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渡旧忆
曹家渡 素有“沪西小上海”之称。上海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都知道曹家渡,相比之下,“曹家渡”这个名词对年纪较轻的上海人来说就比较陌生了。曹家渡位于静安区西北部,东起胶州路,西到长宁路、江苏路,南临武定西路、新闸路,北至长寿路、安远路,面积约1.5平方公里。
(本文中“我”均指代原作者)
我在曹家渡附近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弄堂动迁,对曹家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地图中梵皇渡路即今万航渡路
今天,我依然记得它当年繁荣的模样。
在长宁支路口有家五角场饮食店,窄小的门面,简陋的桌椅,可鸡鸭血汤和生煎馒头非常出名。中学同学许同娣在店里煎生煎馒头和煮鸡鸭血汤,我常和同学蒋耀华去店里吃鸡鸭血汤,装作与许同娣不认识,她帮我俩先盛上一碗汤,趁人不备,手脚飞快又稍加遮掩抓上一大把鸡肫放到碗里,鸡肫沉到碗底,排队的人也没察觉她的“小动作”,我与耀华吃出念头了便常去。同娣见之,小声嗔怒道“又来塌便宜了”。讲归讲,同娣的“小动作”却照旧的。她煮的鸡鸭血汤,放点葱花,撒点胡椒粉,那味道啊,好极了。
曹家渡旧照(长宁路长宁支路口)
鸡鸭血汤店隔壁是年丰果品店,天热,有几只大箩筐放在上街沿卖“8424”西瓜,我经常拎着篮头拿着小菜卡去买定量供应的西瓜,我不会挑瓜,营业员剪去菜卡一角后会帮着挑西瓜,他东挑西拣把西瓜拍得“乓乓响”。拣好后,他又会在西瓜上开个“小三角”,用小刀挑出来让我看西瓜瓤是红色的,表明西瓜是熟的。
年丰果品店挨着的是康美百货店、食品店、万红绒线店和坚美皮鞋店、钟表店、战斗文化用品商店和刘裕昌陶瓷店。平心而论,学生时代去得最少的店就是鞋店,因为童年穿的鞋子全是母亲手工纳缝的松紧鞋、圆口鞋和蚌壳棉鞋。
我对战斗文化用品商店充满着好感。那是我童年买学习用品去得最多的地方,我时常拿着墨水瓶去拷蓝黑墨水,买三分一瓶粘风筝的胶水、刻花样的蜡光纸。每次新学期新书发下来,我都要去买包书纸。最开心的是拿着父母给的零用钱去买弹子跳棋、军棋和飞行棋。
曹家渡环岛上不少商店今天仍然记忆犹新。
新华书店是我童年去得最多的商店。我用卖掉橘子皮的钱去买连环画。新书到手便坐在店门口的台阶上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邮局也是我常去的地方。从小就喜欢集邮,常去那看看有什么纪特邮票发行。看到邮局一角有个须髯老者伏案帮人代写信件,旁边有人口述着,那老者一手钢笔字,隽秀洒脱,让我很是羡慕,我便在手心上悄悄学着他的字。
新华书店的隔壁是明声无线电商店。专卖半导体收音机、台式电子管等。1978年,我在农场省吃俭用两年,积存了二十元钱,在店里买了一只“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从此,从田头到床头一直开着,有时去食堂买饭的路上还拿在手里听广播。这只半导体收音机伴我度过了农场枯燥乏味的日子,难以忘怀。
曹家渡有家大新照相馆。学生时代唯一有张着油色的照片便在此拍和着色的,我心急火燎地足足等了二十一天。那时的照相馆,墙上挂着一张日期表,拍证件照,放大照片,着油色都是有工期的,明明白白地挂在墙上。我为了早点看到自己的“彩色”照片,隔三差五去问好了吗?后来营业员都认识我了。这张着油色的“彩照”,我一直夹在塑料透明的票夹里。
曹家渡昔日街景
照相馆隔壁是健民浴室,冬天,常跟着哥去洗澡。脱下的衣服一大堆,师傅手脚麻利地整理好,一把丫杈头就杈到头顶上的钩子上挂了起来。临走时,服务员会抛给你一块热气腾腾的烫手毛巾揩面。走出浴室,右侧是一排阅报栏,哥拎着一包换下的衣服,总会站在阅报栏前一张张报纸看过去,我也踮着脚,看着大多看不懂的内容。
健民浴室隔开一个弄堂的是大同绸布店。我经常会跟着母亲去买布。那时的布店,柜台上都是一卷卷的布匹,营业员手中拿着一把木制长尺,帮顾客量好尺寸,在布的一头剪一个小口子便两手往左右一撕,不会撕“歪”,也不会撕坏。营业员收好钞票、布票后,用一个大夹子夹好,挂到头顶上的一根铁丝上,用力一掷,夹子“嗖”的一下直飞高高在上的帐台,有时营业员用力小了,夹子在半空中停了下来,营业员会用丫杈头把夹子刮到帐台上去。
如今不少人依然有“孵混堂”的习惯
大同绸布店对面是家中药店,店名我已记不得了。儿时经常拎着篮子去长宁路476弄口的那家叫“泰山堂”的中药店卖橘子皮,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营业员不是挑剔橘子皮没晒干便说是橘子皮太厚而拒收,使我辛辛苦苦晒了几天太阳的橘子皮只能倒在药房门口。有一次,我抱着侥幸心理,拎着橘子皮去曹家渡这家中药店碰碰运气。想不到营业员仅挑了几块橘子皮手捏一捏,鼻子闻一闻便倒在“天平秤”上称起分量来。这一刻,看到“起死回生”的橘子皮,我的心别提有多激动了。
中药店隔壁是金沙江百货商场。商场的尽头住着几家居民,有近10家商店。中学同班同学费惠萍分配在商场卖羊毛衫和被单。农场战友顾鸿耀“顶替”回沪要买件羊毛开衫,我在商场找到费惠萍,给顾鸿耀便宜了三元多钱,我俩开心得不得了,便到环岛上的沪西“状元楼”饭店涮了一顿,用掉了折扣钱。
沪西状元楼隔壁有家工商银行分理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此存过每月二元的“贴花”。到年底取出二十四元钱,还有几角钱的利息。
在万航渡路口弄堂内有家“华光剧场”,在电影票非常紧张的那些日子,在这里偶尔能买到“加座”电影票。一种在一排座位的第一只位子边上有个可收放的小凳子,没有靠背,价格仅是电影票的一半。童年不少紧俏的电影,如《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都是在“加座”上过足“瘾头”的。
在长寿路口有家胜利日夜食品商店,全天二十四小时营业,这在当时是非常少的。我去对面的沪西电影院看电影总会去这家店买包拷扁橄榄、陈皮条或鱼皮花生。有时不吃饭看电影还会买条四角钱的云片糕,一边看电影,一边一片片剥云片糕吃。
隔壁有家长蓬文化用品商店,紧紧挨着上街沿的,那柜台里一排排、一张张的歌曲和明星照片,一分一张,我足足集了一厚叠,是看到哥的皮夹子里夹着一张电影明星王晓棠的照片和一张马玉涛的“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歌曲照片,引发了我的集藏念头而一发不可收拾,那时的明星照全是剧照,白杨、王丹凤、秦怡、祝希娟、谢芳、杨丽坤、于洋、孙道临、赵丹、王心刚、黄宗英我都收藏过。
昔日曹家渡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