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 | 一个二维码让隐形校园数据都在线

当下校园里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需要做出适应性转变,在线是互联网世界的本能,要不要进入一个在线世界,变成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数据的收集,实现从不在线到在线的过程,对于学校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下校园里的许多事物、教师、学生、活动仍是离线的,很多离线的数据都沉淀在那里,大部分事实上已经丢失,且离线的数据很容易造假,比如实验室使用登记本上的实验室使用登记数据,这些数据仍然在纸上,没有录入系统,没有在线,这些离线的数据难以产生价值,无法挖掘和发现这些数据的价值。

然而,校园里的很多管理与决策活动又急需这些数据,传统的、离线的校园管理模式与手段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管理与服务的需要。

当下校园里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需要做出适应性转变,在线是互联网世界的本能,要不要进入一个在线世界,变成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数据的收集,实现从不在线到在线的过程,对于学校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让我们在校园里的学习、工作、生活在线呢?可以借助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身份ID(校园工号、微信号、QQ号等),借助智能手机及其中各传感器、定位功能等主要功能,通过二维码可以实现在线。

所以,常熟理工学院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移动物联解决方案——“码上理工”,根据学校制定的二维码编码标准,为校园里所有对象设计一个二维码,让校园里的所有事物都贴上二维码,校园二维码涵盖的标识对象包含以下内容。人:教师、学生、校友、家长等;物:学校、校区、楼宇、房间、场所、图书、车辆、软件、设备、家具、植物等;教学:学科、专业、课程等信息表示;科研项目:论文、项目等管理信息;管理项目:上课课程、考试、体育锻炼、上班考勤、会议、实训项目、财务等等,如图1所示。

有了这些二维码标示,借助通信手段(校园WiFi、3G/4G)、个人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活动时,只需简单的扫一扫相关对象的二维码,就让所有的校园行为在大数据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样采集和存储的各类活动过程数据,让以前许多的离线数据变成在线数据。

在线世界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着校园里的一些管理与服务痛点、效率洼地,立足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常熟理工学院在资产清查、实验室管理、值班巡检、资产报修、会议签到等活动场景进行实践与探索。

构建互联网+资产清查工作新模式

在传统的校园资产盘点模式下,校园数万师生只能用20-30只专业盘点设备来进行资产清查,虽然人数、资产众多,却受限于这20-30只盘点设备数量的限制,资产清查的效率极差,效果很差。

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升资产清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落实责任,盘清“家底”。常熟理工学院自足自主研发,充分利用二维码和条形码(BARCODE)、定位服务功能(LBS)、校园WIFI、3G/4G、智能手机的各类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借助每位师生的智能手机,通过扫描房间的二维码和资产的条形码,实现全员参与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建设一个人人参与、高效、便捷、开放、安全的校产清查系统。

实施该清查工作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低成本,打印和张贴二维码后,只需使用智能手机,无需任何专用设备;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摆脱受数量很少的资产清查设备限制,从而促进了国有资产的全员化参与管理,据统计,2015年常熟理工学院参与的资产盘点工作的人员达到1000多人,占学校总职工的90%左右,资产盘点率达到98%以上,甚至可以实现各扫门前雪,即责任到人;

效率高,常熟理工学院教职工是1120左右,也就是具备了1120个资产清查设备(未包含协助清查工作的学生数量),传统资产清查设备是20个,因此实现了以1120÷20≥56倍速率提升资产清查工作效率;提高真实性,通过智能手机和盘点软件实现了从盘点责任人、地点(位置)、时间、设备编号、照片等多个维度数据反复校验,确保清查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图2所示。

通过互联网+资产盘点工作模式的改变,彻底改变了高校资产管理中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老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高校资产清查效率低下的管理“洼地”和家底不实的管理“痛点”。

让更多的行为活动都在线

通过资产盘点的实践和成效,常熟理工学院认为校园里更多的活动可以进行探索,这些项目是:晨练签到、体育俱乐部项目签到、校外实习签到、座位预约、设备报修、会议签到、加班值班、巡检管理等,可以让更多的活动、物、人、时间、场所等数据都在线。

对于值班巡检的实践,该项目是伴随着解决本部门(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中实际问题而启动的,信息办承担的业务较多,主要有:校园网络、校园卡、多媒体教室、视频拍摄制作、报告厅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由于工作性质,人员分布在两个校区的多个地点。

最初的加班、值班、巡检工作是让工作人员各自在值班、加班、巡检的场所填写纸质登记簿,每月进行统计,带来的问题是:分布在多个地点的值班、加班、巡检汇总登记汇总很不方便,还要额外耗费不少人力来录入和统计;登记的记录真假难别,比如:事后登记甚至没有值班、加班、巡检也造假登记的情况无法鉴别;加班值班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反馈渠道不通畅,比如在值班时发现一些问题,即使登记在记录簿上,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无法很快掌握情况。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这个过程管理是离线的,没有在线。为解决在线问题,常熟理工学院开发了基于工作流的加班值班登记和审核系统,解决了数据在线的问题,但仍然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就是该活动的真实性,工作人员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了该项活动仍然无法识别。

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尝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又进行改进,自主开发值加班巡检系统,加班、值班或设备巡检人,在执行任务时,只需用个人智能手机扫描执行任务场所的二维码标示,拍照上传照片,并填报工作内容的文字描述,比如检查的设备是否正常、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点击提交后,在巡检系统中就产生一条包含有巡检人工号、姓名、巡检地点、巡检情况、巡检日期、巡检时段、次数、使用网络介质、GPS位置、巡检照片等数据信息。

有了这些在线的巡检、加值班数据信息后,除了能统计每月每人的执行次数和部门值班、巡检的总次数统计外,其他多个维度的统计分析也应运而生,比如可以从巡检地点、巡检情况、巡检时段、巡视问题点等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另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其他人巡检或值班时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等工作。

让“僵尸”设备无处可藏

资产盘点实现了盘清家底,但每个高校数亿资产、数万件设备的使用效率如何,楼宇、场所、房间、设备是否闲置,如何科学合理购置设备和扩建楼宇等问题,由于缺乏在线的数据,学校的管理决策层无法知道这些家底的真实使用情况,特别是一些从未开箱使用或只是个别人在使用的高价值资产设备。

而且也无法得知学生上课考勤情况、参与实验的真实考勤数据信息。没有在线真实数据是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不科学的管理决策又会加大建设资金投入,进而造成更大的国有资产浪费,这些问题才是管理决策中的最大痛点。为解决这些痛点,常熟理工学院尝试建设校产绩效监管系统。

该系统分用户端和管理端两个部分,用户端实现功能是:实验人员(教师、学生)参加实验项目时,只要使用个人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扫描上课课程、实验课程二维码、指定实验室二维码,以及仪器设备条形码,就完成了实验的人员、设备使用、实验课程信息(包括实验过程、人员、仪器等)的登记过程管理数据。

系统管理端的主要功能:通过数据共享中心,管理人员从其他信息系统如教务系统同步或手工导入方式获取实验课程、实验师生等相关基础数据,为实验项目、实验课程、实验人和实验仪器生成二维码,实现对上述信息的添加、编辑、修改和导入等功能;收集智能移动终端采集的数据;将实验课程和实验课程记录供实验人员和管理者查询;对实验登记管理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统计报表。

该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弊端,如实验室使用和实验情况等信息难以查询,手工形式录入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容易出错和工作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不高,无法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等问题。通过二维码与移动终端技术融合的方式使得师生和实验室管理者能实时了解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一些长期闲置不用的“僵尸”资产,提高校产绩效考核管理的精细化,通过这些数据还可以更进一步来判断学校是否该添置设备、扩建楼宇等,提高决策水平,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能。

在线的价值思考

通过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让校园里的一切,包括教师、学生、楼宇、房间、设备、家具、图书、课程、实验课、会议等都在线了,构成了一张移动物联网,而且让校园里一切活动都留下了记录痕迹。这些数据在线后,想造假就变得极其困难,数据的真实性大大提高,且操作成本降低,而成本的降低,使得以前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数据,变成了大家都可以享用的东西,同时利用这些数据完成基本的数据统计分析后,还可以开展更多的多维度交叉、综合的数据分析、统计、挖掘和可视化活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该文章受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2015JSJG105支持

作者:先晓兵 张尔喜 朱峰 蒋玉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