它方向松的母松。向下放松贵在一个'放’字.像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物放到地下.是因减弱向上的支撑力,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放.把骨架放顺,让皮肉像晾在衣架上的湿衣服似的挂在骨架上自然垂坠。真正放松到脚下了.放下的部位就有沉甸甸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向下放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也叫松沉,或简称'沉’。”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

松腰松胯则气自合沉,能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比如弓步要有沉势就得松腰下坠、气沉丹田、前实腿落胯、后虚腿塌胯垂臀。真的松沉到脚底贴地,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顶起,这是地面反座弹力作用的缘故。在初得内气后,除了手上的感觉,接下来就是感觉到小腿发沉,再然后是脊椎骨发重,自己觉得走路旁若两人,感觉身体饱满。这也松沉落到脚底的感觉。

跟松沉有关的是人的重心,练拳者的重心大约有四种。

第一是身体的承载重心。

第二是意念重心,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这腰脊、丹田就是意念重心,意念重心是可变的。

第三是感觉重心,亦称吃劲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脚底哪个部位吃劲,是在脚跟啊还是在脚掌脚趾,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会感觉出来。以弓步为例,松沉到脚底的一重要环节就是前实腿松腰落胯和后虚腿松腰塌胯与收尾闾。落胯是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垂落的同时伴随腹部下沉的动作,收尾闾能夠致使丹田向前向上凸起吊裆,内气自然而然沉于下丹田。

第四是技击重心,技击重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内家拳是以技击重心取人,在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比较好感觉。有了从腰、胯、裆、膝向下松沉的感觉之后,逐渐感觉来劲在膝腘、小腿肚、脚踝之上,不久可以感觉沉到脚底入地了。

太极推手中的发劲和化劲,其节节贯串的放松与松沉到脚底是相辅相成的,节节贯串的放松练得越到位,松沉到脚底的功效就越好。没有节节贯串沉到脚底的放松,那是假松;没有节节贯串放松的沉到脚底,则是假沉。比如化劲要把对方之劲力通过松沉卸到脚底地面,这样才能化之干净。松沉到脚底和松沉到脚底入地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先单练定势的松沉到脚底地面,再单练和对练定势的松沉到脚底入地,体悟腰胯与脚地通根的感觉。最后进阶单练和对练活步动态的“无根胜有根”,这样既从上往下松沉到脚下有根又活似车轮的收劲于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