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文化】江涵秋影雁初飞,菊花须插满头归

端午采艾,七夕乞巧
中秋遥望明月,重阳遍插茱萸
传统节日中,尽藏一脉相传的精神信仰
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用祝福与礼物,传递美好的祝愿
岁岁年年,佳节喜逢长久日
年年岁岁,愿君如意又安康
重阳溯源,久到先秦。
《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季秋之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是月也,大飨帝”。可见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会在农历九月丰收之季祭祀天地祖先,表达崇敬感恩之情。到盛唐,重阳节被确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历朝沿袭。
重阳重九,贺老人节。
九月初九称之为“重阳”,与《易经》有关:“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亦或“重九”。因为“九九”与“久久”读音相同,故而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值得庆贺祈福与敬老爱老的好日子。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他们的人生智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重九江村午宴开,风觞祝寿菊花醅。
佩茱萸,贺寿祝健,都是重阳重要的传统活动。
《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时期的宫人贾佩兰流落民间时,每逢重阳仍遵从宫中习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云令人长寿”。至此后,重阳求长寿的风俗兴起。
隋朝杜公瞻在为完成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作注解时指出,“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重阳宴饮,也成为重要习俗。
佩戴茱萸并以之为赠礼,盛行于唐代:孟浩然《九日得新字》中就有“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的记录。这一日,人们或将茱萸插在头上,或做成香囊随身携带,祈愿避难消灾。
重阳登高食花糕,步步高。
重阳是一年中最为爽朗的季节,多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空气中燥热退却,取而代之寒凉。此时来到户外,登高远眺,拥抱自然......望峰息心,窥谷忘返。若登顶时,品一盒花糕,则寓意着百业俱兴,百事俱高。
重阳糕的做法多种多样,有“以糖面蒸糕”之上“插小旗”,有“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一块重阳糕,寄托着人们步步高升与祛病延年的美好期待。
平顺安康,最好的祝愿!
岁月流转,九九又迎重阳节;
冉冉秋光,冬的脚步响在耳畔。
一年光阴已过大半,一言一行中都镌刻着它的痕迹。
或许我们仍有失落,遗憾,甚至不满,
不妨都先放下吧!
走近自然,感受山河壮阔带来的震撼;
陪伴亲人,让脉脉的温情,滋润心田。
愿亲朋:平顺安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