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一、《六国论》

: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7、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连词]胜之之势。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介词,,跟,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丧失,丢失,动词)者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1、向(先前,以前)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朝着,动词)

:1、以地事秦,犹 (动词,好象)抱薪救火

2、良将犹(副词,还)在

:1、燕赵之君,始(起初,副词)有远略

2、始(才,副词)速祸焉

:1、终(终于,副词)继五国迁灭

2、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动词)也。

:1、斯用兵(军事行动,名词)之效也.

2、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3、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获得)城

2、此言得(适宜、得当,符合)之

二、《劝学》

1、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4、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5、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三、《师说》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四、《鸿门宴》

1、为 :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2、故 :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3、辞 :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4、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五《季氏将伐颛臾》

1、为:

①语气词,呢 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 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 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相:

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 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过:

①动词,责备 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 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 例:是谁之过与

④ 超过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4、安:

①形容词,安定 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 安定 例:既来之,则安之

5、疾:

①大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小病,轻病 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6、止: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停,动词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制止,动词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只,副词

六《谏太宗十思疏》

1、善:

择善而从之 (好的人或事,名词)

善始者实繁 (做得好,动词)

2、则: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就,连词)

则智者尽其谋 (那么,连词)

3、虽: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连词)

4、长:

臣闻求木之长者 (成长、生长,动词)

塞源而欲流长也 (远,形容词)

5、以:

纵情以傲物 (不译,连词)

戒奢以俭 (行,动词)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不译,连词)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 (用,介词)

振之以威怒 (用,介词)

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知止以安人/ 则思谦冲以自牧 (来,连词)

6、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安定)

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怎么)

项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

不念居安思危 (安全的环境)

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

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

7、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能愿动词)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破,动词)

奉公克己(克制,动词)

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动词) 当:

8、固

必固其根本 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牢固

9、下

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必竭诚以待下 下面的人

臣虽下愚 低下

10、诚

诚能见可欲 如果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 能

11、 能

诚能见可欲 能够

简能而任之 有能力的人

12、盖

克终者盖寡 大概

盖在殷忧 发语词,不译

13、当:

A、dāng

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连词,通“倘”,如果)

B、dàng

安步当车(动词,当作)

14、信:

信者效其忠(诚实,形容词)

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动词)

忌不自信(相信,动词)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副词)

七《庖丁解牛》

善: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八《游褒禅山记》

①“道” :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②实词“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补充)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③“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④实词“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⑤观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不在也 (v.观察)

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n.景象)

⑥得

此余之所得也(得到,动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动词)

【注】转自:语文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