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也会有生命危险?虽然不常发生,但也要注意提防
一位哥们儿崴脚了,在家里休息。他跟华子说,现在脚一动就疼,应该怎么办?华子告诉他,可以外用一些消肿止痛的药膏,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制动、静养,不要让受伤的脚踝承重。但静养的时候,要注意让脚经常“动一动”,免得出现生命危险。
哥们儿问华子是不是开玩笑,崴脚怎么可能有生命危险?华子正色道,这事还真不是开玩笑,崴脚之后可能会出现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而造成猝死。
一、“崴脚致命”并不是耸人听闻
崴脚真的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虽然不常发生,但不得不防。华子给哥们儿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一位年轻女记者崴脚后,自己在朋友圈记录病情,描述了“没有止痛”、“胀痛从扭伤的脚踝处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脚尖麻痹感”等症状,在12天后猝然离世,病因就是发生了肺栓塞。
第二个例子,华子认识的一位骨科医生,他在大学实习时,跟随老师帮一位脚踝扭伤30天的患者拆石膏,在拆除石膏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胸痛,最终没有抢救过来,病因也是突发的肺栓塞。
二、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人体血管中的血液,存在血液凝结与血栓分解两种机制,血液凝结可以阻止血液从伤口漏出,而血栓分解可以避免在血管内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通常情况下两种机制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在肢体长期制动的时候,血液凝结机制就会占据上风,出现静脉血栓,尤其容易在下肢发生。
形成的静脉血栓如果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动,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到右心房,然后由右心室泵入到肺动脉中。如果血栓较大,就会堵塞肺动脉,造成肺栓塞,使血液无法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动过速、晕厥等症状,有10%的患者在出现症状的数小时内死亡。
三、“静养”不是完全不动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长期制动是常见的因素。比如说外伤、手术、疾病造成下肢活动受限、长期卧床,都有可能造成静脉血栓的形成。还有长途旅行,长时间乘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由于受狭窄座位的限制,无法移动双脚,也有可能诱发静脉血栓。
所以说,如果有疾病需要静养时,并不是说要保持完全不动。比如说脚踝扭伤,静养的主要目的是不让踝关节承重,但脚趾要定时活动。每隔2~3小时,把脚尖用力勾起后再放松,如此重复做20次,就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或是在办公室久坐时,也要注意预防下肢静脉。每静坐一小时,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就会增加10%,静坐90分钟,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就会减少50%。
所以保持在长时间坐姿的时候,每45分钟最好站起来走动几分钟。如果不方便走动,可以做上面所说的“勾脚趾”的动作,或是做踮起脚尖、拍打小腿、让脚掌内外旋转等动作,也可以促进血液流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