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俗语“墙上墙,树通轩,家败人又亡”,老祖宗的讲究,有道理吗?
俗语“墙上墙,树通轩,家败人又亡”
老祖宗的讲究,有道理吗?
关山听风
时代不同了,人居环境变化很大,现代社会发展很快,人们理解过去的民间俗语,因语境不同了,难以把握其中的准确含义。“墙上墙,树通轩,家败人又亡”便是属于此类很难理解的俗语。
墙上墙
俗语说:“吃饭不离老屋场”,过去的人认为,从老屋场分家出来后,不管走到哪里,祖上的老宅基地还管事。先祖选择屋场颇有智慧,从地理环境上来说,确实让人有难舍之处。君不见,农村有很多的老屋场,有的是十多二十代以上,要么就是荒草坪,要么就是户人家的菜地,还有的就是破破烂烂的房子,空空荡荡地摆在那里,任风吹雨打,瓦落墙倒。老屋场是块好地方,就是后代难以建房屋。主要是老屋场这块风水宝地,从这里繁衍的后代,分支脉出去以后,在外面都过得不错。按过去人们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有两个地方保佑,一是祖坟荫庇,二是老屋场灵气罩着。于是,各子房都想要老屋场,结果你占一个角落,我也有一间房子,虽然都是血脉相连,但都互不相让,谁不想沾点灵气?结果协商来协商去,谁也不相让。
凡事有例外,有一些祖上的老屋场,因兄弟能相让,可归一人所有。祖屋年代久远,破旧了,无法住,只得翻修。古代的民居不管南北,都是梁柱组合的木构框架,外加封火墙,这种房屋结构从上古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就没有变过,后来有了钢筋混凝土,才有了大的变化。今天的房屋绝大多数都是钢筋混凝土建成的。过去人们对古民居的翻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封火墙原封不动,只换内部的木构框架,二是推倒重建。第一种方式,在翻修的时候,忌在原来的封火墙上添加新的墙,拓宽空间,如加新墙就是“墙上墙”;第二种方式,既然是推倒重建,那所有的建房工序都要按新房屋的标准来建,不可为了节省工开支,将原来的封火墙推倒一部分,在原来封火墙的基础或墙之上再砌新墙,这也是“墙上墙”。也就是说,老宅的翻修和重建忌旧墙上加新墙。
中国古民居历来讲究传统的审美习惯,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境界,同时还要体现尊卑之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分、等级、防御等旧社会宗法伦理之规。“墙上墙”被民间视为“违礼”之举,认为是“不祥”,会带来“凶祸”。其实这里面除了迷信因素外,亦有科学的一面,那就是墙体的安全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天摇,主要的凶祸隐患就在此。现在的城镇民居房子按城镇规划建好后,就不能乱搭乱建了,如果为了扩展空间,又在房上加盖房子,现在称之为“建章建筑”,既破坏了城镇的整体规划,也存在安全隐患。
这里要说明的是,古代我国房屋除西北地区有大量的平房外,其他地区的房屋都是有两边倒水的屋顶,民间称为人字顶,北方房顶较为平缓,线条勾勒曲弯,南方房顶陡峭线条粗直,这与南北两地的雨水有关,南方多雨,房顶陡峭是为了尽快排水,北方雨水少,房顶的线条做得漂亮些,对排水无影响。从这种古民居来说,要“墙上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今天一些人容易误读“墙上墙”的地方,认为是在房屋上加盖房间,把古民居看成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房屋了。
树通轩
此句最难理解的,也是最容易误解的,是“轩”字。“轩”到底是指房屋的哪里呢?“轩”古代用来在房屋上有多屋意思: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指门、窗、楼板或栏杆;屋檐;房屋。“树通轩”不是一般的影响,能影响整个家庭的财和人,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能管整个房屋的风水的地方,那肯定是房屋正屋,其地位神圣不可侵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门、窗、楼板或栏杆都不是重要房子,只是整体中的一些次要的局部。比如,树与窗户相通,影响的是这个窗户的房间住的人,对全局没有大碍,但总的说来还是有影响。
“树通轩”的“轩”指的就是房屋及屋檐。“树通轩”就是院内院外的树干或树枝与房屋及屋檐靠在一起,从树上攀爬可以到达房顶上,或从房顶上可通过树干下到地面。而民间流传的实际说法,“树通轩”的“轩”就是房屋及屋檐,且主要指正屋。民居既忌正屋被邻居的高房子压住(邻居在同一水平线上地基建的房屋,比自己正屋高),又忌正屋被树冠遮罩,认为对家里的人与财不利。这种说法当然带有风水迷信色彩,不足为信。
从客观上来说,“树通轩”确实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安全隐患。其一,窃贼可通过院子外的树爬到房顶,院墙和大门形同虚设,家中财货随时都有可能被盗。其二,树木易遭雷击,伤屋内之人,这种事故,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其三,古人认为树遮罩房屋,易发瘟疫,古人所说之瘟疫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传染性流行疾病。树遮罩房屋,伴随着大量的落叶,在房屋顶上又不方便及时清扫,树叶腐烂后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同时还会成为蛇鼠之窝。其四,遇狂风天气,树如果倒下,或是树枝折断,都会砸坏和砸毁房屋,既伤人又折财。
总之,理解民间过去的俗语,要放在过去的语境中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