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啥补啥的误区:补钙不仅仅是费钱,还有伤害!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成了困扰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一大问题,由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成为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上,宣传补钙、补维生素D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2018年4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的新推荐明确指出:不建议补充维生素D及钙来预防骨折,而且证据表明,这反而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生率。
这项建议是针对那些无症状的健康成人做出的,不适用于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跌倒风险高以及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
骨质疏松的一个表现是骨密度降低,其根源在于钙的丢失。在“缺啥补啥”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补钙似乎理所当然,然而这只是想当然而已,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样做。实际上,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是因为骨质丢失了钙,在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后,它会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然而进入血液里的钙并没有沉积到骨质里。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法:预防钙丢失!怎么预防?实际上,钙丢失往往是因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者功能不正常。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调节钙、磷代谢——动员骨钙入血,并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促进磷酸盐的排泄,从而使血钙浓度增加、血磷浓度下降。因此,降低甲状旁腺的功能,可以减少骨质的钙丢失。回过头来看,外部补充维生素D、钙,只是让血液里的钙增加,对骨质疏松实际上并没有益处,反而增加钙在肾脏里的沉积,造成肾结石。
USPSTF回顾了现有证据,评价了对于在社区居住的成年人而言,补钙或维生素D,或者两者同时补充,用于骨折初级预防的效果。
USPSTF的回顾发现:对于男性和绝经前女性而言,没有充足的证据来判定维生素D、钙或者钙+维生素D有预防骨折的益处;对于绝经后女性而言,现有证据足以表明每日补充400IU以下的维生素D、1000mg以下的钙,无法起到预防骨折的效果,而超过这种剂量是否能预防骨折,目前还缺乏证据来判断。
但补充剂的副作用却确凿无疑:USPSTF发现现有证据足以证实,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生率。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年补充量达50万IU甚至可能使跌倒、骨折的发生更多。2018年4月,USPSTF在另一项推荐“预防社区老人跌倒的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falls in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中已提出:对于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而言,不建议补充维生素D来预防跌倒,并同时指出,运动、锻炼能预防这一人群的跌倒。
其实不只是维生素D、钙,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的“风”已经刮了很多年,销量年年增长,从小孩到老年人都在这股风潮下吃了不少“保健品”。然而,现有证据并不能确认这些披着保健品外衣的药是否确有益处,害处反而证据确凿。比如,证据表明β-胡萝卜素、维生素E都会增加死亡风险,其中健康男性每天补充维生素E会使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β-胡萝卜素对于吸烟者有害,可促使肺癌发生及死亡。
既然钙和维生素D都不能缓解骨质疏松,那该怎么办?在没有新的药物出现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锻炼,让骨密度增加,防止摔伤、防止骨折。而且,我们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这些营养物质,就像没有补充剂的年代,我们的先辈们那样,从大自然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8;319:1592-1599
好文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