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中医*医案篇》两例高烧急性扁桃体炎一方除

《初中生学中医*医案篇》两例高烧急性扁桃体炎一方除

随心去旅行

阅763转52017-10-15分享收藏

总第243期

《山东青岛昊鸿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公益版  》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速效方

两例少儿高热咽喉痛       一方柴胡桂枝汤加芪

作者:庞爱国

案例一:体温40℃  扁桃体肿大

两天前(2017-3-26),我于无锡市某单位坐诊,该单位院长小儿子,十一周岁,游泳着凉,突发高烧,测体温40℃,“满面红光”,触之滚烫,咽喉肿痛已使嗓音改变,扁桃体肿大,烦躁不安,哭哭欲睡。察舌示绛红黄苔,脉洪数

此当为外感高热伴发扁桃体肿大,急则治其标,法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即抒方如下:半枝莲30克,生甘草15克,杭白芍15克,青蒿6克,薄荷3克,连翘6克,2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青蒿:退虚热,截疟,解暑。)

嘱其即刻按方抓药取来煎服,先喝一碗。我见高热40℃,恐伤其脏器,故于服药后急取小针刺一侧耳尖,挤出紫血数十滴,然后命其回家食白粥自养。大约一小时后,院长来信,诉患儿面烘热和躁烦现象已明显改善,测体温已退至37.9℃!药中病所,疗效待观。

当晚九时许,患儿体温有所回升,测示38.6℃。嘱取内服药汤少许,以软布沾取擦拭双足心各半小时,并将余下药汤尽服之。

至夜半体温仍偏高,其自取另一侧耳尖刺络出血少许,凌晨三点,体温降至正常。

至次日下午三时许,患儿体温复燃,测示38.2℃,仍有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且出现鼻衄现象

去信追问病史,家长诉患儿过去发烧亦有鼻血流出,平素易患扁桃腺肿大,每次均要挂水几日方能消退。

余深思之:热退复燃,无咳嗽咳痰,此邪毒未入于肺,必是抟聚于咽喉而不散,咽喉乃肝经所循行部位,发烧有少阳病变,此时用柴胡汤应合拍。

未及遣方,先向余所敬重之周忠海医师请教,周师曰“柴胡桂枝汤加生芪两半”,于是我以小柴胡汤加桂枝、生芪治之。

第二处方: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黄芩15克,潞党参25克,桂枝20克,生黄芪60克,生姜丝60克,2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当晚服下,患儿安然入睡。次日晨起,体温36.6℃!

患儿自我感觉较好,咽喉痛改善,但仍有鼻衄,嘱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40*10^9/L,中性粒细胞78.7%,血常规提示患儿仍有炎症感染,西医诊示诉无大碍。既无大碍,便静观其变。至下午五时许,体温仍控制在36.8℃,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白细胞11.36*10^9/L,中性粒细胞70.1%,且患儿自我感觉良好,咽喉疼痛症状进一步改善,疗效稳定。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药,尽剂而愈。

余按:

其一,此患儿发病时体温高达40℃,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症情确是危重,医者果断于耳尖刺血,折其热势,体温得到控制,此处当值得借鉴。

其二,当其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之时,以半枝莲重剂合芍药甘草汤急用之,取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作用,从结果看疗效确实,此处用之应无甚过错。半枝莲治疗咽喉痛系某日一病家向余所言,吾信之,其后试用之,果然,因此感慨,病人亦是吾师,学无止境!

第三,柴胡汤善治高热,前人早有明述,今接受周师建议以之加桂枝和重剂黄芪,扶正抗邪之力度明显增强,不仅退烧迅速,且亦无复燃,邪毒终被克服,此柴胡桂枝汤能抗邪毒感染之又一明证也。”

附照片 :

案例二:热峰40℃   扁桃体Ⅱ°肿大

患儿李某,男,五岁,发热2天后入院治疗(2017年5月1号入院),热峰40℃,入院前口服“头孢替安、热毒宁”抗感染治疗1天,无效。

既往有“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史。

入院时查体示: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双侧见白色点状脓性分泌物。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均偏高,血红蛋白偏低。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疗。入院第二天,体温仍反复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

下午一点左右,始服中药柴胡桂枝汤加生黄芪,处方如下: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黄芩15克,潞党参25克,桂枝20克,生黄芪60克,生姜丝60克(因其未取得生姜,故用干姜15克替代)。

药煮好后要求患儿分六次服用,下午一时许服药六分之一,以后每隔两小时服药六分之一。下午五时许测体温:37.2℃;次日晨起,体温36.6℃,体温从此正常,遵医嘱又留院观察几日便康复出院,出院后继续中药调理数日,患儿至今一切正常。

据患儿父亲诉说,患儿服药第二个六分之一后,小便便开始明显增多,且伴有汗出,饮水多,随即测体温开始下降,至午夜时分,体温已基本降至正常,从此未再起热,舌象腻苔亦于次日转好。

体温降至正常后,患儿仍依原方续服两日,饮水、汗和小便如常,不再似先前“多饮、多尿、多汗”,此处值得深入思考。先贤曰:“有故无损,亦无殒也”。

庞爱国中医师总结:

两例高热患者,处方完全相同,竟未有加减,却均获良效,可谓药到病除!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症见高热、咽喉肿痛,是否能用中医药治疗且快速见效呢?若是半年以前,我必将此类疾病交与西医治疗,或门诊或住院任由他们决策,因为在我看来,类似这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西医的特效优势所在,其疗效是稳定的、可靠的,而中草药就显得有些落后了。

但是经过几次特殊的治病经历后,我改变了那些看法,我以为重症上呼吸道感染完全可以中药治疗,且见效更快,疗效更好,对人体的整体改善更大,远期疗效更可靠!

周忠海有关以上医案的注释

这两则医案对临床治疗高烧和急性扁桃体炎有很大的价值,故而详细剖析。

案例一:体温40℃  扁桃体肿大

辨证思路:

该单位院长小儿子,十一周岁----小儿患病若非先天元阳不足者,身体多为“稚阳之体”呈阳旺升发之态,一受外感,正邪交争,极易化热。

游泳着凉-----有外感史,初得为寒邪。

突发高烧,测体温40℃满面红光”,触之滚烫-----寒邪外袭郁表,正气抗邪化热。

咽喉肿痛已使嗓音改变,扁桃体肿大----少阳经循行咽喉,故而化热之邪,不仅仅是寒郁太阳体表,并已入半表半里之少阳。

烦躁不安-----热扰心神。

哭哭欲睡-----邪已伤正,气虚之象。

察舌示绛红黄苔---为热证的舌苔,但整个舌体湿润,此热证夹有外寒与水饮不化。

脉洪数---为热证的舌苔。

患儿服苦寒药,点刺放血后又体温复燃-----苦寒之药,单能去热,但不能散寒解郁,需加升阳散寒,解郁清热之药,如柴胡桂枝生姜。

结合患儿过去发烧亦有鼻血流出,平素易患扁桃腺肿大-----有气虚之象,所以平素才易患扁桃腺肿大,需加生黄芪。

余深思之:热退复燃,无咳嗽咳痰,此邪毒未入于肺,必是抟聚于咽喉而不散,咽喉乃肝经所循行部位,发烧有少阳病变,此时用柴胡汤应合拍----分析有理,一语中的。

未及遣方,先向余所敬重之周忠海医师请教------不耻下问,真诚负责。

周师曰“柴胡桂枝汤加生芪两半”-----清少阳热的同时加桂枝汤以散太阳寒郁之表热,同时加生黄芪以扶正气。

综合辩证:

少阳实热为主,兼有太阳寒郁之热,同时气虚不能抗邪,防止苦寒伤脾胃。

治则:清少阳之实热,散太阳之寒郁热,兼补气益脾胃。

案例二:热峰40℃   扁桃体Ⅱ°肿大

辨证思路:

患儿李某,男,五岁,发热2天后入院治疗(2017年5月1号入院),热峰40℃----小儿患病若非先天元阳不足者,身体多为“稚阳之体”呈阳旺升发之态,一受外感,正邪交争,极易化热。

入院前口服“头孢替安、热毒宁”抗感染治疗1天,无效----西医在退烧方面未必有中医快哟。

既往有“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史----气虚则易过敏。

入院时查体示:咽部充血----热入咽则充血。

扁桃体Ⅱ°肿大----热入扁桃体或寒,风,血等邪郁在扁桃体则肿,如果阳气不足,难以充养,也会虚肿而大。

双侧见白色点状脓性分泌物------有寒郁水饮不化之象。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均偏高,血红蛋白偏低------人体抗邪的应急反应,从中医角度是正邪交争阶段,需扶正祛邪。

下午一点左右,始服中药柴胡桂枝汤加生黄芪,处方如下: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黄芩15克,潞党参25克,桂枝20克,生黄芪60克,生姜丝60克(因其未取得生姜,故用干姜15克替代)。

药煮好后要求患儿分六次服用,下午一时许服药六分之一,以后每隔两小时服药六分之一。------此服药方法非常妙,一避免药量过大,患者和家属惊惧,而药力均匀,要以达到24小时不间断,持续退热。

下午五时许测体温:37.2℃;次日晨起,体温36.6℃,体温从此正常---效果立竿见影,体实邪急,只要方药相符,邪来得快,去得也快也。

据患儿父亲诉说,患儿服药第二个六分之一后,小便便开始明显增多,且伴有汗出,饮水多,随即测体温开始下降,至午夜时分,体温已基本降至正常----热邪随汗,尿,上下而出,邪有出路矣。

从此未再起热,舌象腻苔亦于次日转好---水饮也得宣化利导。

体温降至正常后,患儿仍依原方续服两日,饮水、汗和小便如常,不再似先前“多饮、多尿、多汗”,此处值得深入思考。先贤曰:“有故无损,亦无殒也”-----当有外邪或人体机能出现反常时,对证的方药是调动人体的机能来祛病,故而,高热时“多饮、多尿、多汗”;病邪去则人体机能自然恢复也,故而饮水、汗和小便如常。

疑问解答

问:明明是高热,咽喉肿痛,为何还要用辛温的桂枝,生姜和苦温的姜半夏?这都是温热药,难道不怕助热吗?

答:外感受风,遇寒后的高热患者,只要全身或局部没有出现很燥,没有出现很干的感觉,都往往会有“寒包火,饮裹热”的现象。如果再单用苦寒清热的中药,往往会产生“冰滞”现象即赵绍琴老师所说的“寒凝”,患者的高热会缠绵难退或退而又升。这时,须在清热中加些辛温以散寒的中药和苦温化痰饮的中药,不但不会助热,反而“寒郁一解,其火易散,水饮一化,其热便消”,帮助清热药更好的发挥退热消肿的效果。

问:请详细说一下“寒包火,饮裹热”的高热辨证要点?

答:““寒包火,饮裹热”的高热辨证点:

1患者的身体气力少,比较弱。

2受风或伤寒后,高热的同时具有怕冷,怕风。

3舌虽红但多为鲜红或紫红,很少会出现绛紫或酱紫色,黑紫更为少见,而且舌体必不干,舌苔多为白苔或厚白苔,即使是有黄苔,黄苔的底苔是白色的,而且整个口腔是湿润的。

4如果局部有红肿,如咽喉,扁桃体,眼睛,口腔虽然红肿,但其也多是鲜红有湿润之象或有白色粘膜。

5患者虽然发热但不愿意多饮水或者愿意喝热水,不喜欢吃西瓜。

6大便多不干燥,尿量与平时基本相差无几。

以上多为“寒包火,饮裹热”的辨证要点,占的越多“寒包火,饮裹热”的程度越严重。

问:请详细说一下“燥热”的高热辨证要点?

答:“燥热“的高热患者辨证要点:

1相对来说身体比较健壮,气力强,犹如运动员,能够胜任长期的重体力工作。

2患者受风或伤寒后,身体能够往往快速化热,而且不怕冷,怕风,全身或局部除了高热以外,患者还感觉热的同时,还有又干又燥的感觉。

3“燥热”的高热,舌多为深红或绛紫或酱紫色黑紫,而且舌体又干又燥,舌苔整体为黄苔甚至无苔,整个口腔很少有水湿气是又干又燥。

4如果局部有红肿,如咽喉,扁桃体,眼睛,口腔的红肿,其少有湿润之象和少有白色粘膜。

5患者发热的同时,非常愿意多饮冷水,而且越热越喜欢喝,而且饮水量非常大,特别喜欢吃西瓜。

6大便多干燥,尿量比平时要少得多。

以上多为“燥热”的高热,占的越多,可能性越大。“燥热“患者万不可加辛温药,否则,辛以升发,温以助热,火借风势,热邪极易入心或入营血,导致昏聩或热闭营血,出现危证。也不可以用苦温的化痰消饮之药,否则更加灼伤阴液,加重病情,只可以用大寒和甘凉滋润之品。

问:能不能谈一谈柴胡桂枝汤的对哪些病有突出的疗效?

答:柴胡桂枝汤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以下两大类疾病,要引起重视。

1:病毒感染性发热

 柴胡桂枝汤有良好的解热、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有良好的效果,并对感染引起的惊厥有效。据报道有人以本方加生石膏、川芎和苍术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112例,每日1剂,重者可1日2剂,一般服药5剂有效,总有效率为87.5%。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失去平衡所致,多见头痛头昏,焦虑烦躁,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心悸气短,胃纳减退,脘腹痞满,甚至皮肤过敏、阳痿、遗精等。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对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和消除神经衰弱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有人以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神经衰弱60例,每日1剂,14天1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获效。

附:周忠海临床经验

速效退烧方-----柴胡桂枝加生石膏汤

周忠海在临床中经常碰到发烧的患者,无论感冒,扁桃体发炎,还是肠胃性感冒,甚至用过癌症的发热,皆用“柴胡桂枝加生石膏汤”来退热,往往一两次即可见效

周忠海总结“柴胡桂枝加生石膏汤”的经验与特点如下:

1适用广泛:无论西医判断是何病,无论中医的外感和内伤,只要全身或者局部发热,皆有效!

2见效迅速:往往一两副即可见效。

3用安全:除了孕妇,即使不对症,小孩老人服用一两副也不会有什么危害。

4配方精炒:方中之药寒凉温热并用,升宣沉降合法,扶正祛邪共施,健脾温胃清胆疏肝,清热不寒胃,祛邪不伤正的特点。

特将“柴胡桂枝加生石膏汤”公布如下:

柴胡24--40克   黄芩15--30克  姜半夏25克   桂枝30克   炒白芍30克  党参30克生姜丝50克   炙甘草15克   生甘草15克   大枣12枚去核   生石膏80---180克,水煮服用,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6次,发热是可以加服1---3次,连服两副。

加减法则:

1若是风寒感冒,全身怕冷无汗者,可以加麻黄10----20克。

2若是平时气虚者,可加生黄芪50---100克。

3若是平时手脚怕冷者,可加蒸附子10---30克,有毒需先煮1.5小时。

4若是服用两副后,一点不见效,就不需要再服用了,可能病情或身体特殊,需深究病因。

医案7:

感冒伴有咳嗽胃胀一副见效的小药方

再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此患者是网上求诊的患者,微信原文如下:

中医爱好者:

你好,我这两天正感冒了,开始胸闷有痰白粘不易咳出、有点怕冷无汗,前天早晚有点受凉

昨天看了中医刚吃了一贴,昨夜胃胀拉很多疪(屁),今早拉了两次大便,开始头重、关节酸痛身软、胸口满闷,该怎么诊断用药?附方如下(前医所开的中药方。)

(为了便于分析,前医原方摘录如下:

荆芥50克防风50克桔梗25克百部50克僵蚕50克半夏50克茯苓50克陈皮25葶苈子50克桑白皮100克玄参75连翘75芦根75甘草25)

中医爱好者:好像玄参不适合我,偏寒性,胃肠不适了。

我:桂枝汤+杏仁厚朴即可以。(一听就非实热证,就放胆用桂枝汤+杏仁厚朴。)

中医爱好者:昨晚我服了含桂枝汤的成药和胃肠感冒的药二次,睡了一夜出了汗,早起稍觉轻松,周身倦软,关节还有酸痛,没有鼻塞没有流涕,胃腕(脘)弊满。

我:缺杏仁厚朴。

我:体温多少?

中医爱好者:37.4。早起时37.2

我:桂枝汤+杏仁厚朴即可以。

我:去药房自己配

我:效果好

我:也可加点姜半夏

第二天:

中医爱好者:

周医生你好:桂枝汤加杏仁厚朴昨晚服一剂,今晨感觉甚好,表己解,体温36、5,全身舒坦,胃肠也舒服了,灵。现有点咳嗽、遇到气味会呛咳、肺气虚、声弱无力,胸口有点塞堵,咯痰不爽。要继续前方药吗?还是另行外方?请示下。

我:减量继续服用。

中医爱好者:好的,谢谢!

附注:微信记录

医案总结

此医案虽简短,但可挖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桂枝加杏仁厚朴汤是一首在外感低热咳喘和内科肠胃虚寒证中,用途十分广泛的方子,故而容我一一剖析。

辨证思路:

我这两天正感冒了-----有外感史,为外感辨证做好铺垫。

开始胸闷---胸中阳气不足,不能充养胸廓或为痰饮,瘀血,气滞所阻。

有痰白粘不易咳出-----津液遇寒不化则成白痰而粘不易咳出。

有点怕冷无汗-----太阳伤寒表证还在。

前天早晚有点受凉----进一步印证太阳伤寒表证。

昨天看了中医刚吃了一贴,昨夜胃胀拉很多疪,今早拉了两次大便------前医所用之方虽有荆芥50克防风50克辛温解表之药而且药量也大,但远远被玄参75连翘75芦根75的寒凉药药力所盖,故而整个方子偏寒凉沉降的,自然服药后两次大便。

开始头重、胸口满闷、关节酸痛身软、------患者所患为太阳伤寒之邪,再服整个方子偏寒凉沉降的药攻伐体内阳气,很容易引邪入内,同时也损伤阳气输布于头,胸和全身,故而开始头重、胸口满闷、关节酸痛身软。

昨晚我服了含桂枝汤的成药和胃肠感冒的药二次,睡了一夜出了汗,早起稍觉轻松----证明太阳有表证是对的,同是证明桂枝汤是有效的。

周身倦软,关节还有酸痛-----病还未痊愈和正气有损。没有鼻塞没有流涕----太阳表证不全部出现,但不代表没有表证。胃脘弊满-----胃气虚而不降。

综合辨证:

初为太阳寒邪在表,肺气不宣化水饮而成痰,又服寒凉药,攻伐人体阳气,导致阳气不足,不能输布于头,胸和全身,服寒凉药后太阴有伤。配方必须以辛温为主,万不可再用寒凉药。

治则:散寒解表   温阳化痰    养胃降气

方药:桂枝加杏仁厚朴汤

方义:

桂枝汤“一方双用”外解太阳表邪,内可温阳益脾胃,略加厚朴杏仁化痰降气止咳。

疑问解答

问:患者有自行服用桂枝汤成药,为何效果不是很理想?

答:一,是仅仅用桂枝汤算是大体上对了,但还缺杏仁厚朴两味药。

二,成药与汤药的效果经会差一些。

三,没有盖被取汗,所以效果也会打折。

问:为何医案中没有具体药味的克数?

答:因为患者是一名懂中医的爱好者,故而,患者询问时,我只告诉你他方名,他自己就回去配药了,所以医案中没有具体药的克数。药的克数按常规量即可,药量不会太大了。

问:能不能给个大概配方药量?

答:可以! 桂枝15g,炙甘草12g,生姜丝25g,炒白芍15g,大枣12枚(擘开或去核),厚朴10g,炒杏仁12克。

上药加水700ml,微火煮取300ml,去滓,温服100ml。覆被取微似汗。1天服2—3次。

问:你既然说此患者是太阳伤寒证,而且患者身上是“有点怕冷无汗,为何不用麻黄汤?反而用治疗太阳中风的“有汗”才用的桂枝汤?

答:因为患者有“昨天看了中医刚吃了一贴,昨夜胃胀拉很多屁,今早拉了两次大便,开始头重、关节酸痛身软、胸口满闷“和”周身倦软,关节还有酸痛“的虚弱状态,所以不可以服用容易耗损人体正气的麻黄汤。所以,我选择了对人体外可祛太阳中风,内可补阳益脾胃的桂枝汤,然后根据咳嗽有痰和胃脘弊满增加了杏仁和厚朴。

问:如果我用麻黄汤加上大量的生黄芪和附子配上姜枣,略加枳实,让麻黄汤的辛温解表止咳占四成,生黄芪补气,附子温阳,姜枣益脾胃,是不是即可解表又不伤正气?

答:善哉!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的,只要整个方剂是辛温解表,温阳益气,健胃降气的当可取效的。但要注意体弱之人或心慌气虚症状时,不可单用或重用麻黄汤,否则服用后容易耗损人体正气。

问:前医所用之方药量那么大,为何反而无效?

答:前医之方虽有辛温之药,奈何整体组成的方性是寒凉的,犯了“寒病用寒药“之戒,药量越大越误事。

问:何为药性?何为方性?

答:单独的一味中药本身的性味作用为药性,整个方剂的所有中药药性化合后的整个方剂的性味作用为方性。

如:一味少量的寒凉药放在大堆的温热药里,整个药方的方性就是热的。一味升发的中药放在大堆的沉降药里,整个药方的方性就是沉降的。

问:能不能详细谈谈桂枝加杏仁厚朴汤的每味药性,与整个组方后的方性?

答: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还归胃,肝,肾,督脉)。【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辛甘的功能各占五成,药性是升中有降,散而能补。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胃寒反酸者需炒用或配生姜,否则胃酸加重,药性为沉降。

甘草【性味归经】甘,性平,入心、脾、肺、胃四经(还入肝,大肠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偏补,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此外,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生用药性偏沉降,炙用药性偏升发。

生姜【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也归肝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药性是升发的为主,但因为药性能散寒化饮,故而可以间接的沉降肠胃中之水饮及引起的逆气上冲。

大枣【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也归肺,肝,大肠)。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药性为缓升。

炒苦杏仁【性味归经】苦(还有辛味同苦味比,占三四成),微温;有小毒,需炒和去皮尖,方可减少毒性。宣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适宜于风邪、肠燥等实证之患。凡阴亏、郁火者,则不宜单味药长期内服。如肺结核、支气管炎、慢性肠炎、干咳无痰等症禁忌单味药久服。药性为六七分沉降中,有三四分升散。

厚朴【性味归经】苦;辛;性温;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也归肝经,肺经)。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苦味的药性为六七分,发挥沉降下气宽胸作用,辛味的药性有三四分,发挥升散理气作用。 

综合以上各个药性加上克数所得整个药方的方性是:桂枝加杏仁厚朴汤的【性味归经】是辛苦甘,温。整个方的性,若按十成算,十成全是温的,毫无寒凉性,方味按十成算的话,辛占四成,甘占三,苦占三成。整个的方性是温热补阳的,配以辛味外而祛寒,内可理气,甘可补益,苦可降逆,故而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喘及胃胀不降的病症,同时具有温阳的补益作用。

问:前医之方有半夏,百部,桔梗化痰止咳之药,为何用药咳嗽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别的病症?

答:此病造成咳嗽的根本原因是外有太阳寒邪,肺气不宣,内又阳气不足才产生的痰饮不化,用药配方的重点在于,祛邪宣肺补阳,这样少用甚至不用化痰的药,痰也可以化,否则,单用化痰药很难取效的。何也?本末倒置也!

问:观你的医案,大多数是药味多,药量大,为何此医案反而少了?

答:哈哈!论体:此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尚可,论邪:是太阳伤寒轻证之肺气不宣,故而组方本会配伍略为祛寒邪,益阳气,降逆气,即可祛病,不需大量,不需多药。

而我药味多,药量大的医案,若非久病体虚之体,就是多年顽固病或病症庞杂的复杂证,与此医案的体,病,证三方面的程度是大大不同的。

正是:

桂枝杏仁厚朴汤  祛风温阳健脾胃

低热怕冷咳喘闷  排除实热放胆用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医案6:

八天点滴与五味中药的效果对比

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我在山东菏泽永安医院坐诊时,一来复诊的中年妇女高兴的说:“你的小药方效果非常好,比打点滴快多了!你看还需不需要接着吃了?”

病历记录:窦某,男,7岁,咳嗽,早晨起来恶心呕吐,吐清水,低热37---8度,晚上出汗,打点滴七八天了,也没好,而且,平时经常爱感冒

辨证思路:

窦某,男,7岁-----年幼脾胃多弱,

咳嗽----肺有外邪或浊气不降甚至五脏六腑皆可令咳,但以上两种为多见.

早晨起来恶心呕吐----胃气不降

吐清水-----脾胃虚寒有水饮

低热37---8度,晚上出汗-----内为气虚,外为表虚,打点滴七八天了,也没好,而且,平时经常爱感冒------久病多虚。

综合辨证:内为脾胃虚弱致胃气不降,外为卫弱伤风致肺气上逆而咳.

治则:健脾养胃  祛风固卫   化痰降气

方药:桂枝加杏仁厚朴汤

桂枝30克   炒白芍30克  炙甘草20克  杏仁15克  厚朴15克   生姜丝50克  大枣12枚去核,一天一副,共两副,一天喝两次,必须有一次喝完药后,静卧2小时并盖被取微汗,但不可出大汗,当天的另外一次服用时,可以不发汗。

药效:两副药喝完,所有的症状全部消失,比点滴快多了,而且两副药才9元,效果又好,药还不贵,患者后悔当初没有早找我看。

患者问:“还要不要再吃了“?

我说:“感冒时,这个药方可以一天一副,并发微汗,不感冒时,把这个药方打成粗粉,取一小把,煮个10几分钟,上下午各喝一碗,内则健脾胃,助消化,外则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当然也可以加些生黄芪党参。)

患者按我所说,到药房抓了三副药并打成粗粉,高兴而去。

正是:

咳嗽恶心吐清水

低热怕风爱出汗

点滴八天几百元

经方九元两副愈

注:少儿只要不是有天生严重遗传疾病,所得病多是内而脾胃虚弱,外则感冒卫弱,经方桂枝汤一方二病,正适合此类病。感冒发低热怕冷时可以用汤药发微汗,不感冒时平时煮来常服,提升免疫力,只要是虚寒之体,十分有益少儿,可以大力推广。

附原方:

疑问解答

问:此患者可否加生黄芪党参?

答:有外感风邪正咳嗽时,以祛风解表,敛汗退热,止咳降气为主,尽量少加生黄芪党参,防止甘补助邪。热退汗止咳停后,以扶正固本为主就可以加生黄芪党参了。

问:此患者可否加制附子?

答:可以!制附子外可补阳固表,内可温胃化饮。

问:那你为什么没有加制附子呀?

答:一个疾病的治疗,可以用不同的方,可以用不同的药,不必方方皆用,药药皆有。

问:桂枝加杏仁厚朴汤是治疗太阳经肺病之咳喘还是治疗太阴经胃病咳喘?

答:无论是风寒侵袭太阳经或肺脏,导致的体表不宣,肺气不降之咳喘,还是太阴经之脾胃虚寒导致胃饮不降,逆而上冲的咳喘都可以用桂枝加杏仁厚朴汤。只要抓住是虚寒的病机即可。

问:桂枝汤是治疗太阳经病症之伤风的,为何还治疗脾胃虚弱?

答:桂枝是治疗太阳经之伤风,但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太阳经之伤风,也治疗太阴经之虚寒证。《伤寒论》中的很多方剂都是一方多经的,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即入少阴经也入太阳经,葛根汤即入太阳膀胱经也入太阴经,四逆汤即入少阴经,也入太阴经的。所以,《伤寒论》中某汤在某经出现时,不代表仅仅局限于某经,大多数还能够治疗别的经的病症,希望广大中医工作者,在悟透每一首方义,每一个病机后,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拓展方剂的应用。

问:桂枝汤应用这么广有没有禁忌证?

答:有啊!桂枝汤的禁忌证虽然在临床中相对于适应证来说要少得多,但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去排除。比如,昨天医案中的,阳明气热证和阳明腑实证以及温热病的热入气,营,血时的病症,皆不可单用或重用桂枝汤。

问:能不能简要说一下不可单用或重用桂枝汤的辨别要点?

答:体实,高热,舌红或黑或紫或干苔黄,大便干结不通,下腹胀而拒按者等里实热证者皆不可单用或重用桂枝汤。

医案5: 大承气汤与白虎汤合方治危症

佛门遇危病 行医在庐山

2003年夏末,我在求得“心中心密法”后,刚刚修完百座,就接到道海师父,邀请我到庐山东林寺为出家师父治病的电话。于是,便义不容辞,欣然前往。

到了东林寺以后,每天专门为出家师父诊治。疾病无非是一些常见病,如:风湿腰腿疼,胃病_--------之类,开方少则三五副,多则十几副,皆能取效,无足为奇。几天过后,心中便觉得,兴趣索然。大概第五六天时吧,忽然来了一位体形略瘦,面色暗红,但个子很高,一米八九样子的出家师父。

事后,方知他是当时东林寺的知客师父。

知客师父说:“你第一天来了,我就知道,但是我怕你治不了我的病,所以,我就一直没来。这两天,听你治过病的师父,说你治病效果挺好,我才来找你的。”

我很惊奇地问:“那你得的什么病?”

他说:“你看!”然后,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我一看吓了一大跳,整个舌头又黑又紫,上面一点舌苔也没有

我心一惊,此人为何得此凶症,此乃“阴竭”?

他却面无恐惧地说:“如何?能治不?”然后又说:“前天,我去了九江医院,医生看我伸出的舌头,很惊讶,当时医生说:“你等等,我查查书,然后去了二楼--------”,我没等医生下来,我就走了。知客师的意思:我的病不好治,你能行不?

我于是便详细问:“你还有别的什么症状?”

他说:“我觉得全身如同着了火一样,从内到外,又燥又热,一个星期没有大便了,平时身体很好,而且力气很大”

我又问:“从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他说:“一个星期以前,当时天气很热,自己在房间里”打坐”(佛门的一种修心养性的方式。),门窗开着,身上出了汗后,感觉风吹进了体内,打完坐后,身体就很不舒服。第二天,就开始出现全身发热,舌头也燥热,也不大便的现象,这几天一直就没有吃饭。”

我一听,明白了,这是“汗后当风,入里化热”,赶紧按《伤寒论》的清热法与急下存阴法,将白虎汤与大承气汤合并使用,同时又外用开塞露配合,当天傍晚,大便即通,全身热势顿减。第二天,暗黑舌就变深红,舌苔渐生,可以饮食,身体燥热几乎没有了。第三天,舌头与舌苔,身热症状,便完全消除

在感叹医圣-----张仲景的“经方”效果非常的同时,也庆幸患者治疗及时,否则,后果必是“阴竭”而亡。

辨证要点:

平时身体很好,而且力气很大,患病后还未出现气虚阳脱之象----故而不是虚证,起码说当时阶段还不是虚证。

我觉得全身如同着了火一样,从内到外,又燥又热,----热邪,而且程度比较严重。

整个舌头又黑又紫-----热来自于阳明里证,而且程度比较严重。同时用排除可以确定不是来自太阳和少阳证,因为太阳要有“恶寒或怕风,脉浮“等伴随证而且舌苔多是白的,同理,少阳证应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而且舌苔是白的或黄苔等。

一点舌苔也没有------正常的舌苔的是因为体内阳气上布津液而形成。此时舌苔没有,患者体力尚可,证明不是阳气不足所致,而是津液不足所致,而之所以津液不足一是因为全身津液被热邪所耗而不足,二是津液上布时被充斥全身的热邪所阻不能上达所致。

一个星期没有大便了----热邪入肠而耗液则大便干,故而不通,同时证明是阳明腑实证。

门窗开着,身上出了汗后,感觉风吹进了体内,打完坐后,身体就很不舒服----病因为汗出毛窍开,而风邪入。

第二天,就开始出现全身发热,舌头也燥热,也不大便的现象---风邪入里化热的时间迅速。

这几天一直就没有吃饭----热邪扰胃同时肠有宿便而不去也影响进食,也属于“下不通,上不开”的阳明腑实证。

综合分析:风邪入里化实热,大便不通火上油。

治则:清热泻火通便为主,滋阴下气和胃为佐。

组方思路:白虎汤清热泻火滋阴,大承气汤通便泻火下气。

药方补遗:(因为当时的处方没有留记录,为了给读者分析有个更清晰的理解,只能根据记忆,虽然具体克数会有出入,但大体配方思路是不会错的。)

生石膏120-------180dq 生大黄30克----50克 芒硝后下50克   生地30—50克(?)知母 炙甘草  枳实 厚朴以上四药大概是20---30克之间吧。水煮空腹服用,一天分三到四次服完。

配方方义:

生石膏清热泻火养阴,生大黄清热泻火通便,共为君药,芒硝软坚通便为助,生地知母滋阴清热为辅,枳实厚朴理气下气为使,炙甘草益气清热解毒为和。整个方子是清热泻为通便为主,滋阴理气为助,对体实高热伴有便秘的患者具有大便一通,热热顿减之效。

以上两方应用拓展:

“白虎汤”辨证要点:只要平时体实,患病后精神气力尚可,出现以下病症皆可以用“白虎汤”。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大承气汤”辨证要点:只要平时体实,患病后精神气力尚可,出现以下病症皆可以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挤压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特注:如果平时体实,忽然饮白酒过多,头部出现暴痛,舌头呈现黑紫色,此为酒之热毒入血,可以服以上两方。

此医案的患病特点是:

1体实邪盛,病症凶险:本医案的出家师父,身体一向健康而且平时力气很大,所以虽然病证凶险,抓到病机,一旦去祛除实邪,身体立即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不快速祛除实热,再强壮的身体也会被“耗伤阴液,阴竭阳脱”,快则再有三五天,慢则十天半月而亡。

2毫无表证,风邪入里完全化热:此病虽受风邪,患病之后也却毫无太阳中风之证,风邪入里完全化热,立显白虎汤之阳明气热证,拖延日久又合并阳明腑实证。所以,此类治则就是清热泻火通便为主,从临床中反馈,大便一泻,其热有顿消的特点,所以,大便通畅与否,在此医案中属于见效的分界点。

要点提示:

1单纯的阳明实热证,身体往往很壮实,身体处于阳盛的状态,在我20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单纯的阳明实热证,相对于其余五经是最少的。还有很多阳明腑实证和阳明气实证和体虚混在一起的,此时就需加扶正之药方可。

2在使用阳明实热证的方剂要注意正气的盛衰,体力的虚实,要时时顾护正气,如本医案中的出家师父拖延过久或原本阳气虚阴液不足的患者,恐怕补阳益气,生津止渴之方药都要并用。

3西医开塞露的辅助效果很好,有助排便,做为一个中医生不要抱有成见,有益患者的治疗方法,都不要排斥。

疑问解答

问:为何方中生地打了个问号?

答:因为我不记得当初有没有生地。

问:本医案的患者一点舌苔也没有,证明患者体内津液不足,为何滋阴的药那么少,量也不多?

答:一点舌苔也没有原因:一是因为全身津液被热邪所耗而不足,但津液自生的功能还没有葬失,;二是津液上布时被充斥全身的热邪所阻不能上达所致。所以,当务之急是清热泻火通便,只要热邪祛除了,津液立即恢复。

问:患者的配方中是不是不能加芪参附之类的扶正温热药?

答:高热正盛,大便不通,患者还没有出现气力减少,精神疲惫的现象,是不用加扶正温热药的。这样做一是防止温热药被热邪所化,助热生火,二是邪实正盛时,邪去正则安。当然如果患者出现“壮热食气”的正衰的现象,就要增加芪参附之类的扶正温热药了,但要掌握好清热药与扶正的温热的比例,达到“扶正不助邪”方可。

何为“阴竭”证?

答:阳亢实热或阳明腑实之病症,耗伤阴液,阴竭而亡,就叫“阴竭”证。治则是清热泻火或急下存阴。

医案4:肺炎住院十几天,经方两副痊愈的经方注释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上午,朋友周某告诉我:“我们村上的孙某,年前得病住院十几天没好,你两副药就给治好出院了,患者很是称赞你。“

我于是找了半天,才从年前的一些便签方子里找出来.病症记录如下:孙某,女,71岁,肺炎,胸闷,口苦,舌苔白,脉数,一见冷气就憋闷。

当时辨证:少阳证和桂枝汤合证

于是开了柴胡桂枝汤加枳实,厚朴。

方药如下:

柴胡20克  黄芩15克  姜半夏25克  党参30克   炙甘草20克  枳实15克   厚朴10克  桂枝20克   炒白芍20克   生姜丝50 ---100克  大枣12枚去核一天一副,两副。

正是:

住院半月因肺炎   点滴西药全无效

经方两副显神威   妙哉医圣张仲景

辨证思路:

年前得病住院十几天----突然患病,多为外感而来。

女,71岁-----年高多为元气虚弱,但此患者虽然住了十几天的院,却能自己行走到办公室就医,证明元气尚可。

肺炎------西医病名仅供参考,必须按中医的思路重新辨证方可。

胸闷----即是外邪郁肺,不透不散,浊阴不降,又是阳气不足不上布于胸.

口苦-----肝胆郁滞也是伤寒中的少阳病症.

舌苔白-----排除伤寒的里实证,阳明腑实证,排除温病的营证和血证.

脉数-----有热.

一见冷气就憋闷----内为阳气不足,外为太阳风寒表证。

综合分析:少阳病症,肝郁不散,胸阳不振,痰饮不降,兼以太阳有风寒之余邪。

治则:和解少阳,疏肝散郁,益心温阳,化痰降气,兼以祛风散寒。

组方思路:小柴胡汤和和解少阳,疏肝散郁,桂枝汤益心温阳,杏仁厚朴化痰降气,兼以桂枝汤祛风散寒。

疑问解答

问:方中为何没有用生石膏?

答:因为患者没有严重发热现象又没有心热心烦。仅仅胸闷口苦,故以柴胡黄芩清郁热即可以。

问:即然是兼有太阳风寒,为何桂枝汤的用量反而不小?

答:桂枝汤是“一汤双用”即外祛风寒之余邪,内又可以益心温阳,故而量不可以太小也。

问:为何方中生姜用量那么大?

答:外祛风寒之余邪,内里温胃化饮,故而量不可不大。

问:有的养生专家说“晚上不吃姜”,这个药方是不是晚上就不能喝了?

答:平时保健可以“晚上不吃姜”,得病时身体处于疾病的特殊状态,这时当务之急,要祛除疾病,恢复健康是首要的,故不受此限。无论治疗疾病还是养生保健,所学知识一定要全面,还要“知常达变”,方不会误人误事。

问:你临床喜欢用附子,此医案即有心阳不振,为何此方反而不用?

答:此方是可以用附子的,效果当会更好,但因为当时医院没有炮制的附子,久煎怕患者麻烦,故而没有附子。

问:方中柴胡用量为何比《伤寒论》中的,无论是小柴胡汤还是柴胡桂枝汤,用药比例都那么小?

答:因为患者的肝郁和少阳之热程度不是很严重,故而柴胡的用药比《伤寒论》中的配伍比例要少。如果胸闷,口苦严重,发热,舌苔黄,脉弦数或有力,或增加了胸胁苦满,柴胡肯定要增加了,同样道理,如果一见冷气就憋闷的病症增加,肯定桂枝汤的量也要增加,反之,则要减少。

问:临床辨证时是不是某经病症越多,相对应的治疗药物用量越大?

答:不是的!病症虽少,但病症的程度严重,用药的量也要大,病症虽多,但病症的程度较轻,用药的量也要少。如以此案来说,一见冷气就憋闷,虽只有一症,如果病症越严重,益气温阳的桂枝用量就要加大,甚至附子都要用上。

《初中生学中医*医案篇》

世间技艺,唯一不可以隐藏的就是医术,因为事关众生的身心疾苦,不可不仁,不可不诚也!

我自去年向社会推出我的个人临床医案来,其主要目的是:让初中以上文化的中国人,皆能看懂中医,皆会应用中医!如此中医想不兴盛都难!

但是从阅读者反馈的效果来看,不要说初中以上文化,就连中医同行能够完全领悟和应用的也就几十人而已。如此而来,大违我的本心。

我最近在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慢慢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医案写的不够详细,因为我在现实临床中的时间有限,医案写的又过于简略,辨证要点,配方思路,用药的加减要点,应用扩展-----都没有详细阐述,才导致这个结果。

于是,我决定将临床应用频率比较高,有代表性的医案,重新进行筛选,一一详细剖析,阐述内容增加密度。

这样,读者只要看了医案后,便能一目了然于胸,一读涣然冰释,彻底打开中医思路,会灵活扩展应用。达到“一方推出千万方,一法演出万千法”的境界。如此方可:”一花一世界,一方一天地,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医盛衰,个人有份,我虽俗世凡夫,医术有限,但敢不尽力乎?!

此道漫漫,我当一生而往之!是以为序!

周忠海

2017年9月30日星期六

写于青岛昊鸿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问:蒸附子的具体方法能不能公布出来?

答:可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附子的应用和防止中毒,我每期的公众号最后都有具体方法阐述。

现附录如下:

附子的安全有效炮制

注:附子有毒,特别是市面上的附子规格有黄附片,清水黑顺片,黑附子,盐附子,黄附片7---8克就可以中毒,生附子毒性更大。故而,经方传承人将附子炮制的方法详述如后。

附子的蒸制流程

(此文来源于孙其新老师,在此经方传承人周忠海向孙其新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希望有一天能够当面拜谢。)

1附子品种的选择:

目前制附子的商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也叫黑附片、黄附片,黑附子,白附片几种。其种清水无硫黑顺片是最佳选择。附图片:

2黑顺片的浸泡:

首先,将清水无硫黑顺片1公斤放在22型压力锅里,放冷水500毫升拌匀,盖上锅盖闷2个半小时。每隔15分钟,即翻动一次或颠簸一下;闷半小时后,用根筷子蘸一滴浸液点在舌尖上,会感到微苦涩;闷1小时(即第二个半小时),尝后舌尖有微麻辣感;闷1个半小时后,会有明显麻辣感;闷2小时后,会有刺舌感,此时黑顺片已基本闷透,只是大个、片厚的还有硬心;闷2个半小时后,尝后会有针扎感,黑顺片已经没有硬心了,即全部泡软,可进行热压处理。

3附子热压操作:

用22型压力锅,放冷水1000毫升(或24型压力锅,放冷水1200毫升),然后放入箅子(水要低于箅子),铺上已闷好的黑顺片,盖上锅盖,加热至排气管冒蒸汽时,扣上限压阀。

当蒸汽稳定由限压阀处排气时,应立即调低火力,保持限压阀间歇排气和发生轻微响声。1个半小时后闭火,稍停片刻,然后打开锅盖,凉透后取出烘半干、再晒干。这样处理的制附子,入煎剂就可以免于久煎了。

注意:如果限压阀不是“间歇排气”,而是“持续排气”,说明火急了,容易烧干锅。

要点提示:

①      为什么附子要加水500毫升,多放水不闷得更快吗?制附子,如同熟地瓜干,是个“慢性子”。它和水多少没关系,如用湿手巾包裹,也可以在同样时间内把它闷透,都得需要2个半小时。问题是水放多了,附子闷透后就会有剩余的浸液,其浸液越多,则有效成分流失的就越多。而1公斤黑顺片,放500毫升水,最后正好被全吸收,说明附子有效成分没有流失,这是炮制的关键。②为什么要闷2个半小时?热压处理的要求,必须把制附子闷软、没有硬心。而个大、片厚的黑顺片,闷2小时还有硬心,所以要闷2个半小时。

4蒸制后的附子保存:将蒸制1个半小时的黑顺片,用刀切成细丝后晒干或晒干后打成玉米粒大小,即可以入药不用久煎,并可以长期保存。

感冒医案2:发烧不一定就是风热感冒

温州某养生馆的养生师,前两天感冒发烧,自己因为是搞养生的,所以到药店买来板蓝根冲剂,服用两天后,不但烧不退,而且还增加了全身酸软,浑身无力,不想吃饭,无法正常工作。于是请假休息,并找我来开汤药。

我一询问主症是:发烧但不是高烧,体温未超过39度,全身还有怕风吹,出虚汗的症状。我一看这分明是典型的《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于是对他说:“发烧不一定就是风热感冒,伤寒和伤风同样会发烧的,但伤风有汗,伤寒无汗,而且烧的温度不会太高,所以你这个属于伤风感冒”。而且桂枝汤还可以补脾养胃,正对你的外感内伤病机。”

我于是为其开桂枝汤原方,药味都没有加减:桂枝15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切丝15克大枣12枚去核,一副。并重点嘱咐他说:“药煮好后,平均分成两份,喝完药后,再喝一小碗3两左右热的白米粥,盖上被子,小睡两小时,如果睡不着,也要静卧2小时,让身上出点小汗,但不可以出大汗,否则,就要减被。2小时后,如果病症消除,可以不用再服药,如果未愈,可以再按上法,服完另一半药汁。

该养生师,回去后,如法服用,喝完第一碗药,就觉得身上出了点汗,病症好了很多,又接着服用了第二次病症完全消失。第二天,就停止休假,回去上班工作了。

正是:

发烧未必全风热   伤寒伤风也常见

见热乱清伤脾胃   虚实寒热需辨证

医案注释:

此患者是典型的《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的桂枝汤证。“外感引起的怕风吹,有汗,低烧”是本方的使用要点。因为患者受凉后,不但出虚汗,而且服用板蓝根冲剂服用两天后,不但烧不退,而且还增加了全身酸软,浑身无力,不想吃饭,无法正常工作。所以病症的治疗原则,即要外祛风退热止汗,内还需要补脾胃,益正气,滋汗源,桂枝汤正好一举两得,方药相符,两副药即愈。

辨证要点:

患者有外感史----故而考虑外感,发烧但不是高烧,体温未超过39度----风邪未化热或病邪未入少阳和阳明,多为低烧,全身还有怕风吹----多为伤风,出虚汗----风性疏散,开发毛窍,故多出虚汗,且气虚而不固汗。

感冒发烧已经两天----正气有损,不可单用辛散耗气药,服用板蓝根冲剂,服用两天后,不但烧不退,而且还增加了全身酸软,浑身无力,不想吃饭,无法正常工作----证明此病不是风热感冒之发热,而且脾胃中气受损。

配方思路:

桂枝为君药,即能驱风通过汗出而达表又能温阳益气,炒白芍药,益阴敛营有止虚汗的作用,与桂林相相佐相牵,相须为用,具有发汗而不过汗,止汗而不留风邪的作用,实乃绝妙的阴阳配伍。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为汗液之化源。

炙甘草益桂枝以解肌,扶芍药以益阴,又能调和诸药,有益气和中之妙,实乃一药多得,助外以祛风散邪,辅内以益气安中。。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外可祛风邪,内可益脾胃,散中有补,故而有《伤寒论》第一方之美誉! '

用药的加减要点:

无汗者体实者,恶风寒较甚者须加麻黄,独活,体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加强疏散风寒的力量;如果患者体质原本气虚或年高者,可加生黄芪党参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应用扩展:

此方只要抓住患者“有汗,怕风吹,畏寒冷,全身酸痛或低热”不仅仅可以治疗伤风感冒,而且对于脾胃虚寒性胃肠炎,寒性痛经,风湿性关节炎,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现代空调病、阴暑证以及全身一切任何脏腑,只要遇冷严重的患者,即使体质虚弱的病症也可以应用。

如果是阳气不足引起的心慌,头晕必须加大量的生黄芪党参附子,不但不耗气伤阳,反而少量的辛温药在大量的补阳的附子和益气的芪参作为后盾的支持下,变成了疏通气血药而不伤正的,补气而不壅塞的最佳配伍,被我所用,以后我会在心脑血管病中进行专门阐述。

禁忌: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月经过多者,均当忌单服或在整个配方中重用桂枝汤。

孕妇一般不可以服用,但如果孕妇确实是“伤风”并且病症明显,如果不快速去除感冒,反而会影响甚至威胁到胎儿的生存,此时也不妨服用一到两剂桂枝汤,符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的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药后辅助法】

1先将室内温度调高。

2喝完药后,再喝2----3两热的白米粥,盖上被子,静卧2小时,让身体出微汗,但不可出大汗,否则就要减被。

3出汗后,待其自然干或用热毛巾擦干,注意避风,防止第二次受凉。

4如果喝完药后身体出微汗,感冒必轻,剩下的药汁,就不必服用了,患者只需休息就可以了。

5假如两个小时后,身上没有出汗,可以将剩下的药汁一次喝完,并如上法现行一次。

6只要是“伤风感冒”按上法,必“一次见效,两次痊愈”,前后耗时不过4个小时,大大缩短感冒的痊愈期,而且所费用药资不过数元。

经验总结:

桂枝汤的配方思路是我在临床中应用比例最高的方剂组合,无论外感疾病还是内科疾病,加减变化后皆可以应用。我粗略统计临床应用桂枝汤的配方广义,竟高达百分八十之上,桂枝和炒白芍的阴阳对药应用,仅次于生黄芪,制附子,生石膏,实乃具有普遍性。我曾听过一个对《伤寒论》临床研究的同行,说过一句“狂妄”的心得语:我一手乌梅丸善治阴,我一手小柴胡善治阳,阴阳共调桂枝汤,伤寒尽在变化中。他的意思说,你要是真能把“乌梅丸,小柴胡汤,桂枝汤”的方义领悟明白,加减变化起来,能治很多疾病。我从临床中验证,此语确实不虚。希望研究中医者引起足够重视。

疑问解答

问:  《伤寒论》中言:“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是什么原因?

答:桂枝汤中,桂枝为辛温药有助阳生内热的作用,炒白芍具有酸敛助湿的功用,炙甘草有补虚益气的作用,适合虚证,生姜助阳生热,大枣甘甜补中之能,所以整个方子是辛甘性温,具有补虚散寒的功能,适合虚寒证。而酒客,白酒性热而为水,常饮酒者故体热而有水饮,若再饮用辛甘性温的桂枝汤的无异于火上浇油,助热填壅而呕。实际上酒客不仅仅不喜炙甘草大枣之甘,同样也不喜桂枝生姜之热和炒白芍之敛也。

问:那是不是所有酒客(即常饮酒者)都不可以服用桂枝汤?

答:非也!如果体质或脾胃和肠虚寒者只要不是刚刚饮完酒,酒性还停留肠胃或体内,平时是可以服用桂枝汤,不但不会吐,反而有益身体和病症的。如果平时脾胃和肠虚寒者一喝啤酒就难受者或喝完啤酒就腹泻者,更适合桂枝汤补虚散寒。

所以,读书一定明宗达义,切莫死执文字不解方义,只知酒客之文字,不知酒客是指实热湿热体质代名词。推而广之,不仅仅是实热湿热的酒客,只要体质状态呈现实热或湿热,皆当禁服或配伍时重用桂枝汤。故而,读书“得义废言,”可以,“执言废义”误也。所以,佛门也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是为文字先生之警戒也。

问:一会儿说桂枝是去外感之低热,一会儿又说是助阳生热,这桂枝到底是去热还是生热啊?

答:桂枝性温而甘故而对人体能助阳气生热是毫无疑义的,但桂枝又同时具有辛性,辛而能散,能驱邪出表,故而对外感或寒或风或湿之外邪产生的郁热,具有辛开发散退热之效。所以,桂枝外可散郁热,内可助阳生热也,二者并不矛盾。

问:桂枝汤应该算作是解表剂还补益剂?

答:“一汤双用“,外感风邪时,服药后啜热粥,并盖被取微汗,则药性偏趋向于表逐外邪也,但同时补中益气之力尚在;若无外感风邪时,服药后不用盖被取微汗,则药性偏趋向于内,但驱风邪逐于表之力不失,只是略弱也。

问:中药药物的药性或趋于表或趋于内或趋于某经,是由哪些条件,决定的?

答:有四方面,1药物本身具有的趋向性。2药物的炮制趋向改变和引导。3服药方法的趋向改变和引导。4方剂配伍的趋向改变和引导。

何为“空调病”?

答: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那“空调病”的中医治疗方剂用哪首比较好?

答:那就是本医案的“桂枝汤”,我在临床中发现用“桂枝汤加芪附效果会更好。附相关资料:感冒以桂枝汤加减治疗空调病52例,疗效满意。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服后饮白米热粥,令其出微汗。其中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来源于杨福龙报道]。

何为阴暑证?

答:阴暑证,中医病证名。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

那“阴暑证”的中医治疗方剂用哪首比较好?

答:那还是本医案的“桂枝汤”加减即可。据相关资料报道以桂枝汤加减治疗阴暑证,取得良好疗效。阴暑证临床表现为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呕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脉濡细。痊愈6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00%。周忠海注:藿香正气散和三仁汤加减也可见效,只要配方是或辛开苦降或芳香化浊针对病机是风邪和暑湿即可。

有关感冒的相关疑问解答

1有人说发烧就是风热,不发烧就是风寒,请问正不正确吗?

答:不正确!风寒也发烧的。

2有人说感冒可以喝姜汤,请问正不正确吗?

答:不正确!只有怕冷的普通风寒感冒才可以。

3答:有人说感冒发烧要喝绿豆汤;请问正不正确吗?

答:不正确!怕冷的普通风寒感冒即使发烧,也不可以喝绿豆汤,因为绿豆汤偏凉,不能“寒上加霜”。

4有人一感冒发烧,就喝板蓝根,还说可以预防流感,请问正不正确?

答:普通风寒感冒发烧也不可以喝,流感发烧要具体用中医辨证,才可以确定适不适合?胃寒的人不可以单独服用板蓝根,因为板蓝根味苦性寒,更容易伤胃,损伤人体正气。

5有人说感冒要多运动,散寒气,请问正不正确?

答:没有感冒时,多运动,对增加体质,预防感冒有益,已经感冒,就要减少运动,多休息,以便体力恢复,否则,一劳累,病情容易加重。

6既然感冒要出汗,那么泡澡,洗桑拿,出出汗,岂不是好的快?

答:中医出汗,不是硬要出汗,而是喝了中药后,卧床休息,人体处于“阴阳合一”的状态,药力从内往外透出“寒随汗出”的自然出汗。而泡澡,洗桑拿是硬让人体出汗,体质虚的人,将会因为出汗,体力更加虚弱,从而增加病情。

7有的说感冒传染;有的说不传染?

答:普通感冒传染率只有10%,流行性感冒高达50%以上。

8普通感冒治疗,有的说西医好;有的说中医好;到底哪个更好些?

答:如果能够区分“伤寒”和“伤风”的普通感冒,会用“麻附汤”和“桂附汤”,无论从治疗效果,见效期和经济节省方面,都要远远高于西医西药的。

9. 普通感冒需不需用抗生素?

答:一般不应该、也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只有在出现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感冒病程超1周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10.有的说感冒不用治疗,可以自愈,此种说法正确与否?

答:普通感冒如果患者体质好的话,也需3---9天才能自愈。如果体质差或原有基础病,感冒不治疗容易转变成肺炎,气管炎等别的疾病。

11.有的说人要是常年不感冒,不是好事,因为感冒是人体在免疫调节力,请问有没有这个说法?

答:如果常年不感冒并且身体健康,这是体质非常好的表现。如果是体质很差,免疫力低下,感冒后虽然不发热,但是有全身酸痛,浑身无力,就不是好事,证明体质比一般人还差,自身免疫调节功能呈现抑制状态,无法发热。

12感冒期间是否要多吃鱼肉以增加营养?

答:人体正感冒时,从中医说法“正气抗邪于表”,人体如果食用了油腻荤腥及特别甘甜的食品,阻碍了胃气的升降,反而影响感冒的痊愈。从临床上验证也确实如此,因为感冒期间肠胃功能降低,你此时吃了过多的鱼肉,反而增加了肠胃的负担,不利患者康复。

13能不能把具体禁忌的食物说一说?

答:避免进食鸭肉、猪肉、羊肉:因为感冒是外感之病,治疗应以疏散解表为主。而鸭肉性质偏凉、滋腻蜜滞,容易滑肠敛邪,猪肉肥腻,助湿生痰,动风蕴湿;羊肉甘温助热,偏于温中暖下,且有敛邪之弊;狗肉亦性温热,容易助热生火,故为热证所忌;甲鱼甘润滋腻,有敛邪之弊;蚌,又名河蚌,性质寒泄,有滋阴凉润之力,多食有碍表邪疏散;醋,味酸收敛,食后容易滞气留寇;柿子性质寒涩而敛滞,多食容易敛邪。

14那感冒期间的饮食应该如何合理安排?

答:1.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普通的风寒感冒,可以多加点姜。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这既能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4.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但不可以过量,防止甜腻妨胃,胃寒者需兑些生姜汁。

5.饮食宜少量多餐:切忌一次吃的饭量过多。

15患了感冒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答:患了感冒要多休息,吸烟的朋友应戒烟,保持室内温度不要过低,卫生和空气流通。

同时还要注意与感冒病人的隔离,尤其是年老体弱的朋友和儿童,防止交叉感染也很重要。

16普通感冒治疗有哪些误区?

答:中国的西医偏左边,乱用抗生素,打点滴,副作用大,隐患多,使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外国的西医偏右边,不治疗,注意保养,待其自愈,病程容易拖长。

17发现患者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流行性感冒,应该如何处理?

答: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共活动及集体娱乐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应按照有关防疫部门的指导给予药物预防。个人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以及所有易于出现并发症的人,是流感疫苗最适合的接种对象。另外,流感疫苗也有一定的全身和局部副反应,接种后应注意观察和处理。要注意的是对鸡蛋过敏者为禁忌症,不可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要到防疫站或医院接种。

18中医能不能够治疗流行性感冒?

答:肯定可以!但是这个取决于中医生自己掌握的中医水平,因为流行性感冒属于“突发快,转变快,消耗人体正气和阴液快”。如果不精通中医的《伤寒论》和温病学,不是中医中“高手的高手”,根本无法治疗的。先不要说治疗错误,即使辨证准确,病情都在急速发展,用药剂量过少或过多,都足以误事,病人都会生死立见的。若非极特殊情况,特殊环境,发现流行性感冒者,是应该响应国家防疫政策,上报当地防疫部门,接受医院处理的。

桂枝汤中的药性详解: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

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江苏中医》:「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

桂枝禁忌:实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止单用桂枝或在整个配方中桂枝的量大过寒凉药,犯了“火上浇油”的热热之戒。

【用量用法】3~50克.入汤剂或粉剂吞服或冲服。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以及阳气多汗等情形均忌单或重用.月经过多者慎用。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用;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用;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用;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用;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用量用法】3~50克.入汤剂或粉剂吞服或冲服。

【使用禁忌】

生白芍性寒,如果胃寒吐酸者,脾虚中寒便溏者,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单用或重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外感实热者和湿热壅盛忌单服。

炙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作用: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用量用法】3~50克.入汤剂或粉剂吞服或冲服。

【十八反禁忌】

甘草一般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但特殊情况下特殊对待。  

生姜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10~90g。

功能作用: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

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

注意阴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久服积热,损阴伤目。高血压病人亦不宜多食。

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1、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症状。

  2、补气养血:红枣为补养佳品,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台大免疫学孙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时多吃红枣,黄耆,枸杞,能提升身体的元气,增强免疫力。

  3、养血安神:女性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4、缓和药性:红枣常被用於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甘遂,大戟,芜花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红枣是补气养血的圣品,同时又物美价廉,民众无需买坊间昂贵的补品,善用红枣即可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论社稷家福之根:“正与勤”!》

----海宏居士

每每思社稷稳定之根本,常常想家室和睦之来源,无非二字:正,勤,是也。

何为正?

未婚洁爱,婚不邪淫,是为正也!

不然,家室不睦,夫妇无情,子女不良,国风浊乱,罪恶累积,腐败滋生,皆源于此。

若为人不正,纵权倾天下,富达四海,非贪权富之俗流,谁肯伴之?随之?

若为人不正,纵花容月貌,貌如潘安,非重外貌之浅徒,谁愿娶之?嫁之?

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与不正者相处而不觉其臭者,被化矣!

身苟不正,如何正子,如何教后?!历观古今,横览天下,夫妻品正,子女方良,反之,多难成器,甚为害群之马。何也?一曰遗传,二曰熏陶矣,源在夫妻失正矣。

故“好女旺三代,良夫兴子孙”,择妻选夫敢不正乎?!

何为勤?

正乃为人之本,勤则立身之基。

观学业优劣者,其智本相差无几,且学劣中慧者,多有之矣。

学而无成?无非惰而已。至于有虚而不实,自掩其丑者曰:“我心知是,不欲学而已。!此乃是欺心掩羞,不思上进之语,断难有学矣。

学优绩佳者,皆因用心甚勤之故。

世间之业,若为人能勤,三百六十行,行行可立,或农、工、商、技,业业皆成。

学业事业,唯勤可成,唯懒可废,唯惰可败,此乃不移之铁律亦。

观天地日月,运动不止,万物生长,生生不息,,正是:“大道无言法”,人敢“逆天,违律而为乎”?

人生岂可怠惰乎?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总而言之:天有二宝,日月,地有二宝,水火,人有二宝,正勤。天无日月,冥暗无光,地无水火,万物不生,人无正勤,品劣事荒。

人若失正,必无廉耻,人若失勤,自难立身。失正无耻,失勤难立,坑蒙拐骗,欺诈勒索,男盗女娼,样样恶,般般罪。纵娇容丽姿,自露心秽,锦衣华服,难遮丑恶,高官强权,尤显卑贱。

“众生皆有佛性,人固贵”虽为农,为工,为人不失正勤,亦顶天立地之人,国之元首,亦无资轻之。

览史可知,人失正勤,居皇位,尚可毁国亡朝;生富家,足矣败家破产,触刑犯法者不可胜数。相反,若生于贫困之家,倘人正勤,纵白手起家,而利国益民者比比皆是。

故,天下社稷之本,世家幸福之源,无非在人,曰:正,曰:勤!此即“道”亦,“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不可违也!

愿与有志男女同勉之,共励之,守正行勤,不求人生富贵,只为一个堂堂正正,勤勤恳恳之英男贤女。与天地间增一股正气,为乾坤内添三明之宇,于尘埃中立千钧砥柱,岂不壮哉!快哉!美哉!

正是:

天上天下,唯正独尊,学业事业,

唯勤可成,正勤不失,光明天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静坐浑忘非大道,声色犬马见英雄,

红尘倘若不沾泥,傲气冲天藐帝王,

月白一颗本来心,万古风流画不成。

----海宏居士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青岛

注:特别感恩我的一位亦师亦友的指点:“以文言文的形式”显得庄重并给与了完善,在此心香铭记。

周忠海的发明专利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可拔打24小时举报电话4000070609 或 在线举报

00收藏分享

来自:随心去旅行  > 《入门基本方》 举报

[荐]  原创奖励计划来了,万元大奖等你拿!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感冒医案研解三

《中医求实》节选:医案4:祝俊波医生应用青龙虎啸汤

《中医求实》详解医案3:八旬老翁严重头晕卧床不起的医案

表邪化热传肺,汗出而喘,可以选用麻杏石膏汤

大青龙汤医案,高烧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一

更多类似文章 >>

(0)

相关推荐

  • (舞钢中医)柴胡桂枝汤医案

    李某,女,38岁,2021年1月2日初诊,5天前感冒经水适来,在小区卫生室输液七天无效,经人介绍来我中医诊所诊治.现症:寒热往来,身体疼痛,口苦咽干,干呕,微恶风寒,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太阳少阳合病 ...

  • 【经方临证医案】桂枝汤治疗定时发热案

    原文地址:转[经方临证医案]桂枝汤治疗定时发热案作者: [经方临证医案]桂枝汤治疗定时发热案转载2018-07-17 10:35:48标签:自汗 盗汗 发热 发烧 桂枝汤 [经方临证医案]桂枝汤治疗定 ...

  • 胡希恕老中医医案分享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胡希恕老中医医案分享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头痛喜忘案 张某,男,47岁. 初诊日期:1981年3月13日. 1968年8月被高压电击伤,晕倒不省人事约1分钟,身体有7处被灼伤,自此常感头痛喜忘 ...

  • 中医的方剂--《跟王凤岐教授学中医》连载⑲

    徒弟问:师父,中医的方剂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 师父曰:中医把治病的方药称之为方剂,处方的组成不是杂乱无序,也不是简单的药物组成,而是有一定规律和法度,这才叫方剂. 方是方法,剂是处方的剂量和配伍,这些 ...

  • 七章阳明篇(4)

    阳明经病循经找病 第一证阳明经热兼太阳风.脉洪大重按有力,自汗出,舌干,口渴,全身胀,肌肉酸痛,心中烦,医误治,时间日久,发展至口黏,口臭,面垢,旋顶光,头汗黏湿沾枕头,臭气熏人,四肢关节烦疼,关节肿 ...

  • 经方医案集锦(二)

    医案1:鲁某,女,44岁,多汗两年,2008年10月19日就诊. 初诊:患者曾于十年前出现多汗,夜卧出汗,尤以晨起为甚,当 时服中药3剂而愈.近于两年前又复多汗,晨起多汗如雨,活动亦多汗,服温阳药则不 ...

  • 2018年底了,数一数我写了那些临床实战医案作为纪念吧!

    今天写的时候2018年底,文章明天发就是2019年了,所以本文重点回顾本公众号发表的医案文章,也算是目录吧,可以点击题目,直接跳到文章.本文也可以收藏,喜欢的可以查阅. 发热西医治疗不佳,经方立竿见影 ...

  • 经方医案10

    一.麦粒肿案 女,12岁,右上眼睑红肿1天,眼睑下可触及米粒样肿物,考虑麦粒肿.询问略口渴,苔薄黄,脉弦紧微数. 分析:处理头面部感染性疾病的初期阶段,日本汉方家们的经验,要考虑太阳表证的因素.病人口 ...

  • 《初中生学中医》医案4:肺炎住院十几天,经方两副痊愈的经方注释

    医案4:肺炎住院十几天,经方两副痊愈的经方注释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上午,朋友周某告诉我:"我们村上的孙某,年前得病住院十几天没好,你两副药就给治好出院了,患者很是称赞你." ...

  • 老年人排尿困难是自然生理现象吗?中医解答+中医医案分享1例

    后台患者咨询:"医生,我母亲今年72了,有些排尿困难,这种是老年人的自然生理现象吗?" 回复:并非自然生理现象,如果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是由于肾和膀胱气 ...

  • 尿毒症中医医案六则 例一 迟□□,女,23岁,工人,初诊时间: 1980年1月7日。 患者全身浮肿、...

    例一 迟□□,女,23岁,工人,初诊时间: 1980年1月7日. 患者全身浮肿.腰痛50天,加重5天.50天前无明显诱因引起双下肢浮肿,逐渐迁延至颜面及周身,伴有乏力,纳呆.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 蛋 ...

  • 老中医坐堂 儿科病诊治绝招77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多因受凉.潮湿.劳累.营养不良.感冒因素使小儿抵抗力下降,导致扁桃体部位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易并发鼻炎.中耳炎.偶可并发风湿热.急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如治疗不彻 ...

  • 以对“君相”两火概念的新认识为例!再次说明学中医不能死抠概念!

    之前写过一篇"学中医不能像"科学"那样教条死板的抠概念!因为这样会把自己学死的!".提到了中西方思维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医采用了基于气一元论的象思维,科学采用了基 ...

  • 学中医的都会把脉吗?医生分两个群体来讲,科班与师承

    这个其实不太好回答,这个"会"的程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比如小孩子学走路,会走了就是会走,不会走就是不会走. 学中医的人一般分为科班与非科班两种. 科班的就 ...

  • 零基础学中医:学完此篇你就成半个中医

    一.阴阳辨证金口诀总纲领 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长.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莫分说.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 ...

  • 从两例皮肤病,谈中医祛湿法

    中医书友会第261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相信大家读完这两个病例,对湿性皮肤病的治疗就有思路了.宋老师讲课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看病这么简单吗?大家感受一下~(编辑/王超) 从两例皮肤病 ...

  • 经典医案:两味药,排出膀胱结石!中医治病,靠的不是吹牛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经,我见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