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解读 | 张宓之:规划指标设计,从注重“应试”转变为注重“素质”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使命,是上海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这个规划有哪些战略布局亮点?“三思派”邀请深度参与规划研究的相关专家撰写系列解读文章,与大家分享。

《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指标表征着“十四五”的主攻方向和发力点所在,指标体系构成和目标的锚定充分展示了“十三五”到“十四五”上海科技创新规划的主线变更,“十三五”的主线——以实现创新价值,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从指标回应上更多的倾向于表征科技经济活力和创新主体发展成效,“十四五”的主线——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从指标设计上更多地要体现科技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创新的成效。
指标基本任务包括,预计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比例要达到4.5%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例达到12%左右;高新技术企业2.6万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5000件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在3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560家左右。总体而言,任务比“十三五”更艰巨,目标比“十三五”更宏伟。
从指标设计的思路来看,“十三五”到“十四五”核心指标呈现出了以下三个转向:从注重科技创新的增长速度转向注重增长质量,从注重科技创新的资源集聚转向注重创新效率,从注重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转向注重原创策源
指标设计引领的方向基本体现了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正在向核心功能实现全力冲刺。对于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来说,是从关注创新产出指标的“应试教育”向全面促进高质量原创成果过诞生的“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第一,从核心指标制定的出发点来看。

相比“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8项核心指标,“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在指标数量上没有发生增减,但其表征的核心重点发生了变化,“十三五”期间更多注重搭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五力”基本框架,促进资源集聚力、成果影响力、产业引领力、环境吸引力和创新辐射力全面提升,因此,根据“五力”的测度基准制定了科技创新“五力”的指标体系,并遴选了8项核心指标来重点表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重点。

而“十四五”期间,上海要率先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先行示范,按照“四个面向”“四个新”“四个第一”的新要求,“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其中重点呼应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级明显提升、产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即“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并在此方向上设立指标体系,并遴选8个核心指标作为规划核心指标发布。

第二,从具体指标制定上的差异上来看。

从指标的变量上来分析,“十三五”和“十四五”8项核心指标中有5项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比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例和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三项指标没有变。但目标结果分别从“十三五”的4.0%、10%、1300件,大幅提高到了“十四五”的4.5%、12%和5000件,其中全社会研发支出增长速度紧密对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7%的底线,预计2025年上海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2200-2300亿,相比“十三五”末的1600亿提高40%左右。

同样,在研发投入大幅提高的基础上,2025年,基础研究要达到270亿元左右,较2019年翻番,且年均增速要达到12%以上,显著超过研发支出7%的增速,显示了上海将进一步在基础研究原创成果的诞生上发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策源之地的宏伟决心,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跃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保障。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外资研发中心均为新增指标,相对于“十三五”时期重视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的总量规模而言,“十四五”更为注重创新的结构创新的质量,以高新技术企业来反映创新主体的质量和效益,以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来进行测度科技经济转化效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重点,以外资研发中心作为全球高能级创新要素汇聚的关键指标,以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高水平技术创新的重要表征。

第三,从面向长远目标的站位来看。

8个核心指标的设计是经过科学测算和全球对标的基础上得出的,绝大部分指标具有国内、国际横向对标的可比性,尤其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例、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外资研发中心等均是目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发展评估的重点指标,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跟踪,是推动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目标和重点抓手所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2025年,核心指标目标的达成,既是上海创新策源力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向前迈进一大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答卷”。

总的来说,“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指标是基于上海使命导向、策源驱动、赋能发展、开放融通的基本原则下,是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未来五年主要目标的量化体现,是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展的指挥棒。科技创新工作和实践日新月异,前沿科学技术变革超乎想象,我们也已经在8项核心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更为全面的“十四五”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从而更客观地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进行跟踪和监测。

张宓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