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麦积山与伏羲庙
离开甘南和陇南的返程之路,途中路过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肃天水市,一个很有历史的地方,这里是羲皇、娲皇和轩辕的故里;羲皇在这里始创八卦被誉为“易学之都”;这里也是中国县制的初始地,天水市甘谷县具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进入市区,欣然游览伏羲庙,中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而后一路向东,在抵达天水东郊麦积乡附近麦垛般的小泷山附近,顺路游览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有窟就有寺,有廊就有龛,逢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在我国众多石窟之中确是翘楚。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此景就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诸多著名石窟中,麦积山周边的植被是最浓密的,麦积山左右的景色是最棒的。
进入景区大门,按照游览路线,首先是沿着古老的石阶梯和陡峭的铁质栈道爬上麦积山,一直爬到最高的石窟。麦积山石窟都开凿在陡峭的岩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精美险峻世间罕见,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立体建筑群。
首先参观的是西崖上层的七佛龛,位于西崖大佛的上方,距地面80多米,泥筑塑像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的文化底蕴。
麦积山石窟创建于16国前秦时期(约公元384年),在四大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建造年代最早,大兴于北魏以后,西魏修崖阁寺宇,北周造七佛阁,隋初建舍利塔,并在七佛阁下雕凿高达15米的摩崖大石佛三身,为麦积山最大雕像。后经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最为壮观的是西崖最上层的121窟三壁瓮,三瓮之中各有一簇佛像,菩萨与弟子紧密相依。七间八柱的殿式结构,分前廊后室两部分,八棱大柱莲瓣基座,洞窟壁顶色彩斑斓,泥胎雕塑精雕细琢,两端力士威严震慑,真可谓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麦积山石窟的佛像为泥塑,但相比不远处的龙门石窟的石雕却保持的非常完整,令人诧异。如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誉,如果说敦煌是大壁画馆的话,麦积山就是“泥塑的大展馆”。麦积山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则不到20厘米,塑造之细腻,形象之逼真,实为罕见。充分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泥塑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可惜多数窟瓮都被窗户、铁栅栏或细密的铁网遮挡,只能观看,隔窗拍照很困难,而里面保护的多数塑像是没有进行整护过的。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在洞穴和廊道中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上攀登,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疑是神功。”
麦积山的塑像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在高层洞窟之下,是一些巨型塑像,高超雄伟,令人赞绝。
伏羲庙。来到天水,肯定要去看看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说到中国历史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伏羲被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正门牌坊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使杨应琚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各有横跨大街的牌坊,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拯",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颂词。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
正门牌楼前方是大戏楼,再往前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场,绝对是锻炼健身的好地方。
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即公元1490年,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走过仪门进入伏羲庙的中院。正殿叫做先天殿了,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在大殿两旁有很多上百年的柏树。原本这些古柏呈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每年正月十六(伏羲的生日)都要推选出一棵柏树,让它在庙院内"值班",轮流到值班的树,便是"当年神树"了,也就是伏羲的化身。但如今这些古柏仅残存不到30棵,有的已经倒伏,靠支架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