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鹤山琴池 曼妙美女
鹤山琴池 曼妙身姿
漫步在美丽的上包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上包村的绿美。上包村因为鹤山屏图在后,琴池环绕在侧,自然环境优美,被人形象地称为:鹤山琴池、绿美上包。鹤山是上包的太祖山,因为其形神极像仙鹤而得名。鹤山的鹤头在村南、翅膀伸向村北、村落布局都以鹤山为向导。鹤山上最多的就是松树,晚上的鹤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非常具有诗意。上包村内绿化程度非常高,南村口竹林成荫,又有银杏、古樟、茶花一路呼应,池塘边上柳树摇曳,池中碧波荡漾,道路两旁翠色掩映,可谓“绿叶成荫子满枝”,整个村庄因为绿色而美丽。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口池塘就是琴池的“清月听琴”景观,它是利用自然流水营建而成,并在池塘中以小石堰围筑。包含了“伏羲制琴”、“听琴桥”、“琴瑟亭”等景观小品。
鹤山景观:从三峰山顶观看上包村之“鹤山”,确如其形。且苍松高耸,翠荫蔽天,形成了独特的“绿美”景观。
“清月听琴”景观所处上包村廉政文化广场南侧,它是利用自然流水营建荷塘,并在荷塘中以小石堰围筑“荷影清月”。以“伏羲制琴”、“听琴桥”、“琴瑟亭”及松、竹、梅等组合景观小品。《琴论》有包氏之祖伏羲削桐为琴之说。琴为形声字,从“珏”从“今”。“珏”为二玉相碰之声,“今”为直面演奏。后常以琴心表示个人品行高洁。根据《琴论》记载,包氏祖先伏羲非常热爱音律,他将家门口珍贵的梧桐树砍伐下来,制成古琴,于是中国古代有了第一张琴,可见包氏与琴有着深厚的渊源。古人常用琴心表示个人品行高洁,认为古琴弹奏出来的声音具有修身养心的功效,悠扬的琴声又好像一首廉洁的赞歌,非常动听。虽然在上包看不到琴,但是琴弹出的廉洁赞歌却在每一个包氏后裔心中传唱。那么,为了将先祖的优秀精神久久传唱下去,上包村在包氏宗祠广场两侧建造了琴池,我们的琴池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南侧的“清月听琴”和北侧的“曦鹤舞琴”。
“曦鹤舞琴”在上包村廉政文化广场广场北侧,有一小水塘,创作的“闻琴起舞”仙鹤与“清月听琴”景观中的“伏羲制琴”雕塑恰好产生了一动一静的对应效果,共同形成上包村的“琴池”景观。“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文雅、吉祥和长寿的象征。古人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又有与兰城文化有关联的“一琴一鹤”之典故。宋景佑年间著名的清廉之官殿中侍御史赵抃去四川做官时,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并“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与天”,明时兰溪赵抃后裔为纪念这位先祖建成了如今的城南“告天台”。
“曦鹤舞琴”与“清月听琴”中的日、月寓意,也是对包氏先祖包拯“日断阳、夜断阴”神奇传说的喻示。因此,“琴池”的建设,对于丰富上包村廉政文化主题有着独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