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哲理名句(三)

古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龍学谷小课堂挑选了三十六句经典古文,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最后的一小部分!

2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2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2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

2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0、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31、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3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34、百闻不如一见。      ——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35、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

36、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第二个“不”亦作“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