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水晶的稀缺度远远超于玉器
早在新旧石器时代,人们就用水品来制造工具。北京人遗址中就有水晶石器。水晶按矿物学划分,属于右英类,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SiO),硬度为7、比重2.65,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易受酸的腐蚀。水晶是透明体,质地细腻,光泽较强,多呈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偶见丝组光泽。水晶因各自所含杂质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色彩。人们主要根据水晶颜色为其定名,亦根据包裹体的特征来称呼。通常人们将无色透明的称为水晶,葡萄紫色、浅紫色的称为紫晶。黄色、淡黄色、橙黄色的称为黄晶。包裹体犹如毛发状的称为发晶。包裹体的颜色比较多,有金色、棕色、褐色、青色、黑色等等。由于水晶质地纯净、色彩诱人,甚至包裹体的形态也是那么优美,因此,它始终是人们所党用的玉材和首饰用料。
新石器时代晚期 水晶玦
古人对水晶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水化之说或冰化之说。古人对矿石还不能作科学分析,仅以直观的视觉为认识基础,认为水晶是由水或冰变化而来。《潜确类书》云:“水精,千年冰也。”《格古要论》云:“多年老冰为水精。”《瑯嬛记》讲了一则小故事:说唐贞观年间,有一个叫韦维的人,这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他家的水池全部结了冰。到了第二年春天,这池冰仍不见融化,于是便命人用凿子敲凿,这时才发现池中之冰已全部变成了水晶。
西周中晚期 水晶玦
说得比较客观的,还要算《本草纲目》。李时珍对水化之说作了比较符合情理的解释。他说:“莹澈晶光,如水之精英,会意也。”这个解释是容易为世人理解和接受的。由于水化之说传布甚久,所以水晶的许多古代名称与传说都和水有关。上述水精即水晶的古代名称之一,其他还有水玉、千年冰等等。
西周中晚期 水晶玦
二是神异之说。古人相信水晶具有神异的功能,能够起到避祟、防腐、疗疾的作用。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组》中讲到了一只用水晶做的碗,具有“夏蝇不近,盛水经月不腐不耗,或日痛含之立愈。”细细分析起来,其实这一现象并不奇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因水晶天然性凉,即使在夏天,将盛水的水晶碗放在较为阴凉的地方,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腐不耗”大概是可能的。至于目痛,大多与火旺有关,口服凉饮或许有降火安神的作用。将水晶人药,用于治疗疾病,是我国中医药传统的做法之一。《本草纲目》说水晶辛寒无毒,主治熨目,除热泪,亦可加入于点眼药之中。水晶的药用功效与上述段成式之语颇为相近。虽然现在已不再用水晶当药,但古人确实是这样做的。至于说能达到“立愈”的效果,大约是夸张之辞了。《列仙传》把水晶说得更加玄妙,“赤松子,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人火自烧。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这显然是一则关于水晶的神话传说。《拾遗记》把孔子说成是水晶的化身。意为非同寻常之人,脱胎于非同寻常之物,显示了非同寻常的神异功能。儒家则称水晶具有五行之中的水德。
商代晚期 水晶环
第三为佛宝之说、水晶自古以来就被佛家尊为七宝之一。实际上水晶和水精名词的由来,最早还是出于佛门经书。章鸿钊《石雅·宝石说·水玉》引《本草衍义》一书云:“嘉州峨媚山出菩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若泰山狼牙石、上饶水晶之类,日隙照之有五色,如佛顶圆光,俗谓菩萨光明有感,今亦称放光石。”水晶的折光率为1.544-1.553,色散能力较强,在光照之下能有如三棱镜一样反射出各种美丽的光泽。古人以为是五色祥云,信之为佛光普照,故亦称之为菩萨右。水晶的释家名亦有叫放光石、阴精石、婆娑石、摩挲石等等,含义大致相同。总之,古人相信水晶具有一定的灵性和特嫁的功能,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水晶被披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外衣,成为古玉之中具有代表性的材种之一。
西汉 水晶玦
水晶自被人类发现以来,除作为装饰和玉器摆件以外,很早就曾经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拾遗记》记载周灵王起昆昭之台“筛水晶为泥”,也就是用水晶碎屑和泥作建筑装饰。《后汉书·西域传》说;“大秦国宫室皆以水晶为柱。”《晋书》说:“大秦国屋宇皆以……水精为柱础。”这还是能令人相信的。
东汉 水晶饰
我国天然水晶产出较多。江苏、内蒙、海南等省产出的水晶最负盛名。吉林、新噩、青海、四川、福建、广东等地也都有较好的水晶矿。水晶是结晶完好的透明石英,存在于石英脉晶洞中。晶体呈锥形六面棱柱。产出的晶体有的是发育完好的单晶体,也有的是由多个单晶体长在一起的多晶体。大的单晶体甚至可重达数百公斤。水晶的肉限鉴别主要是从颜色、气液包体及绵绺等方面观察和相似玉石的区别。一般来说和水晶相似的东西有合成水晶、合成紫晶、改色水晶、天然黄王以及玻璃等物种。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是:天然水晶颜色成自然分布,多不均一。气液包体成星点、云雾、棉絮等状,绵绺展布自然:凡合成有色晶体颜色多均一,绵绺不自然,晶体的中心部位有片状的子晶晶核;玻璃制品往往含有较多的气泡、且经常留有熔融的特征及工具 制作的痕迹;合成水晶一般都比天然水晶轻,而黄玉则比水晶重。在三溴甲烷中,水晶呈漂浮状,黄玉则迅速下沉于底。
新莽 水晶珠串饰
水晶的选用原则是根据净度、颜色和块体的大小而论。净度是指水晶内部透明和洁净的程度。无论何种水晶总以越透明越好。影响透明度的因素主要是绵绺、裂隙及其他杂乱无章的包裹体,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水晶的利用。但有的包裹体本身很美,如发晶和针状体就可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是制作玉器的好材料。
新莽 水晶珠串饰
水晶对颜色的要求是以纯正浓艳为好。譬如紫水晶若紫色浓重、品位纯正,制成的产品就给人一种晶莹欲滴之感。黄色浓重的水晶,其美犹如黄晶宝石。即便是墨晶,成天然的黑色,制作装饰品亦能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北周 水晶珠
所谓水晶单个块体的大小,是从实用的角度相对而言。假如有一块水晶块体很大,但充满了绵绺和杂质,就不能算一块好水晶。通常来说,纯净的水晶可以做光学镜片,颜色浓艳的水晶可以做宝石材料,再大的就可以做玉雕产品了。水晶玉器的品种通常有瓶炉、鸟兽、器皿、人物等。由于水晶是全透明的材料,为体现其晶莹之美质,造型讲究圆润光洁,并不过分追求薄做,纹饰也不宜过分复杂,否则既看不清楚,也显示不出型体美了。
唐大 水晶坠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