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词汇量:光说还不够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一篇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显示:有效使用非语言线索,能提高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一个提高幼儿词汇量的好方法。
学龄前儿童的词汇量彼此差别很大,并且这一指标是此后儿童在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预测因素,因此必须认真对待这种差异并理解其来源。
本研究中,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的Erica A. Cartmill博士等选择了50个来自同一个社会经济阶层的14~18个月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由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互动,研究父母语言输入的质量与子女的词汇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这些父母-子女组合的互动进行了录像;之后,让218名成年独立观察者观看这些录像的静音短片,设法猜测父母所说出的、由“哔哔”声指示的一个秘密的词,并以此测量这个词的意义仅通过语境线索被推测出来的准确性。
例如,当子女走进书架或者把一本书拿给母亲开始讲故事时间的时候,哔哔声可能会在父母说“书”这个词被静音的时候响起。在这个情境中,这个词很容易猜出,因为母亲在子女看到并体验到这些物体的时候称呼了它们。
在另一些录像中,因为几乎没有父母说出的词语的直接线索,观看者无法猜出对话中响起哔哔声的时候所表述的词语。
结果发现,这 50位父母在特定语境状况下的语言输入的质量差异很大,某些父母仅在5%的时间里提供了关于词语的非语言线索,而另一些父母则在38%的时间里提供了线 索。3年以后,这组儿童在进入幼儿园时,后者比前者的词汇量高出22%,即便剔除词汇输入数量的影响,这种优势也依然独立存在。究其原因,是后面这些父母 提供给幼儿的非语言线索更多,让子女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除了语言本身以外的语境提示,提高了语言输入的质量。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语言输入的数量也是预测子女词汇量大小的一个因素,且与社会经济地位存在相关性。相比之下,此研究的结果显示父母语言输入的质量与社会经济地位不相关,且独立于父母的语言数量。
研究者据此建议:幼儿的父母可以在对子女说话时做出一些调整,例如,想要让孩子学会“斑马”一词,选择在去动物园玩的时候说“这里有斑马”,而不是在家里说“我们去看斑马吧”。
可见,要想提高孩子语言学习的质量,光说还不够,还得考虑在何种语境下说,配合周围的非语言因素,通过使用词语提及可视环境中的物体,提语言输入的质量。
现在都提倡优生优育,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幼儿教育的起点一再提前。14个月~18个月正是幼儿咿呀学语的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起点,而这个阶段的父母,往往都很年轻,缺乏教育子女学习语言的经验。希望这个有意义的研究,能够帮助年轻的父母们更好地帮助子女学习语言,强化词汇量的增长。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