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王家村养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王家村养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王家村养生文化的挖掘

王家行政村有3个自然村,不光有白露山脚村的卢氏文化,杨村理学家杨与立的理学文化,王家自然村有其独特的养生文化。

王家自然村位于风景秀丽的白露山下,以王姓著称,元朝初期,其始迁祖王开自本市双牌村迁入,至今有770余年。王家王氏以医学著称于世,名声藉盛。查阅《兰溪县志》、《兰溪市志》与《双牌王氏宗谱》,自元至今,世代学岐黄之学而成名者达12人。其名人事迹列于后:

王镜潭(1218~1287),名开,字叔启,号镜潭,白露山下王家村人。原住双牌,家贫,好读书,不遇于时。遂肆力于医。游大都(北京),于太师窦汉卿门学岐黄之术20余年,悉传其术。将归,窦嘱咐他:“传吾术以济人,使人愈疾,即君之报我也。”善针砭,施之无不立愈。至元初,为太医院御医。征领扬州教授,以母老辞归。于白露山下镜潭营建住宅,人称镜潭先生。著有《重注标幽赋》等,至今仍为中国中医学经典。

王镜潭的儿子王国瑞(1294~1341),名迪,字子吉,号国瑞,行芳八,太医院吏目。

王镜潭的孙子王廷玉,号云峰,行宇一,入太医院。

王镜潭的曾孙王宗泽,号少峰,行能二,皆入太医院,世传其业。一家四代皆为御医,是窦汉卿的直系门生。

而王之英一系从祖到曾孙5人也为明代名医,实乃罕见。

王之英(1533~1609),又名子英,字育之,号石舟,行承三六,白露山下王家村人。元代名医王开之后。给冠带医官乡饮大宾,建造大厅。大学士余有丁赠种德堂匾。名公巨卿颁赞著医经备览行世。著有《医案》。

王之英的儿子王师文(1561~1644),字德纯,号敬舟,行继十五,官太医院吏目,提学兰台,陈公按浙婺郡医生,八邑擢公第一。著有《医学薪传》行世,诸公赠赞。

王之英的次子王师望(1568~?),字德清,号侍舟,行继十九。吏部考授医官。世以医著。

王之英的孙子王章祖(1601~1648),字叔贞,行宣十二,吏部考授医官。纂有《橘井元珠》。

王之英的曾孙王兆熊(1622~1685),字伟南,号叶飞,行谦八,相传世以医著。

从王镜潭到王兆熊,经过数代,但一家九人均为名医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兰溪市志》可考证的就有9人。可见王家村代代出名医。在元、明两朝是十分辉煌的。直至清代也还有王文松、王遇椿、王南高等名医的出现。可以说王家名医代不乏人。

王文松(1753~1825),字尔茂,号筠亭,行齐三六,太学生,精轩岐之学,名震郡邑。

九龄失怙。又一年析居,因迫于家计,遵母命弃举子业,遂潜心于岐黄之学。未几,名震郡邑,缙绅先生多颂德焉。先祖建堂立祀,以及乡城义举,无不倡首乐捐出囊金弗计也,此诚乐善不倦者矣。然公虽业医,而雅爱读书,深通文理,无俗医熊,得名士风,此又医而儒也。岂止医云乎哉。公生平行事卓卓,其足流传于后世,不胜枚举。

王遇椿(1752~1839),字浩千,号浩崖,行恭四,例赠登仕郎,业绍岐黄,望重乡里。

王南高(1783~1860),字望衡,号鹰峰,行显三百六九。例赠登仕郎,业继岐黄,名齐庐匾。享寿七十有八。县令汤金策赠匾额“济世延龄”四字。

2、王家村养生文化的利用

王家村自元代就有御医王开,懂得岐黄之术,深研养生之道,而且代代相传,代不乏人。

王家村党支部、村委会就是利用御医的养生文化,开设了杭白菊基地、玳玳花基地、枇杷杨梅采摘基地。村里建起了休闲文化广场,文化礼堂,以白露山开发旅游为契机,以养生文化为突破口,建立民宿,并以迎銮驾、猪羊会物质文化遗产为吸引点,唱响古韵风情旅游这支歌。

(0)

相关推荐

  • 传统古村落、岐黄第一村——潮州井里村

    "秉德济世,为而不争,医道即人道,尊德性而道学问,药理亦哲理,致广大而尽精微." --太安堂堂训 浮洋井里村,方圆只有一平方公里大小的地方,在201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广 ...

  • 青岛名医王照中讲耳穴和养生、中医,第二掌骨。

    青岛名医王照中讲耳穴和养生、中医,第二掌骨。

  • 岐黄济世,代代相传——祁门县中医史述略

        祁门历代杏林兴盛,名医辈出.最早的医事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之弟陈叔安,以世乱迁居赤山镇(今祁门县祁山镇),以医济人.据志乘.谱牒记载,从南北朝至民国期间,就有医家1 ...

  • 兰溪甘蔗第一村汇潭村

    兰溪甘蔗第一村汇潭村 汇潭行政村位于兰江西面,由原来的后角.田畈.殿前3个行政村组成.1961年用原地名分田畈.后角.殿前3个大队,1983年实行行政村建制分别建立3个村民委员会.2016年1月3村合 ...

  • 攀西行吟(11)参观岐黄养生大院

    四合院景古韵浓, 阳光照耀花正红. 安宁河水窗前过, 居住在此乐心中. (2017-12-12) 岐黄养生大院位于米易县克郞新区,楼高5 层,且有电梯,是宜居的最佳之地.

  • 兰溪王氏历代人物传略

    兰溪王氏历代人物传略 王镜潭(1218-1287),名开,字元启,白露山下王家村人.原住双牌,家贫,好读书,不遇于时.遂肆力于医.游大都(北京),于太师窦汉卿门学医20余年,悉传其术.将归,窦嘱咐他: ...

  • 王开与其家族的医学传承

    王开与其家族的医学传承: 王家村名人辈出.王开,字叔启(1278--1347年),号镜潭,人称镜潭先生.他自幼好学,聪明过人.曾游学于元窦太史之门,尽受轩歧之术,名声藉甚,部荐为扬州教授,以母老辞不赴 ...

  • 中国御医之乡——历溪古村的风水探源

    如果一个地方出了个御医,这并不奇怪,但如果一个村子出现十几位御医,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 //中国御医之乡--历溪村// // 在我国就有这么一个古村,位置相对偏僻,但在明清两朝,曾走出了十 ...

  • 重阳抒怀(文:兰溪又一村)

    标签: 设计 音乐 制图 分类: 书法绘画 (点图放大) 兰溪又一村

  • 【乡土兰溪】古韵风情旅游地的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古韵风情旅游地的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为了搞好黄店镇的全域旅游,着力推行古韵风情旅游地建设.今年,我镇主要在芝堰村的芝堰村的"驿道文化".上包村的"廉政文化".三泉 ...

  • 【乡土兰溪】上包廉政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上包廉政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1.上包廉政文化的挖掘 上包村包氏为中国古代廉政清官第一人包拯的后裔.先祖尚有包克.包安.包敏一门三进士,皆为官勤政清廉.明时又有十一世公侍郎包德怀以先贤风范自律,秉性耿直. ...

  • 【乡土兰溪】三泉村世德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8 三泉村世德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三泉村世德文化的挖掘 三泉村,在群山环绕的的隐秘山坞之中,村后为山峰峻峭的柱竿山.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东鲁唐氏迁入此处,繁衍传承而成悠久村落,相传村中有泉 ...

  • 【乡土文化】余粮山的“忧乐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十)余粮山的"忧乐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余粮山的"忧乐文化"的挖掘 "忧乐文化"源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乡土文化】刘家村的“帝王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刘家村的"帝王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刘家村的"帝王文化"的挖掘 刘家村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据<刘氏宗谱>记载,刘家刘氏始祖为汉高祖刘邦,是刘邦长 ...

  • 【乡土文化】孙家村的“孙权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孙家村的"孙权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孙家村的"孙权文化的挖掘 黄店镇肥皂行政村孙家自然村是一个仅有32户.125个人口的小村子.但其历史悠久,聚居在孙家至少达1300余 ...

  • 【乡土文化】三峰殿口村的“孝道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三峰殿口村的"孝道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三峰殿口村的"孝道文化"的挖掘 黄店素有孝道古风.据历史记载,黄店镇一带在宋代名为纯孝乡.纯孝乡之名的由来,是因为这一 ...

  • 【乡土文化】桐山后金村的“理学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桐山后金村的"理学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桐山后金村的"理学文化"的挖掘 桐山后金村坐落在三面环山的燕窝型的"凹"处,体现古人"择 ...

  • 【乡土兰溪】王家村推行的现代养生

     王家村推行的现代养生 位于风景秀丽的白露山下的王家村,利用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优势,创设了油菜花.杭白菊.皇菊.玳玳花.紫苏.柴胡.茉莉花.太子参.枇杷.杨梅的休闲养生种植基地.推行以养生休闲文化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