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之烦闷吐泻 道医秘方阴阳饮轻松解决 | 唱医雅言霍乱门阐释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唱医雅言阐释》,欲知详情,可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

小编

霍乱,在现代医学中,是指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病,与鼠疫并列为甲类传染病。

有文献研究指出,清代中后期以前的中医古籍中所说的“霍乱”,并非现代医学中所指烈性传染性疾病。

而古代中医论著中的“霍乱”是指以挥霍撩乱,吐泻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道疾病。

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肠梗阻类的急腹症(干霍乱)等。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陈治生先生对唱医雅言霍乱门的阐释,涉及藿香正气散、太和汤、阴阳饮三方的适用证型。

最后附上《医宗金鉴》、《张氏医通》中对霍乱的辨治和选方。

《唱医雅言》霍乱门原文

1

霍乱证,饮食寒,

内伤生冷外感热,

上又吐,下又泻,

藿香正气散总诀。

正气散,藿香陈,

白芷白术白茯苓,

大腹皮,柴桔梗,

朴草夏曲姜枣临。

藿香正气散出自《和剂局方》,现代用途颇广,凡夏季,夏秋之间风寒暑湿皆宜,能内服,亦可用藿香正气水加入温水洗浴,都有很好的疗效。

陈治生

2

霍乱证,食不调,

上吐下泄怎开交,

口干渴,身热潮,

太和汤儿可能消。

太和汤,半术参,

砂仁杏仁扁豆仁,

草藿香,厚茯苓,

木瓜香薷煎水吞。

此太和汤与《万病回春》的太和汤不同,与治肝癌的武当太和丸(桂枝汤、银翘散、五子衍宗丸)亦不同,此由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

药物组成:人参、白茯苓、白术、扁豆、甘草、砂仁、半夏、杏仁、藿香、厚朴、木瓜、香薷。有避秽止呕,补益元气的作用。

陈治生

3

霍乱证,伤生冷,

外伤暑热吐疼狠,

又吐泻,又烦闷,

有一单方阴阳饮。

阴阳饮,并无药,

开水冷水对冲喝,

止吐泻,止烦渴,

简便单方用得着。

阴阳饮为丹道医学秘验方,亦见于《石室秘录》:“华君曰:尚有二法未传。一阴阳汤,开治法也,法用滚水、凉水各一碗,均之,加炒盐一撮,打百余下,起泡饮之,凡有上吐而不能吐者,饮之立吐而愈。”

另我治一上吐下泻的病人录此以供参考。这个女性病人,先是吃了隔餐的饭菜,然后就上吐下泻,被送到了陕西安康某医院,一边检查,一边打点滴。按食物中毒处理应该不错,然而不知何故,吐泻继续,没有好的迹象,还被查出“尿毒症”。医生让备钱开始透析治疗,她丈夫一听要几十万块钱就急了,因为那个山村地处秦巴腹地,几十万对他们而言,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啦!他就想起远在江苏的我,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是上吐下泻,手足冰冷,气短促,但神志清楚,不渴不热,小便不黄。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理中丸证么,我就短信给他发了个理中汤的处方。吃了六天,就不吐不泻啦,到别家医院再查,没有“尿毒症”的指标了。后来回故乡,他家请客。老嫂子本不会喝酒,然而也来劝酒,一再说她的命就是我救的。

好了,这里再公布道医的一张治霍乱初起,上吐下泻,尚未至手足厥冷,脱液转筋者的方子,方药组成是:藿香5克,厚朴5克,砂仁5克,陈皮2克,杏仁10克,法夏10克,焦白术5克,生草5克,赤茯苓10克,全蝎3克,赭石5克,朱砂1克,全瓜蒌20克,竹茹5克,生姜2片。寒重者加香薷5克、苏叶5克,身热口渴气粗者加生石膏20克。四肢厥冷,不省人事者,急用制南星末2克、生姜3片煎水,热服之。再用四生散(藿香、陈皮各15克,研为末,每服5克)。

陈治生

医宗金鉴之霍乱

01

总论

挥霍变乱生仓卒,心腹大痛吐利兼,吐泻不出干霍乱,舌卷筋缩入腹难。

[注]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大痛,名曰干霍乱,又名搅肠秒。若舌卷筋缩,则卵阴入腹,难治也。

02

选方用药

藿香正气散  二香汤  甘露饮

霍乱风寒暑食水,杂邪为病正气方。霍苏陈半茯苓草,芷桔腹皮厚朴当。转筋木瓜吴萸入,暑合香薷湿入苍。暑热六一甘露饮,寒极乌附理中汤。

[注]霍乱之病,得之于风寒暑食水邪杂揉为病,乱于肠胃,清浊相干,故心腹大痛吐泻也。

藿香正气散,即藿香、苏叶、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芷、桔梗、大腹皮、厚朴也;暑则吐多,合香薷饮名二香汤。湿则泻多,加苍术。

暑热甚者,用辰砂六一散,或五苓散加石膏、滑石、寒水石,名甘露饮。寒极肢厥脉伏者,用炮川乌、炮川附合理中汤。

张氏医通之霍乱

01

病因病机

经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行,冲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厥气上逆则霍乱。

伤寒吐利,由邪气所伤;霍乱吐利,由饮食所伤;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者,是伤寒霍乱也。原仲景之意,岂非在饮食?如为是病,彼以寒邪传入下焦,胃气因之不和,阴阳痞膈者,安得不有以致之乎;不然,何以用理中、四逆治之耶?

此病多发于夏秋之交,在寒月亦间有之,昔人云多由伏暑所致,然亦未必皆尔。大抵湿土为风木所克则为是证,故呕吐泻泄者,湿土之变也;转筋者,风木之变也,合诸论而求之始为活法。然多有郁结伤脾,饮食停滞,一时停塞,气不升降而然。

02

辨证论治

夏月霍乱吐泻作渴,胃苓汤加半夏、麝香;面赤口干,加炒川连。

春夏秋三时,饮食后触冒暴寒成此证者,藿香正气散。若吐利转筋,为风木行脾,平胃散加木瓜。

夏秋感冒,吐泻霍乱,六和汤为要药。身热烦渴,气粗喘闷,或吐泻厥逆躁扰者,此伤暑霍乱,宜香薷饮沉冷服;甚则手足厥逆少气,唇面爪甲皆青,六脉俱伏,而吐出酸秽,泻下臭恶,便溺黄赤者,此火伏于厥阴也,为热极似阴之候,急作地浆,煎竹叶石膏汤,误作寒治必死。

夏秋霍乱,多食冷水瓜果所致,宜木香、藿香、陈皮、厚朴、苏叶、生姜。四肢重著,骨节烦疼,此兼湿也,二术、二苓、厚朴、陈皮、泽泻;七情郁结,宜乌药、香附、木香、厚朴、枳壳、陈皮、紫苏。

夏秋之交,伤暑霍乱,大忌术、附、姜、桂种种燥热之药,误服必死。

凡夏秋霍乱,有一毫口渴,即是伏热,不可用温理脾胃药;如燥渴小便不利,五苓散为主。本方中肉桂亦宜酌用。惟泄泻不渴,二便清利,不甚臭秽者,方可用理中温之。

吐泻不止,元气耗散,病势危笃,或水粒不入;或口渴喜冷;或恶寒战栗,手足冷;或发热烦躁,揭去衣被。此内虚阴盛,不可以其喜冷去被为热,宜理中汤,甚则四逆汤,加食盐少许。

若暴泻如水,周身汗出尽冷,脉弱不能言语,急投浆水散,并须冷服。

若冒暑伏热,腹痛作泻,或利或呕者,木瓜、吴茱萸,食盐同炒,煎汤温服。

凡霍乱新定,周时内慎勿便与谷气,多致杀人,以胃气反逆,不能平复也。如吐泻已多,元气耗极,审无邪者,方与米饮补养。

03

世医陋习

举世治霍乱吐利,不问虚实寒热,概用藿香正气,不知此方专主胃气不和,阳阳错乱;

或夏秋寒热交加,饮食冷热并进,及水土不伏之吐利霍乱,固为合剂。

如见厥逆冷汗,虚烦喘哕,面赤戴阳,脉来虚微,弦细无力,此脾肾俱虚,火衰不能生土,虚阳失守之候,在严冬见之,尤为最剧,猛进理中、四逆、尚恐不救,况堪从事藿香正气等耗气之剂乎?

04

预后

脉伏或微涩者霍乱,脉长为阳明本病。霍乱脉洪大吉,虚微迟细兼喘者凶。

气口脉滑,乃膈间有宿食,虽吐犹当以盐汤探吐之,吐尽,用和中药。

吐泻脉见结促代伏,皆不可便断为死。霍乱之后,阳气已脱,或遗溺不知,或气怯不语,或膏汗如珠,如躁欲入水,或四肢不收,舌卷囊缩,皆为死候。

05

干霍乱

心腹胀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躁闷乱,俗名搅肠痧,此土郁不能发泄,火热内炽,阴阳不交之故。

或问方论皆言宿食与寒气相搏,何以独指为火耶?曰:昏乱躁闷,非诸躁狂越之属火者乎?每致急死,非暴病暴死之属火者乎?

但攻之太过则脾愈虚,温之太过则火愈炽,寒之太过则反捍格,须反佐以治,然后火可散耳。

古法有盐煎童便,非但用之降火,且兼取其行血,不可废也。一法,以盐汤探吐,并用盐填脐中,以艾灸二七壮屡效。

06

吐利

吐利者,言呕吐而利是也。上吐下利,烦扰躁乱,乃谓之霍乱,与但称吐利者有异。盖暴于旦夕者为霍乱,可延至数日者为吐利耳。

有吐泻及痢疾,进汤药太骤,以致呕逆,二陈加豆蔻、砂仁,甚则加沉香;有热,加姜汁炒川连。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上吐下泻不止,当渴而反不渴,脉微细而弱者,理中汤;或渴不能饮,脉细数,连理汤。

夏月泄泻,或呕吐,生姜汁调天水散。有痰积泄利不止,甚则呕而欲吐,利下不能饮食,由风痰羁绊脾胃之间,导痰汤加羌、防。

泻属脾,宜升胃,补中益气汤;吐属胃,宜醒脾,六君子加香、砂;吐泻并作,宜升胃醒脾,二汤各半和服。

(0)

相关推荐